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心躁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芦苇的穗。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上,而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百仞之渊                临:对着

B.庶人不服                    庶人:百姓

C.巢非不也,所系者然也    完:坚固

D.心躁也                    用:使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                    生于高山

B.蟹六跪二螯                    蓬生麻中,不扶

C.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              或师,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第一段文字的特点。

B.第一段的议论中心是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

C.文章用蒙鸠系巢于芦苇之上,风至苇折卵破子死的比喻,说明人应该注意立身的方式。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分)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4分)

 

1.D 2.C 3.B 4. (1)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 (3)蓬草长在麻里,不用扶持也长得直;白沙进了黑泥中,与黑沙一起变黑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用:因为。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7分)

青石小街

费振钟

(1)在江南,在每一座小城小镇。要是你不走走这样的小街,那就不能说你的脚在江南走过。

(2)这样的小街,多数由青石铺成。青石铺成的小街。有多长?有多宽?这些你都不必计算,你要看的是青石小街上,那一块块布满断纹磨圆了边角的石头。你可以想一想。算一算它经历的时间,然后再加上你自己刚刚走过的脚步。这样你就将青石小街记在心里了。

(3)你要留心小街两边高高的膏灰砖墙,留心青灰砖墙上那些被雨水浸湿了的墙缝,以及墙缝里的一抹苔藓和几株暗绿小草,小街的深邃不是由它的长度决定的,而是由这些由岁月长出来的斑斓痕迹决定的。走过小街时,你的手一旦伸过去抚摸这里的砖墙,你就会生出一种因为沧桑变化而生长出来的幽长浩渺的怅惘和感慨。于是,小街总是勾连住你的脚步,让你缓缓而行,在缓缓而行间,你便与小街结下了一点点缘分。

(4)你还要留心面朝小街的那座老门楼。老门楼也许有一两座石狮也许没有,但它上面必定有几块用青砖雕刻成的图画,它们被称为砖雕,它们不单单是为着装饰,它们常常成为小街的向导,让从这儿走过的人,保留一种刻意的惊奇和猜想。这样的门楼,黑色的木门是一直紧紧关着的,你问不到,这座门楼是谁家的门楼,谁家的门楼可以这样长时间展示那旧时的生活和风格,谁家的门楼似乎想敞开却欲言又止如此守住它的沉默与秘密。但只要你询问,你就会加深对小街的感受。

(5)也许,你还要留心小街中间的那口青石井栏,那口井栏下面,井水是枯竭了,还是仍然一泓如碧,这都不要紧,你要做的是反复察看井栏上每一道绳痕,它们总是按照一个固定角度深入青石当中。你能知道这些绳痕经年累月天长地久,你却不知道究竟其中哪一道痕迹出自于少女的一双纤纤素手,哪一道痕迹出自老妇苍老的十指。小街上百年来的日常生活细节,有一部分镌刻在井栏的青石上。它的深刻之处,正是它的模糊不清。因为所有的日子都被一根牵扯着吊桶的麻绳无头无绪地消磨殆尽,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哪桶水用来煮茶酿酒,哪桶水用来洗菜做饭。哪桶水用来洒扫。哪桶水用来清洗?你不知道并非你的浅薄,是你的眼睛透不过日子的平淡和琐碎。

(6)现在你肯定要留心于那位坐在小街上的老阿婆了,你当然会走过去与她说话。可惜她听不懂你的外乡人的语言。她点了很多次头,又摇了很多次头,这样你对小街上的老阿婆,终于也一无所知了。老阿婆自然梳着她从嫁到小街时就梳着的发髻,老阿婆自然穿着她成为小街的媳妇时就穿着的蓝布衣衫,老阿婆手腕上自然还戴着那副绿玉镯,这也许是她对家族和亲人最重要的纪念,老阿婆老了,她可以安闲地坐到小街上回忆故事了,她的故事漫漫无边,她从早到晚在那儿想呀想呀,不知在哪里断了,又不知从哪里接了过来。她的故事不是讲给小街上行人听的,她是讲给小街听的,也是讲给自己听的。你看到老阿婆身边或许有一只绣架,她手上或许拿着一根绣针牵着一根绣线,这是她永远也做不完的绣活儿,于是老阿婆和她的绣活儿,也便成了小街不变的故事,你从老阿婆面前走过,你甚至是可以把这个故事带走的。

(7)你走完小街时,小街上空的天色晓了,高高的风火墙。连同爬在上面的藤萝,将暗影飘落在小街的青砖上。踏着小街的影子,你还想寻找什么呢?

(8)后来,小街转角处,一盏夜灯亮了。后来,小街在你走后,冷清入梦了。
1.文中(2)(5)段描写了众多能体现江南小街风貌的景物,这些景物表现出江南小街的哪些特点?(3分)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4分)

3.文章大量运用了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来描写江南小街,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4.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老阿婆,这个人物有什么特征?写她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字。(4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  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查看答案

评点,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品读下面的文段,运用评点法,写一条评点。要求:任选一个角度(语言、内容、手法等)进行评点。(5分)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评点

答: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够正确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比喻。

——说明人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超越前人。(《劝学》)

B.万山红遍,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长沙》)

——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组成有时空距离的、层次感强的有机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等作用,传达出更为丰富的思想感情。

C.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获得教养的途径》)

——这句话的含义是:要想发现杰作的价值,获得真正的修养,我们得有对杰作认真对待的态度,得舍得花力气,下功夫。

D.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前方》)

——本句要说的就是人生其实就是一场苦旅,不论条件好坏,其实一生都是充满艰辛,或者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心灵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