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苏轼的《六国论》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苏洵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

阅读苏轼的《六国论》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苏洵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守其土,不赂秦             义:坚守道义

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           理:命运

C. 后秦击赵者                   再:第二次

D.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决定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B. 赵尝五战于秦

C. 多于南亩之农夫    D.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二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得道理。

B. 选文第一段引用古人“抱薪救火”的话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C. 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肆意,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 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C 2.D 3.A 4.(1)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风霜雨露(暴露在霜露中),披荆斩棘,才有了现在这丁点的土地。(厥,祖父,暴,以,各2分,句意1分) (2)等到燕太子丹用荆轲(行刺)作为策略,才招致了灾祸。(以……为,始,速,各2分,句意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C再:两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他就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任何一个个体的人,与生俱来地落入社会关系网中,有父母、兄弟姐妹,不是“自在”的,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家庭、家族、宗族式的社会结构,中国的文化也是这种家族文化或宗族文化。咱们习惯说“国家”,“国”是放大了的“家”。“忠”是放大了的“孝”。美猴王没有家庭的束缚,也就意味着他一开始就不受任何的社会束缚,成为一个摆脱一切社会关系的原生态的人。 

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石猴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那些个猴哥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他就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可以为所欲为。这既提升了个人能力,也拓展了无穷的生存空间。

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人就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看到老猴子一个个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他到阎罗殿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于是,孙悟空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由。作为个体人,这是自由的最高境界。但是对社会人来说,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秩序,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  

孙悟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被唤醒的,原来他只有对空间自由和时间自由的追求,但一旦上了天庭,孙悟空就变化了,他有对“名”的追求。原来他是没有追求“名”的意识的,当孙悟空第一次被收容到天庭时,让他当“弼马温”,他还挺高兴。可是,当他知道“弼马温”是个未入流品的官职时,他明白了人和人之间还有官职的区别,他又造反了。他个自己创造了响亮的名号——“齐天大圣”。社会教他,人和人不一样,由于有制度化的衡量标准,人总是要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当社会给你贴上标签的时候,你就得到一种精神满足。 

社会教给孙悟空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个人的欲望不断膨胀的过程。最后他提出一个最极端的口号,就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孙悟空说这是“常言道”,孙悟空不识字,他从哪儿学到这“常言”呢?这显然是玉皇大帝和臣子们教的。在天庭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孙悟空逐渐失去原本有的“赤子之心”,导致了个人欲望的极端膨胀。 

个人欲望的极端膨胀之后,社会就不能容忍他了。有人赞扬说“皇帝轮流做”体现出“造反精神”。但这种造反精神如果应该得到肯定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毫无秩序可言了。“皇帝轮流做”,是靠能力还是靠年龄?怎么“轮流”法?如果人人想要当皇帝,这只能导致个人欲望的极端膨胀,造成社会秩序的残酷破坏。 

孙悟空打破了这种社会规律,扰乱了正常的文化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不可能再为所欲为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5.12)

1.下列有关孙悟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寻仙问道,有了法力,他在个人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为自己拓展了无穷的生存空间。

B. 孙悟空无父无母,没有社会关系的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一个原生态的自在的人。

C. 孙悟空到阎罗殿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上划去,他自己在获得空间自由之后,又获得了时间自由。

D. 孙悟空后来个人欲望极端膨胀,远离了自己的“赤子之心”,这是在天庭这个社会生活耳濡目染的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皇帝轮流做”是不识字的孙悟空从玉皇大帝及其臣子们那里学到的,这种造反精神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扬。

B. 上了天庭,孙悟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逐渐被唤醒,他不满足于“弼马温”这个未入主流的官职又造反了。

C. 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必然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家庭、家族、国家等,我们注定是不自在的。

D. 《西游记》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以孙悟空为寓,说明“个体人”一旦进入社会,就得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是放大了的“家”,“忠”是放大了的“孝”,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家庭、家族、宗族式的社会结构。

B. 社会教会孙悟空知识,使得他的欲望不断膨胀,但社会又不能容忍孙悟空欲望的极端膨胀,可见,社会才是恶之源。

C. 个人欲望不能极端膨胀,对于社会来说,触犯了规范,扰乱了正常秩序,得到社会的惩罚也是必然的。

D. 孙悟空和天庭之间的矛盾,就是自由和规范之间的矛盾,美猴王几乎所向无敌,但他终难逃社会关系之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摩泽维尔,一家名为卡鲁索的意大利餐厅颁布了熊孩子禁令拒绝5岁以下的小孩入内就餐

老板认为,熊孩子让幽静的饭店格外刺耳,甚至连熊孩子的家长也不管教孩子。他们一点都不在意其它顾客的感受。为了其他顾客的用餐环境,他必须作出一个选择,捍卫自己的坚持

某顾客认为,现在拒绝小孩子,那之后呢?有禁止那些大声讲电话,吵闹大笑的成年人吗?这种公然歧视的行为让人震惊。下一步是不是该禁止老人了?因为他们吃饭太慢!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老板或某顾客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_______①________。然而,也有研究指出,_______②__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_______③______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空气净化器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己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 ③②④①⑤⑥    B. ③⑥①④⑤②

C. ⑤③②⑥①④    D. ⑤④②③①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