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B.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本地的宠物保姆却没有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伺候宠物丢人的观念所致。

C.2015年全国道德模范用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上营造了一股团结友爱、昂扬进取、诚信做人的舆论氛围和良好风气。

D.据报道,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英国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期间,英国家足球博物馆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世界最早的现代足球比赛规则影印件,习近平主席回赠了中国古代蹴鞠。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一看句中典型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词等等;二压缩语句,保留主干。A项,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动词“表达”和宾语“愤慨”相搭配;B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主要由……所致 ”二者取一;C项,搭配不当, “一股……舆论氛围”搭配不当。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语病,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然我们两个意见不一致,就没有必要再往一块走了,以后我们只能是秋毫无犯

B. 走进驴友俱乐部,听着众驴友谈景观,说古迹,指点江山,就连我这个最喜闭屋门、捧书卷、足不染尘的老夫子也动了出游之心。

C. 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多种手段,欲强制人民币升值,须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任何人。

D. 今天的盘面多空,双方可以用图穷匕见来形容了,在大幅限制股指期货的开仓数量之后,国家队再次遭遇重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

苗向东

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配合这个角色。马云有一个绝活:单手倒立。他能够一只手撑地,倒立数分钟而面不改色。他不仅自己练倒立,还要求全体干部员工练倒立。他说: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马云有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马云儿时的偶像是小鹿纯子。而纯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难时就倒立,于是马云认为这个倒立一定是一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所以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学会单手倒立的绝技。

后来他创立了公司,在面临非典的困难时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马云看到一幅画,上面画了许多鱼,但除了一条之外其余都往一个方向游,只有这条鱼是往相反的方向走,这幅画的题目叫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于是马云悟到:淘宝网换一个方向,也许我就是最先到达终点线的人。于是他想到了通过练倒立,来让大家学会倒立着看世界。

为此马云自2003年以来做了一个特殊规定:每个进入淘宝网工作的人员,无论胖瘦、高矮,都必须在3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30秒才算过关, 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10秒即可,否则只能卷铺盖走人。为什么要练习倒立呢?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不用任何器械,训练很方便;二是通过练习倒立,促使大家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够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养成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位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自此,倒立成为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此后马云无时无刻不在鼓励这种倒立视角。2008年8月的一天,马云突然找到秘书,神秘兮兮地说:走,跟我去淘宝!我今天要临时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给我倒立,看看他们会不会。在淘宝专门的倒立室里,每一个高管轮流在马云面前演示倒立。果然,有几个高管没能完成。马云甩下一句话:限期整改,过段时间复查。几位没有过关的高管人员,通过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

倒立思维的结果,就是马云始终走的是特立独行之道,不断打破常规,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马云有很多奇特的倒立观,他信奉这样的理念:永远不做大多数。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机会肯定不属于我们。于是马云没有投身热门的门户网站的红海,而是看中了国外市场上运行失败的B2B模式;没有擒贼先擒王,而是专攻中小企业;没有虚张声势打造影响力,而是出其不意地玩起了西湖论剑,来的宾客里居然有美国总统克林顿;没有在互联网急速膨胀烧钱的年代跟风,而是把高盛公司1999年的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用到了2005年。逆向思维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这是马云倒立后得到的逻辑,所以他总能把自己置于冷静旁观者的角色,游刃有余。伴随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马云也一直以反其道而行的商业思维成为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

仅靠倒立显然远远不够,马云还将倒立不断延伸、扩展。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客户是你的上司;有时候,客户也是你的员工。对于经理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路是先站在个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换一个思路,学会站在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反倒更容易让自己脱颖而出。他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逆向思维、反教条、出人意料,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这种思维的商业逻辑体现出了更大的商业价值。

马云的倒立,用熊彼特的话说就是创新,用汤姆·彼得斯的话说就是颠覆,用安德里·格鲁夫的话说就是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用柳传志的话说就是重新写一份菜谱。结果倒立着的马云和倒立着的阿里巴巴人,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野,神奇地走向了成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云倒立看世界的独特思维是受到他儿时偶像小鹿纯子的启示而产生的。

B.永远不做大多数的理念是马云奇特倒立观的反映,体现了他的特立独行之道。

C.马云倡导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是指不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还应更多地站在客户的立场、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D.马云做事不钻热门,不跟风,不造声势,这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竞争力不行而做出如此抉择。

E.马云是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其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就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2)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请概括其作为异类 在练倒立的方面的具体做法。

(3)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请结合马云的商业经历阐明这句口头禅所表现出的深刻内涵。

(4)阅读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评价马云的倒立,评价时不必受熊彼特、汤姆·彼得斯等人影响。并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阐述做此评价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选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濛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地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木笛为题,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篇。小说选材独特,木笛这个物象的选择富有强烈的民族传统特色。文章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文章中画线句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细致传神,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2文章中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的三要素简要分析。

3请概括小说中朱丹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4)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甫《春望》中_________            ,_______          ___的诗句写出了在战火不断的环境中想知道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2) 在《沁园春 ·长沙》中,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同学,向我们展示了青年学子们的形象。词中_________            ,_______          ___两句成功塑造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的形象。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                  ___,

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种关联?你自己与“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相关联,试结合上述问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