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雨夜读书

[]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

【注】蹭蹬:比喻失意潦倒。仗下:借指朝堂。

1.首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

2.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描绘出了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2分)深夜,帘外雨声淅沥,帘内一灯如豆;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书里。(3分) 2.①感慨青春凋零,人生迟暮。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功名原本是像自己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自己太吝啬。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每点2分) 【解析】试题分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槀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曰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详死                  详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B. 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阴事:隐秘的事情,机密。

C. 范雎大供具              供具:摆设酒食。

D. 与诸侯通,坐法诛        坐法:犯法判罪。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 “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D.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 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用计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 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 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4年高考后,某省高考理科状元说,本想报考北大新闻系,但经多名记者劝阻后决定改报专业。消息见报后,一组网友针对高考填报志愿现身说法的图片在网上热传。如,千万别报考古,因为尘封的世界没人懂;千万别报学前教育,因为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千万别报环境工程,因为实习基地在垃圾处理场;千万别报戏曲,因为找工作得穿越……

这种千万别报体的流行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将下面四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原意。(6分)

(1)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受损、倒塌

(2)这是因为寺庙、佛塔选址和建筑有玄机。

(3)它们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

(4)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

 

查看答案

图中的两条曲线均略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仔细观察这幅图,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微笑曲线”反映的经济现象,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