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尽管市面上销售的上海文艺出...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尽管市面上销售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两套莫言作品集的销售形势已成强弩之末,但百花文艺出版社还将在订货会上推出《莫言诺贝尔奖典藏文集》(全二十卷)

入夏以来,天气异常,五风十雨,致使城市内涝、市民受灾的情况不断发生,有的人甚至因雨水过大而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

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

当今时代,许多人学艺不精,缺少刻苦钻研、务实上进的精神,以浮躁的心态对待工作,鲁鱼亥豕的低级失误经常发生。

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

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A. ①⑤⑥    B. ③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④

 

A 【解析】试题分析: ①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②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此处望文生义。 ③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此处望文生义。 ④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此处不合语境。 ⑤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⑥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中,“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氓》中                        两句所写做法相似。

(2)《离骚》中通过写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

(3)《氓》中           ”短短数字,便刻画出氓看起来忠厚老实的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和诗人沉重的心情;用“独”写出环境的险恶,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B. “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羊祜传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

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

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会吴人寇弋阳、江夏,略户口,诏遣侍臣移书诘祜不追讨之意。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使者不能诘。

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遗令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柩。赐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曰成。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B. 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C. 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D. 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后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羊祜祖上数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

B. 邑,即食邑,封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也叫采邑。

C. 庠序,古代的乡学,即地方办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

D.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如周厉王谥号“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羊祜宣扬德行信誉,以此安抚归附的人。每次与吴国打仗,他都不让人献诡诈计策。他的美德让吴人信服、敬佩,与他对垒的陆抗能坦然服用他送的药。

B. 羊祜认为死生自有定数,与居室无关,而当时因为忌讳前任长吏死于任上,下任长吏就经常毁坏旧官府,针对这种情况,羊祜向镇守地下文书,普遍加以禁止。

C. 羊祜为人清廉俭朴,衾被衣服都很简朴,对他人却慷慨大方,临死前把平生俸禄所得都散给族人、赏给军士。还留下遗言不得把南城侯印放入棺材中。

D. 羊祜去世后,皇帝和很多百姓都很悲伤,甚至与之交战的敌方将士也为之哭泣。襄阳百姓在岘山立碑修庙祭奠他。杜预把所立的石碑命名为堕泪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2)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品酒

【英】罗尔德·达尔

那天晚上,我们一共有六个人在迈克家里举行宴会:迈克、他的太太和女儿、我的太太和我,还有一个叫理查德的著名的讲究吃喝的人。

就座后,我想起以前理查德两次驾临的时候,迈克都跟他用红葡萄酒打过小小的赌,要他指出酒的品种和酿造年份,理查德两次都赢了。今天晚上,我相信这样的小赌博还要再来一次。因为赌输是迈克心甘情愿的事,这样可以证明他的酒好得足可以辨认出来。

迈克是个经纪人,说得确切些,他是一个以赌博为事业的人——一个外表体面而暗中不讲道德的赌徒,所以他现在竭力设法使自己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第一道菜是鱼,伴着一杯白葡萄酒。倒酒时,我见迈克瞟了理查德一眼,但理查德并没有去尝他那杯酒,而是全神贯注地和迈克的18岁女儿露易丝交谈。直到女仆端上烤牛肉,理查德才迅速喝下那杯酒。

分好牛肉后,迈克对大家说:“要换红葡萄酒啦,我得去拿红葡萄酒去。”但眼睛却望着理查德。

“你去拿红葡萄酒?”我说,“酒放在哪儿?”

“在我的书房里,上次是理查德帮我挑选的地方,书房里绿色公文柜的顶上。”迈克说。

他匆忙出门,回来时双手抓着一只深色酒瓶。瓶上的标签向下,叫人看不出来。“喂!”他一面朝餐桌走来,一面叫道,“这一瓶是什么酒,理查德?”

只见理查德慢慢地转过身,两眼移到那酒瓶上,扬起眉毛,微微皱着。“红葡萄酒吗?”理查德问。

“当然。”

“我猜想这是从一个小葡萄园那里弄来的。”

“也许是,也许不是,这种酒很难猜到,”迈克说,“我不会强迫你跟我拿这种酒打赌。”

“为什么?干吗不干呢?”他的眉毛又慢慢地拱起来。

“那么,好,赌注还是老规矩。”

“你以为我不能把这种酒的名称说出来?”

“我认为你不能。”迈克说。他竭力保持有礼貌,但理查德并不掩饰自己的鄙视。

“你愿意增加赌注吗?”

“不,理查德。一箱子酒已经够多啦。”

“你真不愿增加赌注?”

“老兄,我一点也不在乎,”迈克说,“你要赌什么都行。”

迈克太太有些生气了。“迈克,菜快要凉啦。”

理查德停顿了一会儿,慢慢地望了一遍餐桌边的每一个人。嘴角浮上一丝微笑说:“我要你以同意你的女儿和我结婚做赌注。”

露易丝吓了一跳。“嘿!”她叫道,“不!那不是好玩的!”

“这真是荒谬!”迈克说。

“凡是你喜欢的我都愿意拿出来,”理查德高声说,“连我的两处房子。”

迈克踌躇了一下,然后,他朝他的女儿看了看,眼睛突然闪过一丝微感得意的神色。

“得啦,爸爸,这是一件荒唐的事!”

“露易丝!请听我说。是他要下这个赌注的,我正在替你挣一笔财产!”

“迈克,”他妻子严厉地说,“别再往下说了!”迈克并不理会妻子。

露易丝最后耸耸肩说:“哦,好吧。”

“好极啦!”迈克喊道,“那咱们这个赌就算打定了。”

“是啊,”理查德说,“打定了!”

迈克马上拿起那瓶酒兴奋地把每个人的酒杯都斟满。接着,每个人都注视着理查德的脸,理查德五十岁上下,却长着讨人嫌的面孔。他慢慢地伸出右手去拿酒杯,举到鼻子前面,把鼻尖伸进酒杯里,在酒面上移动,灵敏地嗅着。

迈克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注意着他的每一个举动,迈克太太的脸绷得紧紧的,露易丝也密切注视着。

那个闻酒味的过程至少持续了一分钟。接着,理查德把酒倒了一半在嘴里。他歇了口气,让一部分酒慢慢地流进咽喉里去,然后把气憋住,让酒气从鼻子里喷出来。最后,他把嘴里剩下的酒含在舌头下面滚来滚去,我感觉他的嘴巴像一个大大的湿漉漉的钥匙,令人恶心。

我想,这是一本正经的动人表演!

他放下酒杯,得意洋洋地说:“啊,温柔而优雅!这是迪克吕城堡的小葡萄园产的,年份是1934年。”

这时,我看见迈克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儿。大家也都在望着迈克,等待他把酒瓶翻过来,露出标签。

“快些,爸爸,”他女儿说,“我要我的两所房子哪!”

“等一会儿,”迈克说,“稍等一会儿。”他一动不动地坐着,脸鼓起来,面色苍白。

“迈克!”他太太用尖锐的声音喊道,“怎么啦?”

理查德望着迈克,咧开嘴笑着,两只细小的眼睛发出亮光来。迈克转过身子对理查德说:“理查德,咱们两个上隔壁屋子去聊聊。”

“我不想聊,”理查德说,“我只想看酒瓶上的标签。”他那种从容自在的傲慢神气,表明了他是胜利者。

突然,一旁的女仆,伸出来的手里拿着一件东西说:“先生,我想这是您的吧?”

理查德掉过头瞟了一眼,看见一副眼镜,他踌躇了一会说:“是吗?也许是的。”并若无其事地收起来。

“您把眼镜丢在迈克先生书房绿色公文柜的柜顶上,先生,您进餐之前独自进去了一下。”女仆接着说。

迈克慢慢从椅子上坐直身子,脸上的血色恢复过来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围绕“品酒”这一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起伏多变,扣人心弦,特别是当理查德说出答案的瞬间,一种紧张的氛围渗透在字里行间。

B. 作者笔法细腻,在打赌的言谈之中把理查德和迈克这两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一个因胜券在握而坦然处之,一个因急于发财而焦躁不安。

C. 尽管迈克的女儿露易丝起初反对父亲拿自己当赌注,但在父亲的一番劝诱之下,她权衡利弊,终于还是屈服了父亲的意志。

D. 小说多处采用“点睛”之笔来表现人物,如“瞟”“闪过一丝微感得意的神色”“睁得大大的”,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出迈克求胜的急切心理。

E. 小说的结尾,机智的女仆把理查德精心布置的骗局揭开,其实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曾多次设下伏笔,使突兀的结局显得并非偶然。

2.小说中的迈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具体分析。

3.有人说小说的标题改为“赌酒”更合适,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牟宗三的桑梓情结

杨潜

牟宗三是1949年夏秋之间离开大陆去台湾的。此时,国民党大陆政权行将崩溃。牟宗三临行前,来到广东番禹乡下的黄氏观海楼,探望隐居于此的恩师熊十力。熊先生曾认真地建议牟宗三等几位门生留在大陆。牟宗三回答说,地球是圆的,怎么会回不来?世事终究难料,这成了他们师生之间的最后晤面。

熊十力之于青年时代的牟宗三,犹如伯乐之于千里马。抗战期间,牟宗三颠沛流离于西南边陲各地,一度生活困窘。为此,熊十力曾写信向西南联大的汤用彤推荐他。梁漱溟曾问熊十力,何以对牟宗三如此器重?熊俨然作答:“能悟人之所不能悟,见人之所不能见。北大有此可造之才,而不能容之用之,岂不可惜可憾?”

在台湾最初的岁月,牟宗三不忘记恩师厚望,潜心于学术,著述甚丰。他既继承熊十力所开创的形上思辩的新途径,又不墨守师说,创造性地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用他的学术成就回报了师恩和故乡的亲人。牟宗三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晚年曾自道:“从大学读书以来,六十年中只做一件事,即反省中国之文化生命,以重开中国哲学之途径。”这项宏阔的伟业却是在海外完成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有过漫长的阻隔,对于前去台湾的大陆人来说,亲人难见,故土难回。萦绕了牟宗三心头的同样是挥之不去的桑梓情结。桑梓之情,大而言之是家国情怀,小而言之是怀乡之念。

最能集中反映牟宗三桑梓情结的是他的《五十自述》。他在文中追忆了少年时的生活世界,故乡栖霞乡村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家庭温馨种种,在他的回忆里,温情而美好:“村前是一道宽阔的干河------两岸平沙细软,杨柳依依,绿桑成行,布谷声催。养蚕时节我常伴着兄弟姊妹去采桑,也在沙滩上翻筋斗,或横卧着。”

牟宗三是从乡间走出的。虽然牟氏在栖霞为大族,但牟宗三这一支到他祖父执家时,已经衰微。牟宗三说他父亲虽是农家之人,却是“典型的中国文化陶养者。他常看《曾文正公家书》,晚上也常诵古文。”这样的家庭熏染,使他自幼形成了养志立身、择善而从的品性。1927年,牟宗三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大学三年级时,牟宗三读到了熊十力所著的《新唯识论》,后经邓高镜的引荐得以见面,这引发了牟宗三思想的巨变,他后来感慨说:“我之得遇熊先生,是我生命中一件大事。”牟宗三遇到与之精神相契合的熊十力,使他的学术路径由逻辑学和西方哲学转向了中国哲学。

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大陆与港台的学术交往越来越多 。1992年5月,牟宗三的《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在大陆首次出版。同年十月,山东大学主办了“牟宗三与新儒家”学术研讨会。此后,牟宗三更多的著作得以在内地出版,对大陆知识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对“新儒家”思想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不衰。对牟宗三来说,桑梓之地,人虽不能至。但他的学术思想开始“还乡”,也是一件令他欣慰的事。牟宗三去世后的1998年,两岸又共同在济南举办了“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来自我国各地及其他国家的近百名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牟宗三的弟子们激动地说:齐鲁是儒学发源地,也是牟先生的桑梓之地,来山东参加这次盛会,意义非同寻常。

牟宗三少小离乡,飘萍不定,但却是有“根”的,这个“根”便是中华文化。从传统儒学的“花果飘零”到现代儒学的返本开新,新儒家的知识分子们,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如孤臣孽子,为捍卫中国的文化、复兴中国的文化而艰难苦斗,终至完成了自我救赎与革新,建立起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又极富中国智慧的、能与西方任何学术流派相媲美的哲学体系。牟宗三作为其中健将,有这样的成就,缘于中国文化之深远根脉。

牟宗三的怀乡情结还体现在牟宗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虽走遍南北,开口说话依旧是改良后的胶东腔调,一日三餐最爱的仍是山东口味,生葱大蒜一样不少。讲学著文,常常拿“山东”这个地理名称或举例或说事。

晚年的牟宗三,对国家的统一问题,时刻挂怀于心。一生爱看京剧的牟先生,有一次看完戏,在与众人谈及两岸前景的话题时,用他特有的牟氏幽默冒出一句:“凭什么统一中国?倒不如用京剧统一中国算了,这是文化所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牟宗三出身于山东栖霞大族,家室显赫,但他少小离乡,飘萍不定,抗战时期,牟宗三颠沛流离于西南边陲各地,生活一度困顿窘迫。

B. 1949年,牟宗山在离开大陆前曾去探望恩师熊十力,熊十力考虑到两岸严峻的政治形势建议他留下,牟宗三没有听从,从此师生海峡永隔

C. 与其他由于历史原因而被阻隔在海峡对岸的大陆人一样,牟宗三也是亲人难见,故土难回,怀念乡土之情萦绕于心,挥之不去。

D. 两岸关系缓和后,借助《道德理想主义的重逢》等著作在大陆陆续出版发行并产生广泛影响,牟宗三的学术思想终于得以“返乡”。

2.作为新儒学的一代宗师,牟宗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3.牟宗三的桑梓情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