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道光间,先生奉命封琉球国王。礼成,散步于馆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道光间,先生奉命封琉球国王。礼成,散步于馆外,见一屋中有棺焉,前和有题识曰天朝参将某公之柩,异而询之,则乾隆间护送封王之使,至彼国而以病死者也。问何不归,曰:海船忌载柩。先生曰:是俗忌耳,何足虑。吾当归之。谋于副使,副使不可,先生曰:吾两人犹彼也,万一死海外,亦无归乎?请以吾舟载之,虽沉溺无悔。而一舟之人亦皆执不可。先生怒,卒载之行。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参将故粤人,访其家而归之。仁者必有勇,先生之谓欤?

先生曾授衡州府知府。彭雪琴侍郎其部人也,方应童子试,先生见而才之,招至署中,教以读书作文之法。衡阳一县应童试者千余人,侍郎是岁县试,咸拟正案第一,侍郎亦自谓然。至正案发,乃第三。越数日,县令召而语之曰:以文论,汝宜第一矣,亦知不得之故乎?谢不知。曰:府尊意也。府尊曰:彭某他日名位未可量。一衿之得失迟早皆可不计,今岁在吾署读书,若县试第一人,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是其终身之玷矣。’”是岁侍郎竟不入学。后数年,乃隶诸生之籍。侍郎以此感先生知遇益甚。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一舟之人亦皆不可       坚持

B舟中人咸归于先生         怪罪

C先生见而               才能

D正案第一               打算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D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先生作为清国使者去册封琉球国王,看到乾隆年间一位护送册封使而在琉球病亡的的参将的灵柩,因为禁忌不得送回,长久搁置在琉球。

B高先生决意把灵柩送回国,回来时海上风浪大作,同船的人跪求高先生把灵柩丢到海里。他坐在一块木板上,对众人说:把我也丢到海中。

C一番相持,海上又是风平浪静。高先生的封舟抵达粤东,参将的灵柩终于送归祖国,终于得以安息在自己的故乡。

D高先生任积衡州知府时,特意交代衡阳县令,降低童生彭雪琴县试成绩的名次,他当年也没能进入县学,而彭雪琴对高先生却非常感激。
4.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是俗忌耳,何足虑?吾当归之。

(2)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

 

1.A 2.D 3.B 4.(1)这是民间的禁忌而已,有什么值得顾虑的?我应该让他回归故国。 (2)你们可以替我安排祭祀,我向死者祷告,把不得不这样做的意思(缘由)告诉他。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咎:过失,罪过。名词。C.才:认为有才能。名词意动用法。D.拟:猜测,揣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莫言热阅读热,关键在人为

新华社16日播发《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提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莫言热对于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对此,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的回答比较消极。

的确,如果只是顺其自然,目前正在兴头上的诸种莫言热都会过去: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文化消费市场甚至资本市场不久就会另寻新的炒作题材,不会只在莫言一棵树上吊死;媒体也不会永远在山东高密莫言老家发掘秘闻。莫言前去领诺贝尔文学奖是在12月份,等这个新的题材过后,莫言热可能就会过去。

阅读对个人而言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及以色列的60本,成为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

然而,笔者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全民体育运动,还是讲求公共卫生、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论是诚信体系建设,还是国民道德素质提高,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和文明有序的社会必不可少的,但绝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推动全民阅读,也是如此。当下,应当抓住多年少有的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把针对一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不管是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都应当有所作为。

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才可能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首先,政府要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上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在美国、法国甚至在台湾地区,国民所读图书主要来自方便亲切的社区图书馆,不仅借书方便,而且读完之后随手可在他处归还。做好此项建设,需要各级政府投入财力、务实细心、长期坚持。

要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离不开众多推动阅读的民间组织的成长和努力,也离不开政府对于读书活动的支持。以对莫言作品十分推崇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为例,他在获得诺奖之前已在日本相当知名,而大大小小的大江健三郎读书会竟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公众,这些草根组织不断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使相关阅读活动成为不少人的日常精神生活内容。日前,莫言家乡政府放言准备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我们的建议是,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

对于个人来说,阅读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读那久违的人文作品,生活将会变得更充实,人生将会更有意义。

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把这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对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来说,这可能比较费力而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1.下列有关“‘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莫言热能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的问题,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持消极态度。

B.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仅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

C.阅读犹如全民体育运动,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

D.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这种正能量能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是一个机遇,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

B.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要想让阅读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是其重要的途径。

C.政府的支持和众多民间组织是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的最根本因素。

D.将莫言热作为一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之中,虽然比较费力且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3. 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所以作者作者认为莫言热是一种阅读危机

B.阅读既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所以作者希望将针对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

C.作者认为,从莫言热阅读热,关键在人为

D.作者认为与其在莫言家乡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面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D.31在珠海航展的公开亮相,表明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B. 狡猾的猎物最终难逃高明的猎手的掌心,虽然他一再伪装以掩人耳目,然而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他贩毒的行径终于图穷匕见

C. 大师的魅力就在这,无论你是桀骜不驯还是孤芳自赏,都能从大师那里找到老朋友一般的亲切感。

D. 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的相关决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失败

李培俊

早上起来,刚刚坐上饭桌,改革就说,妈,工作的事我自己跑吧。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

母亲惊讶地看了改革好一会,看着看着,母亲的眼睛便有些湿漉漉的。他就有些慌恐,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

没有,母亲说,你没有说错,我们的改革长大了,是该出去闯闯了。

但是改革还是看出来,母亲真正的意思并没有说出来。

母亲是个好母亲。当别人的家长为孩子上个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跑断腿,操碎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难达目的的时候,改革的母亲却不费吹灰之力,把他送进了全市最好的学校。

二十几年了,无论大事小事,改革都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他知道母亲是为他好。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本来改革要报考中文系,实现从小当作家的梦想。可母亲说,儿子,你傻不傻呀,都什么年代了,现在谁还愿意当作家?谁说谁是作家比骂这个人阳痿还要入骨三分。母亲一言九鼎,改革便报考了没多少人愿上的政教系。

改革今年大学毕业,工作的事自然不用他操心,早在他还坐在教室里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母亲已经为他安排了去处。回来当天,母亲就说,儿子,你工作的事已经定了,市委组织部,过几天就去上班吧。

现在的岗位职位往往是僧多粥少,这是中国的现状,也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改革能够谋到这么好的单位,是多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改革当然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组织部是发官帽的地方,手里提着官帽,何愁戴不到自己儿子头上?

如果不是母亲的安排,改革也许就顺顺当当地去上班了,先当个科员,然后一步一步地攀爬上去,由副科到正科,然后副处,弄得好了,往上再上几个台阶也未可知。

可这次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这与这个岗位本身无关。他觉得自己已经22岁了,凡事应该有自己的主张,自己该作上一回主了。

于是,改革在饭桌上宣布:从今天起,他要出去自己求职了。

母亲无可无不可的,浅浅地笑笑点了点头。送他出门的时候还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轻轻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放他走了。

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让他填过一应表格,总编让他回家等消息,说是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临走,还把他送到楼下,才握手告别。

走出报社大门,是一派明亮得有些不太真实的阳光,走在阳光里,改革就想,求职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不,一说就成了嘛。

但是改革高兴得过早了一些,当天晚上他正躺着看书,接到了晚报社总编的电话,很抱歉地告诉他,报社暂时没有编制,还不能接受他。改革问总编,昨天你不是黑籽红瓤地答应得好好的吗?怎么只隔了一天就变卦了?

总编支支吾吾地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改革又去了电视台,照样答应录用,照样又是变卦。不过电视台的电话打得晚了一天,但内容和报社大同小异。

改革退而求其次,把求职的目标定位在企业。他想,行政事业单位有编制,企业总没有所谓的编制吧。哪怕去当个小办事员,写个材料,出出板报,哪怕给头们打水扫地,也算是自己找的工作。

但是,问遍全市的企业,仍然没有哪个企业接受他,都说人满为患,下岗职工还没法安排哩。

母亲从不问改革求职的事,一个字都不提。但他知道母亲是关心这个事的,只是不说到嘴上而已。

这天,筋疲力尽的改革回到家里,母亲破天荒地问起他求职的事。母亲说,怎么样了?

改革摇摇头。母亲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他说,我不知道。母亲叹了口气,以商量的口气说,不行了先到组织部去上班?

到底去不去上班呢?改革觉得这一次的自己的确失败了。他知道,他是败在了母亲手上,他的事是要由母亲来做主的。因为母亲既是母亲,同时也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

但是……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尽管从小到大都是母亲替他打理一切,但当大学毕业后,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想自己找工作,这说明他有自谋职业的自信和勇气。

B.改革的母亲虽然在开始什么事情都替儿子安排好了,但她在儿子想自己找工作时,却完全没有干涉,是一位非常大度、比较开明的母亲。

C.小说结尾以改革找工作的失败而告终,这一安排出乎意料,直接再现了当今社会所存在的官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的灰暗现实。

D.小说的主人公以改革命名具有一定的深意,改革毕业后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谋取职位,如果没有母亲的重重阻挠,他一定会如愿的。

E.这篇小说既表现了当今中国一些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不当做法和影响,也侧面反映了个别官员滥施权威的问题,蕴含着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忧思。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改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以改革的求职失败而告终,你觉得改革会同意母亲的意见去组织部上班吗?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经典。

(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用                          两句话指

出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现状,看似客观,实则是在警告杀人者血债要用血

来还,是在号召人们在沉默中奋起,求得中华民族真正的前途。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生机勃勃秋景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