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翁贝托•埃科:“当代达•芬奇”
邱华栋
“在世的最伟大作家”
我不知道世界上活着的作家中间,还有谁能比翁贝托•埃科更聪明、更渊博。这个集小说家、符号学专家、语言语义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散文家、神学家于一身的人物,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早在10年前,法国一家报纸向其他作家、评论家发出了“谁是在世的最伟大小说家”的问卷,后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加西亚•马尔克斯名列第一,翁贝托•埃科和约翰•厄普代克并列第三。他被称为是“当代达•芬奇”,因为只有达•芬奇的博学多才才可以比拟他。
2007年3月6日,翁贝托•埃科来到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堂里,面向中国的人文学者作了一场题为《乱与治》的演讲,抨击了美国所主导的当前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表达了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的政治与文化见解。他那宏阔的视野、逻辑严密的表达、雄辩的口才和轻松幽默的语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讲完毕,他给在场的人士签名并与之闲谈,大家簇拥着他,他脸上那经过了略微修剪的灰白色络腮胡子更增加了他的睿智与神秘感,和你聊天和对视的时候,他那双智慧、热情和带着一点笑意的眼睛,让你觉得他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人。
翁贝托•埃科的头衔多得吓人,他是欧洲和美国最著名的三十多所大学的名誉博士,在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长期任教,这所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在公元十一世纪就存在了。翁贝托•埃科的知识极为渊博,据说,翁贝托•埃科有4万册的善本藏书,很多版本都是特别珍奇的,光是《圣经》的各种不同的版本,他就装了一个大书橱。
1932年,翁贝托•埃科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的阿莱山德莱。1954年,他毕业于都灵大学哲学系。后来,翁贝托•埃科在一家电台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到欧洲最古老的波洛尼亚大学担任语言学教授了。在电台工作的经历,给他提供了研究大众文化和传媒的机会,也给他带来了研究欧洲中世纪文化的新的启发和新的视角。
四部长篇小说:对中世纪的想象
翁贝托•埃科走上小说创作道路的时间比较晚,但是一写就非常不得了。在1970年代后期,翁贝托•埃科渐渐发现,自己搞了20多年的神学、历史学和文化、文学理论研究,有很多东西光靠理论表达说不清楚,也不过瘾,对大众的影响面小,他就决定借助小说这种大众更普遍接受的文学样式,来传达他复杂而有趣的研究经验。
1980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的名字》出版了,立即引起了轰动。在这部包裹着侦探小说外衣的作品里,到处都充满了中世纪宗教文化的知识和趣味,翁贝托•埃科把知识、趣味和侦探小说的特点结合起来,引导有好奇心的读者进入他的小说世界里。
《傅科摆》不容易读懂,小说采取了多人多角度叙述的方式,这种多视角的方式可以使读者看清楚全部的情节布局。但是,小说的时间线索则比较单一,是顺序讲述的。我在阅读的时候就感觉,小说中那些混杂着历史、现实和科学的信息和符号谱系,不断地打断和破坏着我的阅读,这样的感觉很不好,客观上伤害了小说的肌理和阅读快感。因此,这部小说出版之后没有获得读者的广泛垂青。
1994年,翁贝托•埃科推出了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昨日之岛》,它翻译成中文大概有34万字,篇幅也不小。
2000年,翁贝托•埃科出版了他的第四部小说《波多里诺》。它充满了人生变化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表达出人生在世的某种很无奈和苍凉的感觉。与前两部小说的晦涩和庞杂不同,这部小说的线索十分清晰。
智力的空间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不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翁贝托•埃科呢?我想,如果今后诺贝尔文学奖要奖给引领了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作家,翁贝托•埃科、美国作家托玛斯•品钦是最有可能获奖的作家。在运用智力和知识的空间来结构小说方面,翁贝托•埃科是当代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同时,他也很关心世界局势,也不断地发表着观点犀利的见解。
阅读翁贝托•埃科的小说,总像是在进行一次智力测验,这种智力测验和阅读那些情节粗糙简单的侦探小说还不一样。侦探小说一般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去发现和揭示凶手。而翁贝托•埃科却编织了一个知识和历史的大网,要把进入他的这个大网的读者都兜进去,全都抓住。
翁贝托•埃科属于那种深深地扎根于欧洲深厚文化土壤的大树,此外,他还是一个对当代世界的现实和政治有着自己独立见解的作家,他一直勇于对当代社会的各种现象发言,曾出版过一本由五篇文章组成的《五篇道德论文》,对最近十几年的一些国际政治事件进行了思考和批判。
在20世纪,小说的道路有很多条,而翁贝托•埃科走出了一条他自己的路,那就是:用奇特的文学想象,串连起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与文化,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想象世界。翁贝托•埃科是少有的能把非常乏味、枯燥的一些历史和宗教知识,变成很有趣的小说材料的作家,并以之来组织小说的写作。他的小说都有一个通俗小说的外壳,但是里面却包裹着庞杂的知识体系,这种庞杂的知识体系又被他演绎成引人入胜的故事。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翁贝托•埃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谁是在世的最伟大小说家”的问卷调查中,他排名第三,因此被称为“当代达•芬奇”。
B. 翁贝托•埃科是三十多所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他知识极为渊博,并且有4万册的善本藏书,其中各种版本的《圣经》就可以装一个大书橱。
C. 在电台工作的经历,给翁贝托•埃科提供了研究大众文化和传媒的机会,也给他带来了研究欧洲中世纪文化的新的启发和新的视角。
D. 翁贝托•埃科的小说无论是《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还是《波多里诺》,因为它们的独特,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2.文章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3.翁贝托•埃科的小说具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群体的影响与个体的超越
钱志熙
文学家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接受群体的影响是其成长的必要条件。中国古代许多重要作家往往与其同时代的文人社会、文人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甚至明显地隶属于某些文学流派、文人团体。这正证明了文学家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群体性。这种群体的影响究竟以何种形式对个人文学创作发生作用,它与文学家个人的创造、独立发展之间又是何种关系?这些问题或许可以概括为文学创作中的“群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
研究那些杰出文学家的文学发展道路,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杰出者都曾参与过当时最高水准的文人团体或曾归属于代表着当时文学发展主流的文学流派。他们都曾处身于具有浓厚的文学风气和很高文学创作水准的文人群体之中。如屈原与辞赋家群体;曹植与邺下文人集团;谢灵运与门阀士族文人群体;谢朓与永明文学革新集团;庾信与梁朝宫廷文人集团;王维、李白、杜甫与初盛唐之际的诗人群体;欧阳修与洛阳文人集团;苏、黄与北宋后期文人群体。很难想象,若无这些群体的影响和培植,这些作家能取得我们今天所见之崇高成就。研究其创作,发现不仅作家作品的基本风格与当时基本的文学风尚具有一致性,而且表面上看起来最有独创性的文学风格也与群体的文学倾向有深层的联系。如黄庭坚,早年习魏晋古体诗和中晚唐近体诗,也受到前辈诗人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影响,并通过他们与中唐的韩孟诗派发生关系,又受到庆历之后由学韩孟诗派转为学杜诗的风气影响;元丰以后与苏轼及苏门文人发生关系,比较多地吸取同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可见,即便是像他这样被视为风格上最为出奇创新者,实际上却是与当时整个诗坛的创作风气密切相关的。若不顾及北宋中期诗坛上错综复杂的变化局面,也就很难对黄诗的风格成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可见,处身于具有浓厚的文学风气和很高创作水准的文人群体中,乃一位杰出作家艺术上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在许多杰出作家的创作经历中,都有过一个与当时的文人群体联系得十分密切的阶段。形成此联系并非外力作用,而是作家自身之需。可以说,这是文学家社会的一种向心力,是文学创作活动具有群体性的一个证明。因此,在古代整个社会社交活动不太活跃的情形下,“以文会友”正是文人社会的一个重要交际原则。因传媒技术高度发达,当今文学家可迅速地接触同期作家的创作且能及时地发表作品,接受整个文学界的反馈。因此,较之于古代文人,当下的文学家反而不大能感觉到文学家社会中社交生活的必要性,文人社会的联系,据此来看,现代比古代反而减少了。
若进一步研究杰出作家与文人群体的关系,还会发现另一个典型现象:进入创作高峰,艺术上趋向全面成熟的阶段,却往往是与其所属的文人群体关系最为疏离之时。如屈原于流放沅湘时创作《离骚》等作品。曹植前期的创作是在邺下文人集团的群体创作氛围中充分接受了同期作家的影响后展开,并成为集团中首屈一指者;但奠定其第一流文学家的地位的还是后期离群独居时的创作。此时他将新兴的文人五言诗与古老的风骚传统重新接续,有为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开源浚流之功。建安作家们群体性格比较外向、乐于合群,这在曹植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所以当他后期被迫独处时,便极为痛苦。他之所以屡次冒着受到更深的猜忌之危上表曹丕、曹叡父子请求重返朝廷,固然是因建功立业之愿望驱使,但跟忍受不了这种孤独也有关系。然而,这种遭遇客观上却令其创作得到独立发展的机会,从而不仅超越了其他建安诗人,而且也超越了其前期创作。谢灵运出守永嘉,也与曹植一样极不愿离群索居,但正是这一时期的创作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如庾信,在他的时代,南朝文学的水平远高于北朝,但其文学史地位却是在流寓北朝之后奠定的,这时他与南朝的文人群体也几乎完全隔绝。唐宋以来的许多杰出作家,因隐居和贬谪而经常主动或被动地远离人文荟萃之地,远离原先相互切磋、相互推激的群体。但往往于此期间其创作得以大发展。
可见,上述的杰出作家的文学之路都经历了两个过程:前期有机会生活在他们当时最为优秀的文人群体之中充分接受群体的影响,并常常置身于文学发展的主流之中,吸取了时代的基本的文学精神,并将时代的文学风格融化于个人创作中;后期或者说是趋向成熟的时期,则常常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脱离了群体,走上了以个体独立发展为主的创作阶段。在中国古代,这样的文学发展道路极富典型意义。这跟中国古代的文教、官吏制度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有关系。但这只是外因,更内在的原因是因为这样一条文学发展道路很好地体现了文学创作中群体性与个体性这一对矛盾统一的关系。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许多重要作家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接受群体的影响是他们成长之必要条件。
B. 中国古代那些杰出文学家在文学发展道路上,几乎都曾有处身于具有浓厚的文学风气和很高文学创作水准的文人群体之中的经历。
C. 许多杰出作家的创作经历中都有一个与当时的文人群体联系得十分密切的阶段。形成此联系既是外力作用,更是作家自身之需。
D. 杰出作家与其所属的文人群体关系最为疏远时,在客观上有益于创作得到独立发展,从而不仅可以超越作家所在群体,而且也能超越作家前期的创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学家的存在具有群体性,这种群体的影响与个人的创造、独立发展之间的关系,其实质就是文学创作中“群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
B. 黄庭坚被视为风格上最为出奇创新的诗人,表面上看起来最具有独创性,实际上却是与当时整个群体的文学倾向有深层的联系。
C. 古代文学家重视“以文会友”,、有其特殊的时代因素;当下的文学家不大重视“以文会友”也与时代因素密切相关。
D. 唐宋以来的杰出作家能在远离人文荟萃之地,远离原先相互切磋、推激的群体期间在创作上得到大发展,与屈原、曹植、庾信等文人成功的原因几近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无当时最高水准的文人团体或代表当时文学发展主流的文学流派等文人群体的影响和培植,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不一定能取得当今所见之成就。
B. 杰出文学家进入创作高峰,艺术上趋向全面成熟的阶段,却多发生于与其所属的文人群体关系最为疏离之时,这表明文人个体成长离不开群体哺育,却也能超越群体而出彩。
C. 杰出文学家其文学创作之路所经历的“前期”与“后期”,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文学家个体的主观选择,过程顺序因人而异。
D. 古代杰出文学家的文学发展道路之所以极富典型意义,外因在于跟当时的文教、官吏制度等社会文化诸因素有关;其内因则是文学创作中群体性与个体性之间矛盾的统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因在其正文部分收录上百英文缩写(如,词典收录了 “NBA” “WT0” 等缩写词),而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西文字母出现在汉语词典是对母语文明的某种背叛,甚至 涉及文化安全;也有人认为,选录西文缩写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面对与承认,这样的规模和 形式根本不足以撼动汉语的根基,对此无需大惊小怪;还有人认为,汉语是开放且包容的,但 汉语吸收外来语应该是“通过翻译把它变成方块字,化为汉语的血肉,而不是直接将外文字母 嵌入汉语”。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你班准备组织一次主题为“华夏经典,薪火相传”的经典著作阅读活动。
(1)请你从《诗经》《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家》这几部经典中任选一部,为其写 一则书评,或表现作品的内容,或点评其写作特点,或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要求语言简洁、 形象,不超过50个字。
如:
《徐霞客游记》一一沉实至清,揽历史民俗之实录;详尽婉丽,集山水地貌之文章。
《人间词话》一一风凋碧树,为伊憔悴,蓦然回首,在意与境中感受词人之心的赤诚,体会那份深藏百年的、无声的悲喜。
《平凡的世界》一一走过岁月山河,历尽劫数,在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中依然不肯辜负 理想,那是一个时代的奋斗。
(2)活动结束后,你感到收获很大。但高二的一位同学问你:“马上要高考了,时间那么 紧张,你们还搞这样的活动,划得来吗?”请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他,表明你的看法。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①_______:制作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而这种制作意识的反面,是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当然,制造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②________,只不过,相较于粗制滥造 赚快钱,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但它是唯一正确的路。你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 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③________。
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年365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每过15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当孤鸟低回,叶落窗前,天心月圆时,我就想起杜甫的诗: , 。倘若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也就无感而生了吧。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正盛开。
B.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C.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