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曰:“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曰:“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肃宗至德二年,加御史大夫,旋征为刑部尚书。
卢杞专权,忌之,改太子太师。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朝廷失色,李勉闻之,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乃密表请留。又遣逆于路,不及。
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麾其众,乃揖真卿就馆舍。因逼为章表,令雪己,愿罢兵马。累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凡数辈继来京师,上皆不报。每于诸子书,令严奉家庙,恤诸孤而已。希烈乃拘真卿,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希烈既陷汴州,僭称帝,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
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遂缢杀之,年七十七。贞元元年,陈仙奇使护送真卿丧归京师。德宗痛悼异常。废朝五日,谥曰文忠。
(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B.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C.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D.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大夫、尚书、太师等均为古代官职名。唐朝设三省六部,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B. “迁、出、征、改”均与我国古代官员的任职有关。“征”是指由地方政府推荐,皇帝下诏聘召,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
C. 朝觐,指臣子朝拜君主,或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拜和臣服。另外指宗教教徒拜谒圣像、圣地等。
D. 墓志是埋入墓中的记有死者的姓名家世和简要生平的文字。中国人讲究立德、立言、立行,死后这些都是要写进墓志,以求人死留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真卿遇事有决断。五原有积久不决的冤案,颜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案件判决后,当地原本大旱,竟然下起雨来。
B. 颜真卿很有远见。他在平原任职期间,觉察到安禄山要谋反,就未雨绸缪,他采取的措施果然发挥了作用,受到玄宗的称赞。
C. 颜真卿忠于朝廷,被李希烈拘禁,坚持斗争,无所畏惧。李希烈称帝时,因为颜真卿年近八十,不记得称帝的仪式,被叛贼缢死。
D. 颜真卿为人正直。多次受到权臣的打压排挤也不屈身俯就。卢杞趁着李希烈谋反上奏皇帝派遣颜真卿前往敌军,要故意害死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2)累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凡数辈继来京师,上皆不报。
下列有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字子厚,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宋代的“古文运动”,二人并称“韩柳”,同时他们与欧阳修、苏轼等并称“唐宋八大家”。
B.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被称为“震川先生”,明代文学家,他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文风,提倡“真情流露”,发扬唐宋的优良文学传统,因此被称为“唐宋派”代表人物之一。
C.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并且集中反映了孔子思想的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语录体这一形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它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重文采,追求篇章结构。
D. “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齐备;“少牢”指诸侯祭祀时用的牛和羊。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B. 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
C.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D. 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名我固当 B. 早实以蕃
C. 如会同,端章甫 D.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
A. 大块假我以文章 B. 以吾一日长乎尔
C. 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其实而已 D.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③莫春者,春服既成 ④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⑤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⑥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