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彩色的古木林层林尽染,古老的水塘一池碧水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彩色的古木林层林尽染,古老的水塘一池碧水两相映,不远处的民居错落有致…… " 摄友 " 说,这里是 " 天然摄影棚 ";画家说,这是一幅 " 泼了浓墨的高山风情油画 ";浙江临安指南村村民说,这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静谧古老的指南村被称为 " 华东地区最美古村落 ",秋日里,一派迷人风光。

19 日,来自美国、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等地的民宿专家学者、民宿实践者、国内外主流媒体等汇聚浙江临安指南村,以 " 乡村旅游3.0:从民宿到乡宿 " 为主题,共赏秋日红叶,共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临安是中国最早开发乡村旅游的城市之一,早在上世纪90 年代初,农家乐就在临安兴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当下农家乐、民宿早已耳熟能详,而临安又首创了 " 乡宿 " 一词。

" 农家乐和民宿分别代表了乡村旅游1.0 和2.0 版,前者以物为本,就是注重吃什么,后者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的个性、舒适度,而乡村旅游3.0 就指乡宿。" 浙江临安指南村村支书朱文校向记者介绍道。

材料二:

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

材料三:

目前绝大多数旅游城市、乡村和景区除了在节假日以外,都远远没有达到游客饱和的地步,所以希望游客大扩展、高增长可以理解。因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需求侧看,旅游需求只是初步得到释放,潜力无穷。现在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一半、不足总人口数1/4的富裕人口和中产阶层,已经把国内旅游搞得热火朝天;只有7000万张出境证件的国民,已把出境旅游弄得风风火火。试想,如果城镇化率达到7成、中产阶层占比达到6成、有出境证的国民达到总人口的1/4.那将会是怎样一种真正的大众旅游时代景象?

笔者看到西班牙著名旅游城市巴塞罗那的几则报道:今年1月,2000多市民再次走上兰布拉大道抗议,举着的标语是:“巴塞罗那是非卖品”,“我们失去了城市,希望能把它收回来”,“不要让巴塞罗那成为游客之都、市民之郊”,老房区的墙面上出现了“游客回家”字样的涂鸦。由于游客蜂拥而来,抬高了房租和物价,巴塞罗那160万居民不得不迁离城市中心地区。

国内一些地方早已出现“巴塞罗那现象”。北京南锣鼓巷中居民频频发出厌客的怨声;三亚的市民不论老居民还是来工作的新市民,早已为高房价、高物价发愁,他们收入的提高赶不上生活消费指数上升的幅度;丽江、大理、平遥古城、凤凰古镇、周庄和鼓浪屿的老居民越来越少,那些地方越来越像繁忙的商业区,文化之脉面临断裂的威胁。河北崇礼大规模的宾馆、滑雪场建设正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面临着水资源瓶颈并终将引发生态变异、气候变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农家乐。民宿就在临安兴起。

B. 2012-2016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在持续上涨。石2015-2016年的增长比率比2013-2014年的降幅更大。

C. 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可知,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产地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

D. 丽江、大理、平遥古城、凤凰古镇、周庄和鼓浪屿的老居民越来越少,文化之脉面临断裂的威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来自美国,韩国以及台湾等地的民宿专家学者、民宿实践者、国内外主流媒体等汇聚浙江临安指南村。共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B. 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旅游需求已初步得到释放,国内旅游已热火朝天;出境旅游也已风风火火。

C. 因为目前绝大多数旅游城市、乡村和景区除了在节假日以外,都远远没有达到游客饱和的地步,所以应大力发展旅游业。

D. 乡村旅游业在不断创新,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

E. 作为理性以及负责任的管理者、经营者、研究者和旅游者应考虑:发展乡村旅游应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同时应警惕“巴塞罗那现象”。

3.根据材料三,请简要概述旅游业发展过热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1.A 2.CD 3.①游客过多,扰乱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②抬高房价、物价,增加人民生活负担;③商业气息越来越浓,文化之脉面临断裂的威胁;④引发生态变异、气候变化。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农家乐、民宿就在临安兴起”错,原文是“农家乐就在临安兴起”。 2.试题分析:C 强加因果,原文是“目前绝大多数旅游城市、乡村和景区除了在节假日以外,都远远没有达到游客饱和的地步,所以希望游客大扩展、高增长可以理解”,而非“应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原因 。D 项无中生有。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奇石

三石

前段时间,我带队调查了某局局长马跃。调查了半个多月,没有找到马跃确有问题的证据。我向县纪委分管副书记张平汇报了调查情况,张书记说:“既然这样,那就上会,做好反馈准备吧。”

反馈过程完全按程序进行,会场气氛严肃,马跃的表情倒很轻松,随后的表态更是条理清晰头头是道。不过内容都是些官话,没什么新鲜的。只是在介绍局党组如何抓廉政教育时,马跃提到该局设立了廉政奇石展厅,这引起了张书记的兴趣。

我跟张书记共事多年,知道他有收藏奇石的业余爱好,闲暇时总去山沟河岔里捡石头,便对马跃说:“马局长,我们张书记对奇石也有些研究,要不你带我们去见识一下?”马跃自然是求之不得,兴冲冲地引着我们去了。

说是展厅,其实就是副楼会议室。进门一块大石头,上书“清正廉洁”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展厅里立着许多木架子,每个架子上都摆放着石头,各式各样的。我是外行,来这纯属凑热闹。张书记则不同,他笑着对马跃说:“让我自己感觉,你千万别说话,我可不想被你牵着鼻子。”马跃也笑,“张书记真是行家。”

每块石头张书记都看得很仔细,从他不时的微笑和点头中我能感觉到,这些石头还是不错的。尤其在一块名为“岁寒三友”的石头跟前,他欣赏了很久,拿在手上啧啧称奇。我也好奇地凑了过去。粗看那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稍远些细细端详,便能感觉到石头表面的纹理,似松、似竹、似梅,依稀一幅《岁寒三友》水墨画。

马跃得意地介绍说:“张书记真有眼光,这块‘岁寒三友’曾经在我们部里组织的全系统廉政奇石展览中获得一等奖。”张书记点头道:“嗯,有这块‘岁寒三友’,你这展厅就上了档次。”马跃笑得很开心。

张书记像是突然想起什么,“马局长,这么多宝贝石头都是你们局里的?”

“哦,那倒不是,都是局里干部无偿贡献出来布展的,所有权不变。其中大部分是我的,占七八成吧。”

我注意看了下,在“岁寒三友”下方的小牌子上,注明持有人为马跃。

张书记笑了,“玩石头可费钱,你这得花不少钱吧?”

马跃摆手道:“我哪儿有钱买石头。其实我很早就喜欢收藏石头了,经常到外面去捡,这些都是多年来捡的或者跟人换的。早年玩石头的人不多,很容易捡到好石头。现在就难了,这块‘岁寒三友’也是多年前在黄岗山脚下无意捡到的。当时只觉得好看,后来一个画家朋友看了,给取了这个名。”

“呵呵,马局长运气真是不错。”

“那是,勤快的鸟儿有食吃。”

张书记突然收起笑容,“马局长,我怎么老觉得这块石头很眼熟,似曾相识啊。”

“啊?哦,这个,这也是有可能的,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两块‘岁寒三友’也未可知。”

张书记平静地说:“三年前,曾有人给我送过一块奇石。我虽然没收,但还是认真观察欣赏了,拍了照,取了一个‘岁寒三友’的名字。送石头的人好像是外地一个老板,姓费吧。”

马跃脸色变了,不但脸色变了,额头还沁出了汗珠。好嘛,刚反馈完,我这调查工作又得重启了。

(原载《检察日报》2017年4月6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奇石”为体点名了线索,石头的名字“岁寒三友”含蓄隽永,暗示了文章主题。

B. 小说开头采用插叙的手法,介绍故事背景,介绍主要人物及其身份职务。

C. 纪委调查反馈会上,局长马跃表情轻松,表态条理清晰,说明他有城府,善于伪装。

D.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这是一场智慧的博弈,生动地体现了腐败的隐蔽性以及反腐工作的艰难。

2.小说塑造的纪委张书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3.小说结尾情节发生突转,试分析这一结尾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戏曲传承与“工匠精神”

在当下的戏曲表演与传承领域,就存在着重“道”轻“技”或重“神”轻“形”的不良倾向。许多演员在向前辈艺人学习的时候,并不重视一招一式的模仿、领会,不重视自己所演角色在行当与程式(包括唱腔与做工)方面的动作规范与技术要求;而是以为只要体验下人物,演出人物彼时彼地的情绪状态或情感类型就好了;动作可以不像师傅、不合规范甚至有没有都没关系——有些介入戏曲领域的话剧导演甚至要求演员忘记程式而多体验人物。这样一种仿佛“神似”而不是“形似”于前辈艺术家的表达,在他们看来还可能是一种“创新”甚至“超越”,正所谓“得意忘形”“离形得似”。应该说这与长期以来“神似”被奉为至尊的集体无意识有关。然而这样不讲规范与技术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戏曲的传承。

戏曲的传承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种特质的培养,依靠言传身教传承,无法以文字记录,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工匠精神”体现在戏曲领域那就是对戏曲“手工感”的强调,对戏曲精湛技艺的追求与雕琢。这使我们在理论层面上,廓清了以往过于强调“技小于道,神高于形”,一味讲求得心应神、不重形似的认识,而是回到基础、基本,首先讲求“形似”,讲求“技术”与“规范”的重要性。由此戏曲的传承也才有其依恃与凭借。

在戏曲千百年流传下来、凝聚了无数人智慧与经验的技术范畴里,就已然包孕了情感内涵。学戏的幼童尚不能体会、理解角色应有的情感,但“只要按照行当程式的动作来做,手势、眼神做对,哪怕孩子们内心没有,也能把那些情感表达出来,因为行当中的情绪和体验靠梨园戏程式就能帮你找到……”(曾静萍),也就是说,在戏曲表演艺术的形似中就已经包含了很大程度的神似。所以,戏曲演员必须一招一式从传统技艺与程式学起,这是立身之本、性命所系。当然,仅有形似、技术上的模仿是不够的,在形似的基础上必须追求神似,融入情感与体验去塑造人物。“得意忘形”“离形得似”或者说“遗形忘神”在戏曲表演中不是没有,但都是在“形似”已很深厚、扎实的基础上完成的,它很难做到彻底的离形、离技,因为它毕竟是人所表演的,程式与动作在基本功扎实、技术过硬的演员身上会逐渐成为下意识。戏曲程式的内涵与外延、再现性与表现性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被不断更新与丰富,焕发出活跃而长久的生命力。

1.下列关于戏曲传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当下的戏曲表演与传承领域。就存在着重“道”轻“技”或重“神”轻“形”的不良倾向,严重地影响了戏曲的传承。

B. 戏曲的传承也有其依恃与凭借,首先必须讲求“形似”,讲求“技术”与“规范”,更需要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

C. 学系的幼童即使内心没有角色应有的情感。只要按照行当程式的动作来做,手势、眼神做对,也能把那些情感全部表达出来。

D. 虽然戏曲表演必须追求神似,带戏曲演员必须一招一式从传统技艺与程式学起,这是立身之本、性命所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直接指出在当下的戏曲表演与传承领域存在的问题,与长期以来追求“神似”的趋向有关。

B. 文章第二段指出戏曲的传承需要“工匠精神”。并论述了其在戏曲的传承中的重要性。

C. 文章指出戏曲的传承应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并融入情感与体验去塑造人物。

D. 戏曲传承中的“工匠精神”就是只需要耐心、专注的学好传统技艺的一招一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如果动作合乎规范,就一定能在表演中完美的塑造人物。

B. 因为戏曲表演的程式动作能帮你找到行当中的情绪和体验,所以,戏曲演员必须一招一式从传统技艺与程式学起。

C. “得意忘形”“ 离形得似”或者说“遗形忘神”在戏曲表演中不是没有,只有基本功扎实、技术过硬的演员才能做到。

D. 对戏曲精湛技艺的追求与雕琢的精神就是戏曲传承中的“工匠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段时间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后,安徽滁州市便将琅琊山景区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而后,秦朝时候设置的琅琊郡所在地山东临沂、拥有古代“琅琊县”的江苏南京也纷纷开始“改名”。为此,有人提出反对,不应该因影视剧的影响而随意更改传统地名;也有支持说,为了拉动经济发展,改名无需大惊小怪。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和你的体验,谈谈你的看法。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主体图形,请写出除英文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 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查看答案

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所谓“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① ,才有家庭和睦、人民幸福。试想,一个生灵涂炭、战乱纷争的国家, ②   ?而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如何实现民族复兴, ③   。这不,习近平也交代了:“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 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