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于春节前在首都机场发生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于春节前在首都机场发生的德云杜与风行工作室冲突一事,双方各执一词,让公众莫衷一是。日前,真相终于大白:打人的正是德云社的王海、王俣钦和王楠!

B.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声称,现任总统在振兴国内经济和削减赤字方面的表现乏善可陈,并非管理国家经济的最佳人选。

C.《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早,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

D.今年,《甄嬛传》使“四爷”迅速蹿红荧屏,雍正这个承前启后奠定康乾盛世且不大近女色的皇帝,摇身一变竟成了沉湎于后宫的情圣,如此胡编乱造,让人大跌眼镜!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C项,“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不合语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25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 ,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跟,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 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 《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协,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暹其事实    按:依照。     B.蕃人金以遗          赍:送物给人。

C.暹迁给事中    累:多次。     D.卿以清直,兼之勤干  素:向来,一向。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杜暹“清直”的一组是(3

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    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

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    躬自巡检,未尝休懈

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    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跳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作者:袁行霈)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进而臻于,臻于,臻于,臻于。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重视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1.下列不能证明中华文明中统治者的包容性的一项是(  

A.《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是在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

C.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2.下列对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

B.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C.契丹族建立了精美的山西应县木塔,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曾在唐朝任职,作者列举这些例子意在证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D.中华文明的演进是多种文明因素按照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相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整合的过程。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B.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C.作者认为,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唯有包容文明才能不断壮大。由此可见,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所有鼎盛阶段都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

这则故事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