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用肯定口吻表明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2)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①,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②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②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上片写岁月如流,与友人己别三年。别后各自奔走天涯,如今久别重逢,二人情 谊弥坚,竟觉境因情易,虽然相逢在秋季,却感觉犹如和煦之春日。
B.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表达了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 细腻,婉转回互,动人心弦。
C. 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友人修炼到 了心如枯井、不起波澜的境界,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D.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凄清幽冷的氛围,奠定全词缠绵感伤、 哀怨愁苦的基调,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E. 苏轼一生积极入世,但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 乐”,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2.有人评价《临江仙•送钱穆父》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请结合诗句“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仁宗诚孝皇后张氏,永城人。始为太子妃,操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太子数 为汉、赵二王所间,体肥硕不能骑射,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 仁宗立,册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宣德初,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是时海内宁泰,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贡献,虽微 物必先上皇太后。-亨慈孝闻天下。四年谒长、献二陵,帝亲燊韃骑导。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 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皇帝宜重念^及还,过农家,召老 妇问生业,赐钞币。有献蔬食酒浆者,取以赐帝,曰:“此田家味也。”他日,帝谓杨士奇曰: “皇太后谒陵还,道汝辈行事甚习。言张辅,武臣也,达大义。蹇义重厚小心,第寡断。汝克 正,言无避忤,先帝或数不乐,然终从汝,以不败事。又有三事,时悔不从也。”太后遇外家 严,弟升至淳谨,然不许预议国事。 、
宣宗崩,英宗方九岁,宫中讹言将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诸大臣至乾清宫,指太子泣曰: “此新天子也。”群臣呼万岁,浮言乃息。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 太后曰:“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以故王振虽宠于帝, 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正统七年十月崩。当大渐,召士奇、缚入,命中官问国家尚有何大事未办者。士奇举三事 一谓建庶人虽亡,当修实录。一谓太宗诏有收方孝孺遗书者死,宜弛其禁。其三未及奏上,而 太皇太后已崩。遗诏勉大臣佐帝惇行仁政,语甚谆笃。上尊谥曰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 皇后,合葬献陵,拊冬序。
(选自《明史•仁宗诚孝张皇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 皇帝宜重念
B. 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 皇帝宜重念
C. 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 皇帝宜重念
D. 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皇帝宜重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宫,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又为 东宫和上台的合称(指太子及皇帝)。西汉时期,两宫是指东宫、西宫;东汉时期,两 宫是指南宫、北宫。本文中“两宫”具体是指成祖及仁孝皇后。
B. 妇道,旧时对成年女子的通称,亦指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为妇之道,传统意义指 贞节、孝敬、卑顺、勤谨。在封建时代,则为“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C. “崩”专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人们对“死”往往讳莫如深,为避讳起见,取了诸 多别称。古代人对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 中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 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 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诚孝皇后颇有妇道。作太子妃,严守妇道,深得成祖及仁孝皇后喜欢;贵为太后,严
格管束娘家人,不使他们干预朝政;获得临朝听政的机会,却安于内宫。 z
B. 诚孝皇后颇有谋断。宣德初年,军国大事多听从她的裁决;宣宗驾崩时,宫中讹传将 立襄王为皇帝,她当机立断进行了处理,流言才得以平息。
C. 诚孝皇后爱民惜民。劝勉皇帝要使百姓安居乐业;召来农家老妇询问生活及农活方面 的事,赐与钱币;留遗诏勉励大臣辅助皇帝实行仁政。
D. 诚孝皇后善于识人。对杨士奇、张辅等人的办事能力非常熟悉。她认为,杨士奇直言 不讳,先帝有时很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听从他的建议,得以无错无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
(2)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以故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给贼道歉
张令
半夜时分,老王听到羊叫声,便叫醒儿子一块儿去看,结果看到一个贼正把羊使劲儿往 羊圈外拉。老王艮气愤,拿了一条绳子冲出去。那贼作势要跑,被绳索套住了脖子。老王的儿 子也很配合,他从正面扑上去,将一块臭得可以灭蚊子的抹布塞进那贼的嘴里,然后两人一起 将贼捆结实了,吊在院子里的大槐树上。
忙完了,儿子喘着粗气问:“现在咋办,报警吧?”
老王沉吟着说:“这是大事儿,先去问问你二叔吧。”
二叔是村里的会计,听完老王儿子的叙述,打着哈欠睁开眼,说:“报警报警,关他娘的 十几年,看他还敢偷不!”话刚从嘴里溜出来,觉得有些不妥,忙补充说:“要不,先去问问村 主任?”
三人一起去了村主任家。村主任听完情况汇报,点了支烟,待烟抽得差不多了,才翻了 下眼皮儿,说:“这件事有些棘手,老王啊,你也快50的人了,你看清了,那人真是个偷羊贼?”
老王说:“肯定是贼,我看见他时,他正把羊往外拖呢!”
村主任说:“你家的羊,不是一只没少吗?你一叫,他不是撒腿就逃吗?你还追上去把人 家给逮住,还拿绳子套人家的脖子,还拿抹布塞人家的嘴巴,还把人家吊到槐树上。你还来找 领导告状哩……你这不是多事吗?你大声叫喊‘抓贼’,吓吓他,让他逃了,不就什么事也没了?”
会计在一边儿琢磨着村主任的话,心里暗叫了一声“坏事了”,皮球似的从椅子上弹了起 来,说:“我的亲哥咧,主任说得有道理,咱回家把那贼放了吧。”
老王的儿子在一边嘟囔:“不是说要警吗?”
村主任从鼻孔里哼出一声,说:“报警?他又没偷着羊,就算定了罪,也判不了刑,关不 了几天,一放人.你也不想想,狗急了还会跳墙呢。真要是将贼惹毛了,别说你家,你二叔 家,恐怕咱村都难得安宁了……”
⑪会计听出了村主任的意思,主任真正的担Y是最后那没有说出来的半句话:“我这村主任, 怕也干不长了吧? ”所以会计接腔说:“还不知道那贼是单干还是团伙,搞不好,他的兄弟还在 外面埋伏着……我听说有个村抓了一个盗瓜贼,瞎拳乱脚将人打个半死,后来,那村的井被人 投了药,全村大半人家都中毒了,还闹出了人命哩……”
⑫老王一听,脊梁骨上顿时冒出冷汗来,闷了半天,问了一句:“那咋办呢?”
⑬村主任说:“咋办?你现在人也抓了,你说咋办?”
⑭会计在一旁出主意:“快啥也别说了,咱赶紧回家把人放了吧。”
⑮村主任又说:“你将人家绑了吊树上半天,手脚都已经麻了吧,你以为你想放人就放人 了?”
⑯老王一愣,又像木桩一样栽在地上,不敢动弹了。
⑰会计在一边附和着说:“是哩是哩,都绑半天了,受了不少苦,你将人放了,说个好话, 道个歉吧。”
⑱老王无语,想这两个“村官”都这么说,肯定是自己办错事了,心里那个悔啊,悔得肠 子都青了 : “你说就这俩破羊,值几个钱哩,现在闯大祸了吧!”
⑲村主任又冷哼了一声,说:“你放了人,你的羊还在圈里吧,你就不怕人家改天再来偷, 如果偷不着,在你家门外放把火……”
⑳会计想想也对,对老王说:“不光要放人,要道歉,最好把你家那俩羊也让他牵走,省得 人家回头再找你麻烦。”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16年第9期)
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准确的两项是
A. 小说中的老王和阿Q—样,是一个愚昧无知又善良淳朴的国民形象,作者对他的态度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B. 小说的⑦段,对村主任的语言描写中,连用了五个“还”,形象地表明了村主任对老王 抓贼的不以为然。
C. 会计对抓贼一事前后态度变化极大,一方面表明他是个出尔反尔的人,另一方面说明他 最担忧的是贼会报复老王及村里人。
D.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⑪段中会计的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小说结尾给贼道 歉做了铺垫。
E. 小说中,两位村官一心为民,在他们的关怀和指点下,老王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 错误.•他的鲁莽抓贼,将会给自己和村里人带来麻烦。
2.本文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3.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正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产生着深刻影响。
最近,记者在北京郊区几家小微企业采访,发现一些小微企业主围绕自己的人生爱好、文 化追求推出了不少小发明,创业对他们而言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吴新芳是一位红酒爱好者。他研究创制了添加枸杞等中草药配方的特色红酒,销售基本上 靠互联网完成,虽没有多突出的经营业绩,但能维持盈亏平衡。用他的话说,做自己喜欢的事, 再难也是快乐的。对吴新芳而言,让东西方文化在红酒里融合的创意,是支撑他的小微企业继 续前行的文化理念。
居住在怀柔区桥梓镇杨家东庄村的蒋五四、张芳夫妇,正经营着一家经济律师事务所,借 助互联网,夫妇二人基本在家里就能完成工作。长年居住在乡下,生态环境是比城里好了很多, 可取暖设施却跟不上,于是拥有工程学士学位的蒋五四开始琢磨如何取暖,经过了七八年的完 善,其“热压力水循环取暖装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这样的创业者追求生活和事业的统一,把创业变成一种生活 方式,有的投身农家乐、书吧,有的去做工艺设计,如纯天然的皂雕、纯木制手工首饰等。这 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创意和创造让生活和事业相互交融,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理念。
2016年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创新创业指导性文件,推出了“互联网+”多个领域 行动计划、政策举措,打造了汇集“众创” “众包,,“众扶,,“众筹”的“四众”平台,“双创” 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同期,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启动小微企业 创新创业基地城市示范工作,目前,全国已有几十个“双创”城市,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发展 营造了良好环境。
2017年,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创 业将蓬勃兴起,分享经济等各类新模式、新业态将持续涌现。预计2017年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将 成为我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尤其在“互联网,与制造业在设计、生产、 营销等环节的深度融合方面将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将对促进我国实体经济 转型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材料二
调查发现,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国际化的薪酬待遇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因素。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指出,被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选择了创业的比例为11.9%, 远高于国内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据调查,创业领域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生物工程、 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导师艾曙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我个人不是很赞成没有社会 经验、工作经验的留学生一开始就创业。建议先找一家单位工作一段时间,理解什么叫做组织 以及在组织中个人行为如何与组织行为结合,建立团队意识,锻炼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积累工 作经验和行业资源,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去创业。”
材料三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22. 9 万人,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只有10%,而最终选择创业的仅为1%。而据美国教育研究 机构统计,2013年在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重高达20%至30%。
华东师范大学赵中健和卓泽林通过研究发现,美国大学主要通过开办创新创业课程和学位 项目,提倡体验学习和应用学习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鼓励所有学科的学生通过跨学科 课程和项目进行创业。
例如,科罗拉多大学斯普林斯校区的创新学士学位项目采用多学科团队进行教学。该校计 算机科学专业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计算机科学课程,还要求他们发展团队,学习创新,投入创业, 练习写作计划案,学习商业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
麦可思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斯坦福大学重视的是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约 有90%的学生至少选修一门创新创业课程。背靠硅谷,斯坦福大学鼓励教授到硅谷的公司兼职 或从事公司的科研项目,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这些项目中去,教授和学生的研究成果很容易在硅 谷迅速转化为产品。学校也开放自己的实验室,与硅谷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互动效应。
材料四
“如果学校开设了创业课,我应该不会去上”,今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的研究生黄剑锋说。他 曾经获2015 “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专项奖”第一名,在校期间经营自己的创业项目,做智能 自行车硬件设备。但他从来没有上过创业课程,他觉得没有实战经验的大学教授们教创业,恐 怕对学生没有太大帮助.
从2016年起,黄剑锋的学弟学妹们都将在课堂上体验创新创业课。2015年12月,教育部 发布《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 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 学分管理。
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全国已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必修课或选 修课,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门数比2014年增加了 14%。
但2015年11月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只有12. 78% 的大学生创业者主要从创业课程获取创业知识,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未接受过系统的创北教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四则材料共同探讨了新时代创业的话题。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这一时代大 背景,无疑为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帮助。
B. 吴新芳,蒋五四、张芳夫妇的创业成功,都表明互联网己经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和生态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2016年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五部委,为营造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D. 团队意识的培养、工作经验的积累、行业资源的占有,以及将研宄成果转化为产品,都有利于创业能力的形成。
2.请结合材料二,认真观察“2010—2015年中国出国、回国人员数量统计”图,概括图表所 传达的主要信息,至少两点。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就国内大学是否该开设创业课,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批评是一门独立的、尊严的、多元的艺术。既有理性,又有想象力,也有道德的诉求, 用让*斯塔罗宾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文学批评要“善于把科学和诗结合起来”。只要“把科学 和诗结合起来”,就是好的批评,都有存在的根据。文学批评应该是多元的,从形式上说,应该 有规范的论文,有自由的随笔,也有灵活的小品;有客观的描述,有主观的倾诉,也有主客观 的对话。但是,所谓多元,主要说的还是内容,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历史主义、实证主 义、结构主义、现象学、社会学,都可以是它的理论指导。在文学批评的百花园里,有万人瞩 目的牡丹,也有无人眷顾的小草,.间或有几株毒草也不必大惊小怪。再说,有时候,香花毒草 也不是一时可以认定的。如今文学批评的一部分已经发展成在相当封闭的小圈子里活动的学问, 一些新的概念和术语只在专家的笔下流动,与普通读者无缘。
“修辞立其诚”,文学作品应该是真诚的、真实的。批评家考察一部作品,不能止于揭露 作者的“社会的自我”,而是为了理解和解释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创造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固然 不能证明作品的价值,但独独浓靠创造的自我就能揭示作品内在的本质吗?这是大可怀疑的。
只有两种自我相互比照,才能对作品进行深一步的阐发。圣伯夫说“直击作品伪装下的作者”, 他毕生为之战斗之一是“不断地揭露文学作品在各种形式下,甚至以最平常的形式下所隐藏的犯罪、诡计、俗套、学究气、哄抬、掺假和谎言。”当代社会忽视作家品格上的弱点和缺点,直 至否定作品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导致文过饰非、美化自己的作品越来越多。圣伯夫给我们的启 示是,我们不会以作家的品行之优劣来评价作品,但是,我们会以作家的行止来对照作品中的 表现,因为作为读者,我们会问:“如果作家在他的私人事务中是自私的,那么他是否有权在作 品中宣扬无私这种品德呢? ”我们的社会会回答:“他有权。”可是,我们的批评家呢?难道他 不应该超越社会的习惯和俗见,主持正义吗?
批评可以是美的。让.斯塔罗宾斯基提到批评之美时说,批评具有“与诗的成功相若”的 “精神之美”,批评应该能够做到既严谨又不枯燥,既能满足科学的苛求又无害于清晰,因此我 冒昧地确定我的任务:给予文学随笔、批评,甚至历史一种独立的创造所具有的音色性和圆满 性。批评之美源于批评家精神的自由,精神的自由是什么?李健吾先生说沈从文的小说“具有 一种特殊的空气,现今中国作家所缺乏的一种舒适的呼吸”。我以为,自由就是这种“舒适的呼 吸”。真正喜欢文学的人一定喜欢富有文采的批评文字,喜欢“既严谨又不枯燥,既能满足科学 的苛求又无害于清晰”的阐释作品的作品。
(摘编自郭宏安《圣伯夫一在现代性的门槛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批评形式上多元,内容上更应如此,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历史主义、实证主 义、结构主义、现象学、社会学都可以是它的理论指导。
B. 作为一门艺术,文学批评是独立的、尊严的、多元的、具有理性及想象力的、承载着道 德诉求的。善于把科学和诗结合起来的文学批评,是好的批评。
C. 文学批评在当代社会已发展成在相当封闭的小圈子里活动的学问,一些新的概念和术语 只在专家的笔下流动,与普通读者无缘。
D. 文学批评可以是美的,这种“与诗的成功相若”的美源于批评家精神的“舒适的呼吸”。 李健吾先生认为现今中国作家缺乏这种“舒适的呼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面对文过饰非、美化自己的作品,文学批评家应该超越社会的习惯和俗见,主持正义。 一个文学批评家有权揭露那些文过饰非的作者。
B. 文学批评,有备受关注的经典之作,也有无人问津的平凡作品,还有一些对人有害的作 品。对有害作品,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时间会将它们转变。
C. 阐发作品需将“社会的自我”与“创造的自我”互相比照,单靠“社会的自我”未必能 证明作品的价值,而独靠“创造的自我”也未必能揭示作品本质。
D. 造成文过饰非、美化自己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原因,是当代社会忽视作家品格上的弱点, 否定作品与作者之间的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作品应是真诚、真实的。批评家考察一部作品,不是为了揭露作者的“社会的自我”, 而是为了理解和解释作品中所表现的“创造的自我”。
B. 即使一个作家在他的私人事务中是自私的,他也依然有权在作品中宣扬无私这种品德, 这是一种社会习惯和俗见。
C. 文学批评应既严谨又不枯燥,既能满足科学的苛求又无害于清晰,喜欢文学的人一定喜 欢这样的文学评论。喜欢玩弄新奇概念、术语的人未必真喜欢文学。
D. 圣伯夫将“直击作品伪装下的作者”作为战斗任务之一,让•斯塔罗宾斯基则追求给予文 学随笔、批评,甚至历史一种独立的创造所具的形式之美和精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