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句子的语序打乱了,请思辨后,选出排列得体的一项( )
①文学是艰苦的事
②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
③你不能懒,不能粗心
④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⑤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
⑥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
⑦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⑧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A. ①②④⑤③⑥⑦⑧ B. ②①③④⑤⑥⑧⑦
C. ①③⑤④②⑥⑦⑧ D. ②④③⑤①⑥⑧⑦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包括“工匠精神”“供给侧”和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等词语入选。
B. 教育部表示,将历史教材中的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是为了实现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C. “人工智能之父”明斯基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但也因为他的权威定沦,差点阻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D. 世界心脏组织联会将每年的9月25日定为世界心脏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血管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引发成年人突然猝死的“头号凶手”。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木”与“树”在艺术形象领域里,它们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B. 语文课上,王老师总是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C. 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 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滕王阁序》中用“ , ”写出了滕王阁秋天特有的秋水秋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陈情表》中化用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夫乌之为瑞久矣。以其反哺识养,故为吉鸟”来表达作者将尽孝心的两句是“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注】此人渴望能够收复中原,展露才干,却遭奸臣谗害,被贬如今的江西上饶铅山云烟畔。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两句,词人把官场比作“臭腐场”,拿“酒偏香”与之对比,表达了对腐败官场的厌恶之情。
B. “掩鼻”就是捂住鼻子,一个“掩”字充分地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酒之所以“偏香”,是因为酒能解忧。
C.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是说自己隐退田园后,不再过问世事,以歌舞自娱,寄寓了词人对现实失望后的解脱心情。
D.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写词人与朋友共赏秋色,菊花却未开放,词人借此暗喻人间已很难遇见品如菊花的君子。
E. 词题是“寻菊花”,却没有写“寻”,上阕写人间臭腐,下阕写菊点到而已,写法不合常规,在于词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题发挥。
2.“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是如何抒发感情的?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董其昌传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①。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撅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①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B.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C.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D.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讲官”在古代是指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太子侍讲官员。
B. 文中的“擢”是古代表示“官员被贬”的意思,与文中的“拜”“转”的意思基本一致。
C. 文中的“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D. 文中的“谥”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 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里安葬。
B. 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C. 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D. 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成就,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
(2)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