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对于校园里时不时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欺凌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对于校园里时不时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欺凌事件,很多人都是漠不关心,直到出现严重后果,才会被人们重视。

B. 一次知识的考试只能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根本无法检测出学生的道德品质状况和人文素养。

C. 某些所谓语文专家对语文课堂存在的这种弊端不扭转,不改正,反而鼓励、扶持和片面支持,致使“假语文”课堂在部分学校泛滥成灾。

D.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近50岁左右才由经济学转行,开始研究汉语拼音方案,80多岁又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

 

B 【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才会”前面暗换主语,应加“他们”;C项,不合逻辑,“鼓励、扶持和片面支持”相互包容;D项,不合逻辑,“近”和“左右”矛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雾霾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待雾霾不能听天由命,民间要有积极行动,政府应有更多的担当。

②山东省电力公司研究的机器人“大白”如雷贯耳,它们因多次出色完成变电站巡检中的急难险重任务,被誉为坚守电网安全的“智慧卫士”。

③大文豪鲁迅先生怀着对儿童的爱和希望,翻译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展现出清新的写作风格,成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始作俑者

④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等人投靠日本,建立伪国民政府,这些人沐猴而冠,卖身求荣,是会被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⑤守纪律、讲规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自中共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开始,不同形式下的各种规章应运而生,不绝如缕

⑥相关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东中西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财政经费要更多地支持薄弱地区,要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⑥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在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之后,表达总结性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饱含深情,表明自己不住地叹息流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通过动作细节描写,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侧面烘托山高的诗句:“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部,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 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表现了对边地少数民族饱受战争之苦的同情。

C. 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 颈联生动地刻画了边地的自然景象,句中描绘了“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或辽阔生动或静谧苍茫,且富于季节和地域特征。

E. 诗人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肤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雪。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尅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牧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情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选自《明史·彭时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B.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C.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D.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撰是指翰林院的修撰官,明清时一般在殿试揭晓后,一甲三名都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B. 明清时期各级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的人常称为“元”,其中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C. 释褐是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

D. 视事是指封建官吏到职办公,与“致仕”含义基本一致,都是指受职官员到任理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彭时真诚坦率,没有地域偏见。他与李贤争论是非,李贤对他曾有抵触,但相处久了也称赞他是“真君子”;皇帝要求他选用北方人任庶吉士,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B. 彭时为人正直,力挺被诬同僚。门达构陷李贤时,他认为李贤有经世济民的才能,不应去职;他不仅尽力为李贤伸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共进退。

C. 彭时敢于谏言,处处为民着想。他曾上疏指出光禄寺和城门官盘剥百姓,进献宝物之人虚抬价格,搜刮国库;当发生旱灾时,他又请求开仓平抑粮价。

D. 彭时持正修身,有古大臣之风。他勤勉奉国多年,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没有萎靡不振的神情,日常生活也十分俭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2)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百岁学人周有光先生谈话录

陈明远  周有光

客:(陈明远,人文学者)周先生,您自称是“百岁学人”,而婉言谢绝了其他头衔,如大师、泰斗之类,我们这篇谈话录题目叫“百岁学人周有光先生谈话录”,您觉得可以吗?

主:(周有光,1906年生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和文化研究学者)这样很好!人际称呼是一种特殊符号,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符号学的研究对象。有些称呼本来意思还是好的,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逐渐变味了。有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妄称“大师”而适得其反。我觉得我自己还是叫“百岁学人”实事求是一些。

客:您早年从事经济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那时银行界的人都知道有个聪明、有干才的周有光。您的《新中国的金融问题》出版后,很受关注。但在您年届五十时,改行投身文字改革工作,参加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请问您是如何做到的?

主:其实,我早年从事经济学是很自然的,中途改行钻研语言文字学也是很自然的。二十岁左右我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经济时,就对语言文字发生了兴趣。那个时期,大学的学科分工很粗,只分文理两科;而且学生听课可以跨系、跨专业。分得很粗有一个好处,就是培养“通才”,但缺点是深度不够。那么以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再去深造,做到博而精、一专多能。

由于我对语言文字有兴趣,那时就选学了不少语言学方面的课程。这样以后转行就比较方便。后来,,我参加了语文现代化运动,做了些业余的语文研究工作,写了一些文章。那完全是出于业余爱好吧。至于50岁以后正式改行,到了北京,从事语言文字学工作,却是出于偶然的机遇。

客:请问您在半个世纪以前是怎样从美国到上海,又从上海到北京的?

主:新中国成立后,我应周总理的邀请,从美国回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担任经济学教授。因为业余爱好,我在1954年花费一年工夫写了一本《字母的故事》,参考国际上的研究成果,普及“字母学”知识。195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周总理点名要我出席这个会议。会后,当时的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出面要我留在北京,担任文改会委员,专门负责汉语拼音研究室工作。我推脱说:“搞文字改革我是外行啊。”但他说:“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你在这方面有著作、有文章,怎么是外行呢?”我就这样留在北京了。我边干边学,就这样转行了。有意思的是,到我年届第二个半百的时候,我又学习新的学问,是关于世界范围内“比较文化”的学问。从语言文字学转到了“文化学”。

客:最近您开通了“百岁学人周有光博客”,几个月内点击阅读率已经超过80万人次,请问您为什么要开通博客呢?

主:我一直关注和从事汉字电脑化的工作,二十五年前我就用拼音输入法进行电脑打字,此后就习惯于使用电脑键盘写作,几乎每周都要用电脑打一两篇文章。我非常喜欢新生事物,现在是新媒体时代。如果不懂得电脑、不会从互联网上获取新的信息资源,那么他就是新时代的文盲。

客:您已超过百岁,还是每隔两三天就发表一篇博客文章,又有新的著述《朝闻道集》出版。一个人能终生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是很不容易的。请问您的目的是什么呢?

主:我现在写文章,一方面是让大家了解一些情况,例如美国的社会发展是一个大问题,写一本书普通人不会去看,写一篇小文章来介绍一下,大家就很喜欢。另外一方面当然是防止衰老。我写文章只是一个习惯,人们总认为老了就不要再用脑筋了,而科学家研究,脑子多用可以长寿,不易衰老。老是多方面的,但最可怕的是脑筋坏了。

客:您所受的学校教育和教过您的老师,对您形成这种不断思考的习惯是否有影响?

主:应该说有关系。我那时的老师强调,没有兴趣,什么东西都学不好。教育就是把学生自己天然的思考能力和天然的智慧引导、激发出来,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我在圣约翰大学学习时,图书馆书报杂志很多。老师非常鼓励我们去图书馆广泛阅览,培养兴趣。另外,老师还教我们怎样阅读。大一时,我们每天去图书馆看报,有一个英国老师教我们读报时要问自己:今天新闻中哪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条新闻最重要?这条新闻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不知道就去查书。后来我们按照他的方法去看报,真的很有收获。以后我把这种方法用在读书、做研究上,这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访谈伊始,周有光对人际称呼的分析,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职业习惯,不如说是他实事求是、谦逊平和性格特点的体现。

B. 在周有光看来,年届五十,能够从经济学领域跨行到语言文字学领域,与自己早年所上大学是通才教育的培养方式有关。

C. 每天用拼音输入法进行电脑打字写作,是周有光二十多年的习惯,之所以如此,是他一直关注和从事汉字电脑化的工作。

D. 周有光“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他写文章既是为了给大家介绍一些情况,也是为了动脑筋,防止大脑衰老。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在上海读书期间,周有光因为对语言文字感兴趣,就学习了许多语言学课程,这占用了他大部分的精力,以致影响到他经济学的研究。

B. 在大学选修语言学课程、业余从事语文研究工作的经历和撰写的《字母的故事》等成果,是周有光担任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的原因。

C. 周有光非常认同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关于学校教育的思想,他以自己在圣约翰大学遇到的英国老师为例,谈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D. 周有光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却在年过半百之时,转行研究语言文字,边干边学,表现了他对祖国建设事业的支持。

E. 周有光作为一名学者,在经济学、汉语言文字研究和文化学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的成果,这也是他喜欢自称为“百岁学人”的原因。

3.周有光能“终生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