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夷陵之战中,在刘备被陆逊、朱然夹击时,赵云奋勇冲杀,击退吴兵,救出先主,将其护送到白帝城。
B.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出祁山,装神弄鬼吓得设防的魏军军心大乱,便乘机偷割了垅上小麦,送赴卤城打晒,充作军粮。
C. 《红楼梦》中,夏金桂百般折辱香菱并逼其改名为秋菱,后勾引薛蝌不得,遂迁怒于香菱,要将香菱毒死,不料自己误饮身亡。
D. 《子夜》中,何申慎庵是时代动荡的受害者,不仅十年宦囊,尽付东流,而且也在公债中跌了一跤,竟得出“我们太老实”的错误观点。
E. 克罗旭狡诈、吝啬,苦苦追求欧也妮,想获取她的百万家产,送给她的礼物仅是一束鲜花,婚后不久就身亡,最后下场可笑又可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若但于句求巧则性情先为外荡生意索然矣松陵体永堕小乘者以无句不巧也。然皮、陆二子差有兴会,犹堪讽咏。若韩退之以险韵、奇字、古句、方言矜其短辏【注】之巧;巧诚巧矣,而于心情兴会一无所涉。适可为酒令而已。黄鲁直、米元章益堕此障中。近则王谑庵承其下游,不恤才情,别寻蹊径,良可惜也。
(节选自王夫之《姜斋诗话》)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文人聚会行酒令,如《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让作诗与饮酒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看法。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一句意思是,强大的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人也如此。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常识与记忆
陈丹青
凡是先进国家,尤其是维持民族自尊的国家,都会高度重视美术馆,那是民族的荣耀,国家的脸面。我们一天到晚说“世界”、“世界”,你怎样认识世界?你要真正能够感性地,全面地,实实在在地了解世界,应该走进美术馆。
美术馆的“美术品”,博物馆的“物”,都不是顶要紧的,要说书画,要说文物,我们有,而且有的是,可是,美术馆不是挂几幅画,摆几件文物的地方,也不完全是开展览的地方,美术馆博物馆顶顶要紧的,是它的文化形象,是它的社会角色,是它的教育功能,是它在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中活生生的作用,美术馆,是一本活的大百科全书,因为美术馆的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家,而是所有人。
英国人约翰·伯格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阶级,它自由的选择和行为的权力,就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身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这就是为什么——这也是唯一的原因——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一个政治的问题。”
美术馆,以我的定义,就是提供文化常识,储存历史记忆的场所。
可是从我归国两年的见闻看,我们好像不在乎常识,不在乎记忆,我们所竭力构筑的,似乎总是所谓“上层建筑”——我们的艺术学院在教所谓“美术学”,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所谓博士生正在逐年递增,我们的美术界天天高谈所谓世纪性、国际性、历史性、当代性等等耸人听闻的大话题,种种杂志、研讨会、拍卖会、博览会、双年展以及名目繁多的活动,办得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级别与名称越来越高,远远看过去,我们的文化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欣欣向荣……可是在这一切的热闹与喧嚣中,美术馆,作为一条无法替代的认知途径,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一个巨大的文化实体,却是长期悬置、长期缺席。用中国人的老话说,这就是文化上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大家知道,无源之水是死水,弄得再漂亮,不过像个游泳池;无本之木是长不高大的,弄得再好看,也不过像个大盆景。
历史的失忆症,必然引发更多的失忆。美术馆只是整个文化问题的一小部分。如前所述,仅仅抬出国学的辉煌过去,试图借此重振人文传统时,我遇到的却是无知与失忆。苏格拉底被引述最多的命题是“我知道我不知道”,我们的命题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不知道”。
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我们大规模失落的常识与记忆,说不过来,这是沉重的话题。
(选自《退步集》,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2.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作者为什么认为“常识和记忆”是“沉重的话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父母心
川端康成
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当驶出濑户内海到了志摩海面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贵妇人。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高贵夫人不远,有一个四十左右的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不知为什么,高贵夫人总看着这父子们。后来,她在女佣耳边嘀咕了一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
“孩子多。真快乐啊!”
“哪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个吃奶的孩子。穷人孩子多了更苦。不怕您笑话,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孩子了!但又不舍得抛弃他们。这不,就是为了孩子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馆的大富翁,年过四十,可是没有孩子。夫人让我和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孩子当中领一个做她家的后嗣?如果行,会给你们一笔钱作酬谢。”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我还是和孩子的母亲商量商量再决定。”
傍晚,轮船驶进相模滩时,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儿子来到夫人的舱房。
“请您收下这个小家伙吧!”
夫妻俩收下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的舱房。
第二天清晨,当船驶过房总半岛,父亲拉着五岁的二儿子出现在贵夫人的舱房。
“昨晚我们仔细的考虑了很久,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儿子继承家业,把长子送人,不管怎么说是不合适的。如果允许,我们想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完全可以。” 贵夫人愉快的回答。
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女儿到了贵夫人的舱内,很难为情地说:
“按理说我们不该再给您添麻烦了。我二儿子的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婆婆。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婆婆似的,实在太对不起我丈夫了。再说孩子五岁了,也开始记事了。他懂得是我们抛弃他的。这太可怜了。如果您允许,我想用女儿换回他。”
贵夫人一听,是想用女孩换回男孩,稍有点不高兴,看着母亲难过的样子,也只好同意了。
第三天上午,轮船快接近北海道的时候,夫妻俩又出现在贵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你们怎么了?”贵夫人问了好几遍。
父亲抽泣地说:“对不起。昨晚我们一夜没合眼,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忍了。我们愿意把钱还给您。请您把孩子还给我们。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
贵夫人听着流下同情的泪。
“都是我不好。我虽没有孩子,可理解做父母的心。我真羡慕你们。孩子应该还给你们,可这钱要请你们收下,是对你们父母心的酬谢,作你们在北海道做工的本钱吧!”
1.第二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第三段中“孩子多,真快乐啊”一句有什么含义?
3.请简要概括文中贵夫人的形象特点。
4.小说中穷人父母送孩子的情节一波多折,请探究其表达效果。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诗经·卫风·氓》)
(2)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白头搔更短,_______。(杜甫《春望》)
(5)绿云扰扰,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苏轼《赤壁赋》)
(7)桃李不言,_______。(《史记·李将军列传》)
(8)_______,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