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不超过80字)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① ,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有利于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哺育;一个家庭的幸福,
② 。一个“书香家庭”,无不有追求,有道德,有品位。其实,一本真正有用的书的价值比一件名牌衣服的价值不知要大多少倍。一本好书,小则使人获得知识,懂得道理; ③ ,改变人的一生。“耕读传家”,让书籍“走入”每一个家庭,营造读书的环境,沁人心脾,其乐无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__________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①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天地。
②但是实含至理。
③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就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④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
⑤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⑥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
A.③⑤⑥①④② B.④②③⑥①⑤ C.③⑤④②⑥① D.④②③⑤⑥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劳动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方面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进城务工人员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做好全面准备。
B.由于资金不足的限制,学校计划修建的图书楼和医疗室只好暂缓施工,对此,师生反映强烈。
C.经济学及经济学家该不该关注民生,该不该反映民意,该不该替老百姓说话,这些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追问。
D.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也将对我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
B. 去年冬天星城长沙连降大雪,沿江风光带形成了罕见的雾凇,江堤上的树木银装素裹,冰清玉洁,给星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C. 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权夺利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D. 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父母希望女儿健康成长。
B. 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 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这个大奖,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那些,结合文章进行概括分析。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