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项是( ) ①美国政府采用惩罚中国的政策...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项是(   )

①美国政府采用惩罚中国的政策来解决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其实是抱薪救火,加剧美国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

②著名作家莫言在自己的作品里,描述了家乡山东高密神奇瑰丽的芸芸众生:高粱、麦子、狐狸、兔子,土地、河流等。

③他要求各级主官官员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带头以一叶知秋的敏感发现问题,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研究问题。

④美国著名演员莱昂纳多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演员奖,对于获得该奖项,莱昂纳多安之若素,很淡定。

⑤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广西发展的两点和成就,讴歌广西干部的优良作风。

⑥大衣哥朱之文的家收拾得像公园一样,修建了像公园里一样的亭子还有一条走廊,古朴又不时世上,让整个小院蓬荜生辉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C 【解析】试题分析:抱薪救火,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芸芸众生,芸芸众生是泛指一切生物(多指普通人)。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夙兴夜寐,起得早而睡得晚,形容勤奋劳作。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 客套话),也说“ 蓬荜增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君子应当采取的态度。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感叹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无处寻觅,非但人无觅处,连孙权当年的“___________”,这些反映他的风流遗事的建筑物,也杳无踪迹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

刘禹锡①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几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②,策成终自诣公车③。

剡中④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

【注】①刘禹锡,出生在浙江,和曹璩算是同乡好友。曹璩求官、求名不得志,就拜刘禹锡为师。此诗是诗人被贬为连州刺史时所作。②计吏:考察官吏的目员。③公车:官车。④剡中:地名,在浙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行尽潇湘万里余”,诗人说自己被贬在潇湘一带,到过很多地方,言语中充满了怨恨。

B. “少逢知己忆吾庐”一句表达诗人在他乡遇到曹璩这个知己的喜悦。

C.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盡秋灯夜读书”,写诗人在简陋的住所挑灯夜读的情形。

D. 颈联运用两个典故勉励曹璩静心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做官不是一件好事。

E. 诗人没有以导师的身份居高临下,完全是以故乡知己的身份和曹璩亲切交谈。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问,字昌言,襄阳人也。进士起家,通判大名府。群牧地在魏,岁久冒入于民。有司按旧籍括之,地数易主,券不明,吏苟趣办,持诏书夺人田,至毁室卢、发丘墓。问至,则曰:“是岂朝廷意耶?”其上以闻。仁宗谕大臣曰:“吏用心悉如问,何患赤子之不安也。”立罢之。

擢提点河北刑狱。大河决,议筑小吴,问言:“ 曹村、小吴南北相直,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付水官议,久不决,小吴卒溃。

江东、淮南转运使,加直集贤院、户部判官,复为河北转运使。所部地震,河再决,议者欲调京东民三十万,自澶筑堤抵乾宁。问言:“堤未能为益,灾伤之余,力役劳民,非计也。”神宗从之。问十年不奏考课,诏特迁其官,入为度支副使,拜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坐误军须,贬知 光化军,未几,复使河北。诸葛公权之乱,郡县株蔓,连逮至数百千人,问上疏申理,止诛首恶。

熙宁末,知沧州。自新法行,问独不阿时好。岁饥,为帝言民苟免常平、助役之苦,反以得流亡为幸,语切直惊人。元丰定官制,王安礼荐问可任六曹侍郎,帝以其好异论,不用。历知河阳、潞州。元祐初,为秘书监、给事中,累官正议大夫,卒,年七十五。

问处己廉洁、尝仕鄜延幕府,与种世衡善,父丧,世稀遗汝州田十顷,辞弗受。使归,未至而世衡卒。其子古,用父治命,亦不纳田,芜秽者三十年。后汝守请以给学,朝廷命反诸种氏。

(选自《宋史·张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欠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B. 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C. 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D. 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B. 诏,文中指皇帝的命令或文告。皇帝下达命令的形式一般有策书、制书等。

C. 江东,不同时代有不同定义,一般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

D. 熙宁,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问关心百姓,反对野蛮施政。魏地的官田被人侵占,情况复杂,官吏急于求成,暴力执行命令,他表示反对并上报朝廷,朝廷予以制止。

B. 张问为政务实,反对扰民行为。他管辖的地方发生地震,有些人想调几十万人去筑堤坝,他认为筑堤坝没有好处,反而劳民伤财,皇帝赞同他的意见。

C. 张问不趋炎附势,为人耿直。实行新法后,只有张问不迎合世俗的风气;他在闹饥荒时,向皇帝提议减轻百姓负担,言辞激烈;元丰年间,皇帝因他好持异议而没有任命他为六曹侍郎。

D. 张问不热衷功名,廉洁自律。他十年不上奏自己的考核政绩,被贬为光化军知军;他和种世衡友好,种世衡友好,种世衡送他大面积的田地,他予以推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用心悉如问,何患赤子之不安也。

(2)郡县株蔓,连逮至数百千人,问上疏申理,止诛首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比亲儿子还要亲!”

广西北海边检站战士赵唐勇十年义务照顾拾荒老人

庞格平  石佰华

3月3日下午,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广西北海边检站监护中队上士、后勤班班长赵唐勇来到北海市海角路地角炮台晒鱼厂,他左手提着一袋大米,右手拿着一瓶食用油和一盒眼药水,来看望住在这里的一位拾荒老人。

“老人眼睛不好,我给她滴两滴药水,这样会舒服些。”赵唐勇说。赵唐勇提到的老人名叫毕小雨,今年60来岁,10年前从湖北来到北海拾破烂。

原来,2007年6月的一天,赵唐勇在执勤下岗回队的途中,遇见一位老人昏倒在路边不省人事,生命垂危。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即打车将老人送到医院,并垫上医药费,为老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在抢救老人的过程中,赵唐勇一直守在手术室外面,焦急地等待……后经医院抢救,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住院期间,赵唐勇每天都请假到医院陪护看望。经过交谈,赵唐勇得知老人叫毕小雨,湖北人,家中只有老伴一个人,家庭生活困难,2005年孤身一人来到北海以捡垃圾为生。毕小雨老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加上生活条件不好,经常劳累过度,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心脏病时有复发。

在得知毕小雨老人情况后,赵唐勇曾多次联系老人家中的亲属,但每次都未能联系上。赵唐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帮助毕小雨老人渡过难关。

十天后,毕小雨老人康复出院。当赵唐勇送毕小雨老人回到她的住处,看到老人住在市效外一个毛坯房里,屋子昏暗潮湿,四面透风,赵唐勇心里一阵酸楚。为了让老人住得好一些,赵唐勇四处打听,在营区附近一小块空地上为老人搭起了一间简易小木屋,并为老人找到一份临时工工作。

在安排好毕小雨老人的住所和生活后,赵唐勇只要有空就去探望老人,为她送去米、油、猪肉等生活必需品,陪老人聊天,帮助她换洗被褥和打扫卫生,带她去复诊、拿药。不少人甚至以为赵唐勇就是毕小雨的亲儿子,时常对毕小雨投去羡慕的目光。

为了帮助老人减轻治疗心脏病带来巨额医疗费的负担,赵唐勇经常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药品。为了防止老人忘记吃药,每次买药回来,赵唐勇都在药品上注明吃药时间及次数,并为毕小雨购买了一台手机,每到吃药时间,赵唐勇就通过手机提醒一下。

在了解到儿子照顾毕小雨老人的事后,赵唐勇远在浙江的父母也很支持儿子的善举,除了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外,还到当地访医问药,坚持每月从浙江邮寄中药材过来。有了父母的支持后,赵唐勇照顾老人的信心更足了,每收到父母寄来的中药材后,都亲自把药煎好,督促毕小雨老人服下。

10年来,赵唐勇为毕小雨老人垫去医药费、生活费将近八万元。10年来,赵唐勇省吃俭用,从不乱花钱,对每月的工资总是精打细算,想方设法挤出钱来为毕小雨老人看病拿药、改善生活条件。

人间自有真情在。”在向战友们讲述赵唐勇这些年对她的帮助时,毕小雨老人潸然泪下,“这些年,如果没有这个兵儿子的照顾,我可能早就死在路边了,小赵比我的亲儿子还要亲!”

赵唐勇做好事,并非偶然。

2016年12月28日晚20时许,赵唐勇带队在北海市冠头岭码头铁路沿线巡逻时,发现铁路桥边有一个钱包。赵唐勇捡了起来,里面除了银行卡、身份证、会员卡之外,还有十多张百元大钞。于是,赵唐勇四处寻找失主,一个小时后,仍没有找到失主。次日一大早,赵唐勇来到北海边防支队地角边防派出所,将钱包交给了边防警官。

入伍12年来,赵唐勇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优秀士兵”3次,先后获评全国“学雷锋成绩突出个人”“公安现役部队士官优秀人才奖”,被授予“全区优秀人民警察”“十大带兵模范”“爱民固边先进个人”,被北海市授予“珠城卫士”称号,被评为第三、第四届道德模范之“助人为乐模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他比亲儿子还要亲”含义丰富,很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发读者多重思考;他是谁?怎样“比亲儿子还要亲”?

B. 第七段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写不少人对赵唐勇与老人关系的误解和偷来“羡慕的目光”,间接表达了对攀比之风的批评。

C. “赵唐勇做好诗,并非偶然”是过渡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把欣慰报道引向其他的空间。

D. 倒数第二段写赵唐勇拾金不昧的事迹,最后一段列举他所得的多种荣誉,都说明了赵唐勇助人为乐的思想不是偶然的。

2.下列对文本特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本标题有引题与主题,不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赵唐勇的主要事迹,而且蕴含对他的髙度评价,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B. 文本的第一段交代了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求具有的要素齐全。这是典型的新闻导语的写法。

C. 新闻追叙了赵唐勇送老人毕小雨去医院和对她长期精心照顾,不乏细节描写,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

D. 文本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手法,描写时又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E. 文本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先是记叙最重要的信息,然后是具体记叙赵唐勇照顾老人的事迹,最后再记叙其他事迹。

3.有人认为,“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句人物语言不符合毕小雨的身份,你认为她应该怎样说才符合她的身份?并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门在外

夏鲁平

坐在从延边开往长春的动车上,我有些寂寞难耐。两个小时之前,远在北师大读研的女儿打来电话,说房屋中介发来微信要收取房租。我当时无暇顾及,只好让妻子去处理。现在闲下来,很想知道此事办得怎样,这时,他跟我搭话了。

这是位农民兄弟,他的身旁立着一个大大的编织袋。

“我向你打听个事,从长春到公主岭怎么倒车? ”他好像观察我好半天,充满信任地将手里擎着的两张车票伸了过来。我接过车票——一张是延吉到长春,另一张是长春到公主岭。

这位农民兄弟文:“我是不是不用出站台,就可以直接上下一趟车?”

真就把握问住了。我把票递还给他说:“我也说不清楚,下车后,等乘务员过来打听一下。”

我说:“你下了这趟车,离那趟车开车时间还有而是分钟,时间够用,先不用着急。”

我拿起电话打给妻子,想知道我女儿的房租付了没有,那个接受房款的卡号早已发到她的手机上,我本不该操心。电话响了十次她因为没有接听。

这位农民兄弟毫无避讳地说:“我这次去延边帮一个亲戚干粗木工活儿。那亲戚说,只要我来,干一天活儿,给我—百五十块,不干活儿,一天也给一百块。这样我就去了,结果呢,我有两天没舌儿,那亲戚也没钱。也许那一百块被当作饭钱和住宿费扣掉了,我想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小舅子不让我问,他在那亲戚家已经干半年了,他怕我说不好听的,让我回来。回来就回来吧,我也不想干了。我小舅子看当天帮我买了车票。”

我问:“你以前出来打过工吗?”

他迟疑了一下,想了想,皱起眉头说:“三十岁那年出来过一次,在建筑工地上干力工,半年,-分钱也没挣到,腰还被砸伤了,以后再就没出来,心寒了!想不到这次出来又被骗了。”

动车停下了,车门打开,他抓起编织袋就往肩上扛,也许是体力不支,编织袋在他的手里晃悠了一下,我伸手帮了一把,编织袋扛在了他肩上。他在前,我在后,一点点走出车厢。

这时,一位身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向这边走来,我赶紧冲上去问:“往公主岭倒车在几站台?”

那位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停下脚步,看着我,又看看他,不紧不慢拧动着手里对讲机的键钮,然后用嘴吹了一下,再次拧动,面无表情。我的这位农民兄弟赶紧递上他手里的两张车票。穿铁路制服的男子翻着两张车票,攥在手里,又开始拧动对讲机键钮。

我极力控制着情绪问:“你能告诉我们,他在哪个站台倒车?”

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对我的问话没有回应,就像我这个人压根不存在。

我应该走了。

我顺着通道台阶一步步往下走。那位农民兄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了。我停下脚步问:“搞明白了?在哪个站台?”

“第五!”

我看看表,离那趟车开车时间还有十三分钟,那位农民兄弟不顾一切往前跑。我像受传染,也跟着小跑起来。面对着长长的通道,他左看一眼,右看一眼,又不知往哪走,然后回头看向我。这时我正好跑下最后一级台阶,帮他查看通道口的数字:“三、四、五……”我话音未落,身后响起了一声呐喊:“你想干什么!”

是喊我吗?我转回头,看见那穿铁路制服的男子站在我们刚走下来的那个通道口,怒目圆睁,竟然也开始顺着台阶跑下来。我想干什么?

这位农民兄弟在空旷的地下通道奔跑起来,我看着远处最后一拨即将消失的人群,也赶紧追了过去。追着追着,我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居然还站在通道里,身子一动不动。

我沮丧地走出车站,乘上公交车回家,一路上我对自己说,没关系,我被人误解了,事情过去就好。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妻子说:“我刚把房租转入对方银行卡里,要是再晚一点儿,今天这款就转不成了”。

我问:“为什么把时间搞得这么紧张?”

妻子无奈地说:“这不能全怪我,我在银行往对方卡里转款的时候,窗口人员让我反复确认信息,拖延了一段儿时间,他们怀疑我被骗子盯上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编织袋”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多次,他突出了那位农民兄弟的身份,也是那位穿铁路制服的男子疑心“我”的原因。

B. 小说中那位农民兄弟虽然出门做工受过两次骗,但他对“我”却一点也不疑心,甚至一直非常信任“我”,接受“我”的帮助。

C. 小说对那位农民兄弟的小舅子描写不多,但也深刻的表现了他的个性,是一位怕影响自己的利益,而不敢坚持公道的人。

D. 文章画波浪线部分对“我”走出车站,乘上公交车回家的描写,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心理描写,“沮丧地”写出了“我”无精打采的状态。

2.小说中身穿铁路制服的男子有什么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设置两条线索在表现主题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