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网友看过“打手机点燃洒有汽油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网友看过打手机点燃洒有汽油的锡箔纸视频后纷纷表示再也不敢在加油站打手机了。

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D.夏天如何护肤?黄瓜与鸡蛋混合使用,兼具补水与软化角质效果,特别适用于各种肤质。

 

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脸上”不能是“晴雨表”,应改为“脸”。C.“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前缺主语。D.“特别”和“各种”矛盾。所以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          

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买、做人要实,才能成为           的人民公仆。  

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

A.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B.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实至名归

C.名不虚传   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D.实至名归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罗哲文:文物古建守望者

 

以前,我对罗公的了解跟其他人差不多,只知道他是梁思成、林徽因的弟子,是首倡修复中国古长城的学者。他亲历我国百座寺院的考察和修缮,还为大运河申遗四处奔走。罗公对世界文化遗产同样十分关注。柬埔寨的古寺庙里,有一批天津大学的古建专家在那里搞修缮工作,他很想到那里去看看。在罗公的倡议和带领下,中国文物学会几位专家组成赴柬埔寨考察工作小组,于200712月中旬前往柬埔寨暹粒吴哥窟等地考察。我有幸近距离地接触罗公,感受大师的风范。

罗公尽管修了一辈子中国庙,但参观考察暹粒的著名寺庙吴哥寺、巴戎寺等十几座寺庙,仍然兴趣盎然。他身挂大小两部相机,不停地攀登在巨石之上,跳跃在散落满地的大小砖石之间,边考察边拍照边讨论,记录着所到之处的景象,建筑、浮雕、石柱、门楣、壁画……在废墟中寻找吴哥帝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宗教的痕迹,以判断其对杜会的作用和影响,和大家一起讨论、解读吴哥寺庙群中发现的古代文明与中国文明、与欧洲文明发展的比较。面对着这样一个像上满了发条的工作狂,我们怎能相信,罗公已经83岁了呢?此时对他在修缮布达拉宫期间十年跑了十趟拉萨,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奇怪的了。

周萨神庙的修缮是罗公心系已久的工程,也是这次到柬埔寨最重要的考察项目。此时中国援建周萨神庙的项目已经进行了7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承接修缮任务。周萨神庙风化毁坏程度严重,需要修缮的项目很多。罗公的到来,让来自天津大学的青年学者十分兴奋,他们远在国外工作,竟能见到仰慕已久的古建大师,真是喜出望外,有一大堆问题要请教。于是,罗公乐呵呵地修改行程,专门用一天的时间考察周萨神庙,跟天津大学的青年专家们认真交换意见,毫无保留地传授古建学问。我们在周萨神庙看到,经过修复的地方明显不同于原建筑砖石的颜色,罗公介绍说:我国普遍使用修旧如旧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效果是,经过修缮的地方新与旧浑然一体,人们难辨真假,好像都是旧的。欧洲的修缮办法,是将修缮之处与原来的古物明显地区分开来,便于人们识别出真正的古迹。

罗公很关心天津大学的年轻人在柬埔寨的生活,看着他们在烈日暴晒下交得很黑的肤色,罗公一副心疼的表情,他询问一些生活细节,问寒问暖,再三叮嘱他们要照顾好自己。希望他们克服气候炎热潮湿、虫蚊叮咬、工作条件差等诸多困难,充分利用在柬埔寨工作的大好机会,增长实践经验,搞好跟各国古建专家的交流,学到真本事,圆满完成任务,为祖国争光。

跟随着罗公的脚步,我们来到吴哥最大的寺庙之一的圣剑寺。当时,正是下午3时左右,烈日当头,酷热不已,罗公命令大家不走了,停下来等待光线进行拍摄。一拨拔游客从我们身边走过,总有疑惑不解的人回头看看,这些人站在太阳底下不停地擦汗,要干什么呢?一个多小时过去,夕阳为这座建筑披上一层金光。这时,罗公说,可以拍摄了。于是,大家立即抱起相机,噼噼啪啪一阵快门响。拍摄工作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

12月的吴哥为少雨的旱季,白天的气温仍在三十七八度。人待在哪里都是燥热难耐、汗流浃背。我们一行从天寒地冻的北京直飞暹粒,一下飞机就受到当地热浪袭击,大家担心罗公的身体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是否吃得消,几天过后,我们发现罗公精神矍铄、体力充沛,尽管每天在废墟中爬上爬下,十分辛苦,比起我们,罗公路走得最多、庙爬得最高。

我们在柬埔寨考察期间乘坐一部丰田商务率,司机是暹粒当地人。一路上,罗公坐在副驾驶位子与他用英语聊天,并不时地把重要信息翻译给我们。惭愧的是,我们一行人中只有罗公懂他的柬式英语。休息时,罗公手拉手与司机在丰田车前拍照留念。司机也许不会知道,与他拉手的长者是中国顶尖的古建专家,但是,他会记得一群谦和有礼的中国人很尊重他,感谢他的服务。

在崩密列寺,正遇到当地学生为因生活困难而辍学的学生募捐,罗公说:柬埔寨国家还比较落后,这里孩子们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都很差,我们也尽点微薄之力吧。他仔细阅读募捐的英文说明,确信无误后,便欣然捐款。在接受罗公的捐款后,几个孩子立刻站成一排为罗公唱起圣歌

与罗公相处这短短的数天之中,我苦苦思索着大师的内涵。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师呢?是大学问家、大智者吗?恐怕不完全是。罗公的形象让我对大师有了一个直观的清晰认识,那就是,大师不仅是在本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还要具备那种质朴无华却能强烈地感染人、影响人的力量,他能让浮躁的氛围沉静下来,让周围的人心绪纯净起来,他还能带动大家自觉自愿地献身于一桩伟大的事业之中。罗公那让人如坐春风的气场,不正是他学识渊博、人品高尚带给人们的正能量吗?

(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选自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的访谈)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罗哲文的专家组,要通过考察吴哥寺、巴戎寺等寺庙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痕迹来判断其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B.天津大学的青年学者对罗哲文的到来十分兴奋,因为他们在修缮周萨神庙时有许多不懂的问题需要向大师请教。

C.在古迹修复上,我国使用的修旧如旧的方式,与欧洲将修缮之处与原来的古物明显地区分开来的修缮办法各有千秋。

D.罗哲文在考察途中与丰田车司机热情聊天并拍照留念,说明罗哲文不仅是一位古建大师,而且还是一个富有爱心的长者。

E.本篇回忆录主要记叙了罗哲文先生在参观考察柬埔寨寺庙过程中的几个片段,文笔细腻,夹叙夹议,展现了一位大师的风采。

2)本篇回忆录和访谈链接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

3)作者说对他(罗哲文)在修缮布达拉宫期间十年跑了十趟拉萨,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奇怪的了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分条说明。(6分)

4罗哲文先生被人们称为古建筑大师,他却否认自己是大师。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选文阐明理由。(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夏天的阅读

伯纳德·马拉默德

乔治·斯塔约诺维奇是一名街坊里的小伙子。他16岁的时候因为缺乏耐性,一时冲动退了学。今年夏天是找工作的困难季节,他找不到事情可做,结果整天把大部分光阴都消磨在街头和家里。

有时候他大白天也出去散步,但是大多数时候他要等炎热的太阳西沉后才上街。他没什么既定的目标,只是到处溜达,穿过一个个街口,来到一座灯光幽暗的小公园内。他在一把椅子上坐下来,望着铁栏内枝叶繁茂的大树和盛开的鲜花,思索着如何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好些。直到午夜,他才起身,拖杳着脚步回到闷热冷清的家里。

一次乔治散步时碰见很晚才下班回家的卡坦扎拉先生。卡坦扎拉先生在IRT车站的售票处上班,住在距乔治家一个街口的一家鞋铺楼上。晚上,天气闷热时,他就穿条裤衩,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借着鞋匠窗户内透出来的灯光看《纽约时报》。

卡坦扎拉先生回家时常常喝得醉醺醺的,但醉态总是安详的。乔治喜欢卡坦扎拉先生,因为他小时候卡坦扎拉先生曾给过他零钱去买柠檬冰棍。卡坦扎拉先生与大多数邻居迥然不同,他见到你时,不时会问你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每当他那病恹恹的胖老婆趴在窗户上朝外张望时,他就肯定在读报。

你这个夏天干些什么啦,乔治?卡坦扎拉先生问道,我见你每晚都在溜达。

现在还没什么可干,我在等工作。接着乔治又说,我在家里看书,提高修养。

卡坦扎拉先生对此饶有兴趣,他用一块红手绢擦了一下脸。看些什么书?

乔治犹豫了一会,然后说:我到图书馆开列了一张书目单,准备今年夏天读完。

一共有多少书?

我没数过,也就是那么一百来本吧。

卡坦扎拉先生吹了一声口哨。

我琢磨着,如果我读完它们,乔治诚恳地说,对我的教养会有很大好处。我不是指高中时他们教的那种教养,我想知道各种各样的亭情。

此后的一天傍晚,隔街的那位鞋匠叫住乔治,说他是个好孩子。乔治猜想一定是卡坦扎拉先生把有关他正在读很多书的事情告诉鞋匠了。从鞋匠那里可以看出,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街坊。虽然没人跟他直接打招呼,但是他看见好些人朝他温和地微笑。他对这片居民区感到了一点快慰,增加了一点好感,尽管他从来就没想过在这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连在离家很远的咖啡店工作的姐姐索菲也都知道他读书的事了。索菲对他更和蔼了,她用种种方式表示出为他感到骄傲。

夏天在一天一天过去,乔治每日清扫房间,作为对索菲的回报。修长憔悴、收入微薄的索菲每星期给他一块钱,尽管仍旧不够开销,但比以前只有两三角钱强多了。他把钱花在香烟上,买一罐啤酒或是一张电影票。偶尔他会到书报摊买一本折价书,他喜欢在房间里摆上几排书,虽然从来不读。晚上是最令人愉快的时光,当他从坐在自己店铺前的店主们面前走过时,虽然没跟他们说什么,他们也没跟他说什么,但他可以感觉到四处都是赞许的目光。有那么几个晚上,他的感觉是如此的好,禁不住整夜在公园内蹦蹦跳跳。他在居民区内悠然漫步,然后回家,脱衣上床,安然入梦。

在这几个星期当中,他只跟卡坦扎拉先生谈过一次话。那个售票员没谈及书,也没问什么,可是乔治对这种缄默感到很不自在。乔治打定主意在读过几本平装书前,不与卡坦扎拉先生说话。但是当他开始阅读时,他又顿感索然无味,不再想读啦。因此,一天的大部分时光,乔治拧开收音机,听厌了说话声,转而听音乐。他把房间收拾得十分整洁,即使有一天忘了打扫卫生,索菲也无话可说。

不过总的说来还算不坏。不管白天多糟,到了晚上散步时他便可以打起精神。一天晚上乔治看见卡坦扎拉先生在街上朝他走过来。乔治刚想转身避开,但是卡坦扎拉先生赫然在他的身旁站住了,浑身散发出啤酒的味道。他的目光在投向乔治时,显符黯淡忧郁。

你那些书读得怎么样了?卡坦扎拉先生问道。他试图站稳,但还是晃了一下。

还好,我觉得。乔治说着,感到热血涌上脸颊。

卡坦扎拉先生的脑袋虽然有点摇晃,但眼睛沉稳。

乔治,他说,告诉我其中一本的书名。谁知道呢,也许那是本好书,我也想看看。

乔治无法回答,闭上了眼睛。当他睁开眼睛时,卡坦扎拉先生已经不无遗憾地走开了。他听见他临走时丢下的一句话:别学我,乔治。

第二天晚上他不敢离开家门。整整一星期,除了没人时偷偷溜进厨房外,他整天都闭门不出。一天晚上,他再也无法忍受炎热的折磨,在凌晨一点钟孤身窜上大街。他希望人不知鬼不觉地钻进公园,但是各个街口都躺着人,倦怠不堪,等待着微风。乔治垂下眼皮,畏畏缩缩地从他们旁边走过,但是不一会,他就发现他们对他仍旧非常友好。他猜想卡坦扎拉先生并没有跟他们说起过他,可能他第二天清早从醉梦中醒来后,把见到他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乔治感到信心又缓缓地回归到他身上。

那天晚上,街角上的一个男人问他是否真的读了很多书。乔治承认说是的。那人说像他这样年纪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是啊。乔治回答说。他真希望谁也别再提起书的事。过了一两天,乔活又碰上了卡坦扎拉先生,他并没有提到书。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中的16岁男孩因为撒谎而在外在压力和过度的期望中经受内心折磨,他的试图生存和救赎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理解。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听乔治说自己要读一百来本书,卡坦扎拉先生吹了一声口哨,这说明他不相信乔治会读这么多书。

C.得到姐姐索菲给的更多的零花钱,乔治感激姐姐辛苦工作养家,每天主动把家里收拾得十分整洁,以减轻姐姐的负担。

D.乔治对卡坦扎拉先生敬畏不已,而他所倚重的人又是那样崇拜图书馆的书籍,这是导致乔治撒谎的全部根源。

E.小说中,书籍成为社会价值的同义语'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主人公意图通过读书来获得社会权威认同的心理需求。

2)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乔治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3)小说中的卡坦扎拉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

4)你认为乔治会兑现读一百本书的诺言吗?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                            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被人们广为传颂。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的两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竹”“红莲意象。(5分)
2.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