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过去的80年中,中外人士关于长征的书写不绝如缕,以长征的故事为主题的图书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
②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性口号,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民族安危的层面来认识,这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③在2016年8月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续写昔日辉煌,勇夺奥运会冠军,主教练郎平居功至伟。
④华为公司在国外市场和思科、爱立信等通讯巨头分庭抗礼,在国内市场2016年手机出货量也已超过苹果排在第一。
⑤兰州市政府想要通过洒水降尘净化空气,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带来其他问题,引发市民非议,政府呼吁大家对此举不要求全责备。
⑥短短几分钟,一幅幅炉火纯青的剪纸作品便呈现眼前,孩子们丰富的创过力为每一幅剪纸作品注入了生命。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展现出一幅老幼生活安宁、人人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拢束全诗,表明作者到老珍重这份感情,但当时已然是凄迷难辨。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一句.以水喻愁.写出了词人满腔的幽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频迁监察御史。姚、巂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恒州浮屠为其徒诬告祝诅不道,武后怒,命按诛之。怀古得其枉,为后申诉,不听,因曰:“陛下法与天下画一,岂使臣杀无辜以希盛旨哉?即其人有不臣状,臣何情宽之?”后意解,得不诛。阎知微之使突厥,怀古监其军。默啜胁知微称可汗,又欲官怀古,不肯拜,将杀之。辞曰:“守忠而死与毁节以生孰愈?请就斩,不避也。”遂囚军中,因得亡,而素尪弱,不能骑,宛转山谷间,仅达并州。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急执之。有果毅尝识怀古,疾呼曰:“裴御史也。”遂免。迁祠部员外郎。姚、巂酋等叩阙下,愿得怀古镇安远夷,拜姚州都督,以疾辞。始安贼欧阳倩众数万,剽没州县,以怀古为桂州都督招尉讨击使,未逾岭,逆以书谕祸福,贼迎降,自陈为吏侵而反。怀古知其诚,以为示不疑,可破其谋,乃轻骑赴之。或曰:“獠夷难亲,备之且不信,况易之哉!”答曰:“忠信可通神明,况裔人耶!”身至壁抚谕,倩等大喜,悉归所掠出降,虽诸洞素翻覆者,亦牵连根附,岭外平。徙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史,所至吏民怀爱。神龙中,召为左羽林大将军,未至官,还为并州。人知其还,携扶老稚出迎。崔宣道始代为长史,亦野次。怀古不欲厚愧宣道,使人驱迎者还,而来者愈众,得人心类如此。俄转幽州都督,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会以左威卫大将军召,而孙佺代之,而佺不知兵,遂败其师。卒于官。
(节选《新唐书·裴怀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B. 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C. 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D. 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仪凤”指年号,这种年号纪年法开始于汉武帝刘彻时期,一直沿袭到民国。
B. 祠部是官署名,在唐代是六部之一,祠部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
C. 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有时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D. 刺史是古代官职,掌管一个州的最高权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怀古不畏武后,努力保全无辜。当僧人被他的徒弟诬告,致使武后发怒,执意要查办这位僧人时,裴怀古据理力争,才使僧人得以幸免。
B. 裴怀古坚守气节,险被突厥所害。在他监阎知微出使突厥时,断然拒绝默啜的胁迫利诱,不肯称臣,差点被杀,后因囚禁军中,得以逃脱。
C. 裴怀古讲究策略,轻松止息岭外叛乱。他先用书檄向贼人宣示祸福后,贼人迎降;后又轻装骑马前往贼营安抚劝导,叛军悉归所掠后归附。
D. 裴怀古为人着想,深得百姓爱戴。在他重返并州任职时,为避免也在郊野排队迎接的代长史崔宣道难堪,就派人驱赶迎者还,但来的人却更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急执之。
(2)俄转幽州都督,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会以左威卫大将军召。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下面小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 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E. 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2.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实用类),回答下面小题。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①启功先生生前有一方特别喜爱的古砚,上有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先生多次书写这则铭文,并把自己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自号“坚净翁”。
②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启功出身皇族,是清雍正帝的第九世孙,可是由于降袭制,到他曾祖父这一辈,受封爵位的俸禄已经连养家都不够。到他这一辈,为了养家糊口,启功初中未毕业便辍学了。苦难的生活,磨炼了启功的意志。他一边教家馆挣钱贴补家用,一边寻找工作,同时跟随几位老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作诗词文章,练习书画创作。他不拘一格,师从百家,如饥似渴地学习传统文化,奠定了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③启功最可贵的是不盲从前人,更不迷信权威。他向溥心畬学画,溥心畬总说“要空灵”。至于怎样“空灵”,他也说不上来。启功就一边临摹学习一边用心琢磨,终于有一天明白了“空灵”的道理。关于书法的结字、用笔,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这一观点流传了几百年,从来没有人怀疑。可是启功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不同。他认为:“从书法艺术上讲,用笔与结字是辩证的关系。但从学习书法的深浅阶段讲,则应是以结字为上。”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了学书的奥妙:“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④启功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他天天临帖,几乎从未间断。当浮躁之气充斥书画界,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美学原则,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笔一画地写着自己的字。2000年4月,88岁的他在《光明日报》发表长文《读〈论语〉献疑》,就《论语》中的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2003年10月,91岁高龄他抱病到国家图书馆作讲座《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对中国诗歌韵律来自印度的说法予反驳。2004年7月,他出版了《启功讲学录》等三本书,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和重要观点。
⑤改革开放之后,启功先生迎来了“迟到的春天”,他的书法声名日隆,一字千金。先生并没有以此自矜,对一些修理工、服务员,他反倒是主动赠字感谢他们的劳动。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社会上对他的字太“滥”的非议。而先生毫不介意,因为他本来就没像有的人那样拿字卖钱。
⑥可是对一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权贵就不假以辞色了。一位商人向他求字,说要制成匾额挂在酒楼上,但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甚是无礼。启功先生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还批评了他毫无诚意。还有一次,一位自称是空军首长秘书的人来替首长索字,态度蛮横。启功缓缓问道:“我要不写,你们首长会不会派飞机来炸我?”那人没想到他会这么问,赶紧回答:“那当然不会。”启功说:“那我就放心了你走吧。”
⑦对于原则问题,先生从不苟且。1993年,他发现有人假冒他的名义,对古书画作品进行鉴定,造成书画市场的混乱。对此,老先生非常愤怒,发表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鉴定真伪,凡有以‘启功’名义在个人收藏的古字画上题签的均为假冒,概与本人无关。凡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的,属于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
⑧先生对自己无情解剖、严格要求。1938年,启功失业后,为生活所迫,曾短暂地在日伪政府里做过一个比科员还低的小职工,总共不过三个多月为此他一直深深自责,视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污点。新中国成立后,启功主动向陈垣校长坦白了这件事,陈校长听了,只说了一个字:“脏!”这一个字,启功记了一辈子,并且郑重地写进了《口述历史》中:“就这一个字,有如当头一棒,万雷轰顶,我要把它当作一字箴言,警戒终身——再不能染上任何污点了。”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启功不惜自曝其丑,没有掩饰自己,更没有美化自己,这不但是“不为尊者讳”,而且是“不为自己讳”了。
相关链接
①某日有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的人去书画店销售赝品,恰巧被启功先生堵住。作伪者尴尬恐慌无地自容,哀求老先生高抬贵手。不料启功只是宽厚地笑道:“你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
②启功先生是新中国最早一批“博导”,货真价实。他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他总是说:“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1999年,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人家告诉他这是“部级”,先生就故意打岔说:“不急,我真不急!”实际上当时启功先生还真的不是 “部级”;直到2000年之后,享受了“副部级待遇”。听到这一消息,我感到震惊!可启功先生对什么级别、什么待遇从来都毫不介意、毫不在乎,他是真的一点都“不急”。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启功向溥心畬学画,证明了书法与绘画等艺术创作都有共通的审美意趣。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可是启功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不同。这说明凡学习,不可尽信权威,要敢于质疑。
B. 启功先生 88岁时发表长文《读〈论语〉献疑》,91岁高龄抱病到国家图书馆作讲座《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反映了先生博闻广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C. 选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启功自曝其丑,不掩饰自己,不美化自己,表现了启功严格自律、勇于解剖自己的一面,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以启功先生的自曝其丑、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突出其“净”,照应标题。
D. 有人假冒启功的名义对古书画作品进行鉴定,他对此非常愤怒,而有人假冒他的书法去销售,他却表现得很超然。这反映了启功性格中矛盾的一面。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由于降袭制,启功这一辈已经没有优越的家境,这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也奠定了他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B. 启功经常主动赠字给一些普通老百姓,如修理工、服务员,这在客观上提高了他书法艺术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C. 某个自称是空军首长秘书的人来替首长索字,启功拒绝他时,语言温和中透着坚决,表现出一个学者的幽默与智慧。
D. 溥心畬认为书法“要空灵”他也说不出怎样“空灵”,而启功通过琢磨发现“空灵”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字”。
E. 启功说:“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这种风趣诙谐的语言既表现了他对人生沉浮的洒脱乐观,也表现了他对学术的开明。
3.启功把自己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且自号“坚净翁”,有何寓意?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论述类),回答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笑话于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例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长”、《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这些寓言故事就是早期的笑话雏形,两者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幽默、讽刺方面是一致的。魏晋时期笑话确立并不断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笑林》作为第一部笑话专集出现,增强了笑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独立性。笑话在明清时期空前繁荣,专集不断涌现,代表作有明代冯梦龙的《广笑府》和清代的《笑林广记》。
在《笑林》出现之前,中国先秦时期的幽默文学作品,其创作意图大抵是为了达到说理辩难的目的,并非单纯是为引人发笑的纯幽默,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质,与当时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笑林》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在笑话的表现手法上,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某种程度上体现“为幽默而幽默”的观念。
笑话中的幽默,就是用简单的情节,巧妙引出出人意料的结果。《笑林》以搞笑故事为主,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不忘情节的巧妙设置和形象的精心雕琢,表现出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艺。不少故事在铺垫中巧打埋伏,让人进入一个典型的环境中,之后突然揭开一个人们难以预料到的结果,使读者或者听众经历由最初的期待紧张到结尾的醒悟释然这样一个快速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引爆笑声,而这个转折就是传统笑话中的“笑点”。笑点能不能让读者感到好笑是笑话能否成功的关键。
笑话能够达到“欢声满座”、“揭瓦哄堂”的艺术效果,其奥妙之一还在于精妙的修辞。古代笑话在修辞方面的成就很高,它注意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很注重运用多种修辞。从语言语境的角度来研究笑话中的幽默语言,能够帮助理解古代笑话的幽默,而艺术夸张是古代笑话中比较重要的修辞,在幽默理论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从美学观念看,笑话是属于喜剧的范畴,幽默讽刺是其瞩目的美学特征,因而其中的夸张手法必定与幽默结为一体。笑话就常常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矛盾,不仅把隐晦的东西显现出来,而且像放大镜一样把微小的东西放大开来。在描写人或事物的时候也有利用非合情合理的极度夸张,违反生活逻辑、违背生活真实来达到“可笑”的目的,例如建议鲁人截竿入城的老父、一叶障目取物的楚人,等等。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张修辞使语言更具幽默性,也给人深刻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宋扬《论魏晋笑话的文体成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笑话的雏形是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既是寓言故事也是笑话,两者在幽默、讽刺方面是一致的。
B. 中国古代笑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确立并发展于魏晋时期,明清时期空前繁荣,笑话专集不断涌现。
C. 《笑林》是我国第一部笑话专集,它的出现,改变了先秦时期幽默文学作品有针对性的这种实用主义传统。
D. 中国古代笑话有着高超的引人发笑的叙事技巧,往往在简单的篇幅中有巧妙的情节设置和精心雕琢的形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先秦时期幽默文学作品中的“幽默”,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质,与当时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紧密联系,并非单纯为了娱乐。
B. 《笑林》中多是搞笑故事,故事讲述者常常巧设埋伏,使阅读者进人一个特定的情境,这就为故事揭开出乎意料的结局作了铺垫。
C. 中国古代笑话中的“笑点”,就是故事的结果使读者或听众的心理由期待紧张到醒悟释然的快速变化过程中,引爆笑声的转折点。
D. 中国古代笑话在描写人或事物的时候,往往把微小的东西放大开来,违反生活的逻辑,违背生活真实从而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笑林》中的幽默,既表现在用简单的情节,巧妙引出出人意料的结果,还表现在精妙的修辞,使笑话中的语言充满了幽默。
B. 从喜剧的美学特征来说,夸张手法必定与幽默结为一体,作为喜剧的笑话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矛盾也就成了主要表现形式。
C. 笑话中的幽默,不仅仅只是为了达到使人发笑的目的,它在戏谑讽刺中还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如“一叶障目”“长竿人城”。
D. 《笑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笑话专集,其影响是深远的,古代笑话中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对现代幽默理论的研究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