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月22日,莫言出席中拉人文交流研讨会发表演讲:“我不能说马尔克斯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但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确没有一本书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莫言称,自己有一个与马尔克斯相见的幻想,“我甚至都想好了见到他时应该说的第一句话,到了后来因为他身体欠佳,这个幻想没有变成现实”,“我当年想好的见到马尔克斯时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先生,我在梦中曾经与你一起喝过咖啡,但哥伦比亚的咖啡里面,有点中国绿茶的味道。”
A.这是一个颇富趣味的场景假设,体现了莫言语言的幽默。
B.哥伦比亚的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C.咖啡与绿茶,是莫言对两种文化关系的比喻,说明了它们的平等。
D.这句话意在说明中国文化与拉美文化的内在有一个天然的交互性。
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下面歇后语前后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纸糊的琵琶¬——谈不得
B.船到码头车到站——必有路
C.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D.吃了三碗红豆饭——满肚子相思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中国茶具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两千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 ,它是茶叶品质的显性表现。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 。
①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程度
②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③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酽、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④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⑤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A.③①⑤②④ B.④③①⑤② C.①③②⑤④ D.④①③②⑤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怨》一诗划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梨花满地不开门。
A.今夜偏知春意暖 B.寂寞空庭春欲晚
C.火透波穿不计春 D.不愁日暮还家错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他既有博览群书并入学府深造的 ,又有浪迹天涯独自在社会上闯荡的经历;既能在关键时刻得良师指点有如神助,又时时事事靠自己努力奋斗,绝非 ;既饱尝过人情友爱的美好,又深知苦难 的正常。
A.机会 高视阔步 世态炎凉
B.机缘 平步青云 世道人情
C.机缘 平步青云 世态炎凉
D.机会 高视阔步 世道人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相见以诚
郭沫若
“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最有普遍性而且有永远性的格言。不根据事实,或甚至违背事实,或捏造事实的辩论,尽管怎样的花言巧语,终究骗不了人;即使能收到一时的效果,待到事实一揭穿了,那效果会成为逆效果的。到这时言语逾花巧,逆效果得便愈大。
欺骗有时似乎也有必要。所谓“兵不厌诈”,便肯定了诡诈的效力。其实,尽管你是怎样善于用兵的人,你能够出奇制胜,但总要有兵可用。所以用兵的原则依然是忌“巧速”而贵“拙迟”。这一次世界大战,苏、德之间的旋乾转坤的战役,便是这一原则的最具体的说明了。当希特勒对苏联突然发动了闪击战时,他是多么“巧”,多么“速”。1942年打进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的小胡子不知道会心地微笑了好多次,然而结果怎样了呢?
专门靠欺诈便能打胜仗,专门靠欺诈便可以收到任何大小事件的成功,天地间决没有那样的事情。要说靠着欺骗便可以治国平天下,那更完全是笑话。那些搞政治的人似乎都中了些苏秦、张仪的毒,说到政治就好像只有几套骗人的纵横捭阖。
今天应该是大家相见以诚的时候了。自己拿出真正的责任心,大胆地照明自己的丑态,彻底地荡垢涤污。不是骂人丑便可以掩盖得了自己的丑。千层的粉饰也把污垢掩盖不了,理由很简单,因为污垢根本还是存在。
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烧”。这种人,他能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勇于接受批评,更勇于对抗外的一切横逆、诬蔑、诱惑、冷视。要怎样才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要全靠一个“诚”。老老实实的做人,说话,做事,不存一点损人利己的私心,这样便能产出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这样便能够大无畏。我有什么可怕?可怕的就是自己骗自己!
没有诚意的人便没有勇气,这种人鬼鬼祟祟,专门损人利己,做不一件堂堂正正的事,说不一句堂堂正正的话。一耍装腔作势,立刻便露出了自己的尾巴,但他们也有一项外的资本,便是靠他人也没有诚意,只要你有一毫私心,有一点软弱,他们便抓到了你这项缺点,于是威胁,利诱,千层的蜘蛛网便罩到你的身上了。这样的现象四处都是,而以黑字写在白纸上的特别明显。但今天是应该相见以诚的时候了,拿出诚意,大家正大光明地做些对得住人民,也对得住自己的事。(选自《沫若文集》第十三卷,有删节)
[注]本文作于1945年年底。
1.“相见以诚”中“诚”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