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航空母舰巡洋,天舟一号巡天,C919大型客机巡航,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这些大国重器卓尔不群,不正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吗?
②尤其是月朗星稀、夜深人静之际,望着窗外的远方,一点光亮便会勾起思乡之情,想起家乡的炉火、年迈的父母、四邻的家长里短。
③萧红后期的写作,将对国家民族的关心转移到另一个焦点上:批判国民性的痛疾。因为这些痼疾是中国积贫积弱及受列强欺侮的根源。
④放眼生活 “大咖”“城会玩”“有钱任性”“累觉不爱”等流行语稍纵即逝,别说翻译为外语, 生活稍微闭塞一点的国人都搞不懂它们的含义。
⑤近期,《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圈粉无数,令那些“剧情不够,明星来凑”或“票房要想好,特效不能少” 的套路电影鞭长莫及。
A. ①⑤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 ”两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3)眼泪在古人眼里有着深刻含义,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则用“ ”一句,用泪水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对琵琶女身世以及自己遭遇的感慨。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汴河【注】怀古二首
皮日休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隋炀帝时,发动河南脊背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称之为汴河。隋炀帝杨广经由此河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万艘龙舸”指隋炀帝的船队。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
B. “载到扬州尽不还”概括说明了隋炀帝的船队到达扬州后被扬州的迷人景色所陶醉,没有人愿意返回。
C. “尽道隋亡为此河”从隋亡于此河这种论调说起,紧接着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表明自己的观点。
D. “至今千里赖通波”肯定了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其中“至今”二字表现了其造福时间之长。
E. 第二首诗末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赞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功绩,认为可以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
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幼聪敏绝人,书过目成诵。绍兴三十年,廷试第一。授平江签判。时金主亮死,众皆言可乘机进取。克家移书陈俊卿,谓:敌虽退,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动,将有后悔。俊卿归以白丞相陈康伯,叹其远虑,召为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
郊祀有雷震之变,克家复条六事。迁给事中,凡三年,遇事不可,必执奏无隐。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曰欺罔、茍且、循默、奔竞。
八年,诏更定仆射为左、右丞相,拜克家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一日,上谓宰执曰:近过德寿宫,太上颐养愈胜,天颜悦怿,朕退不胜喜。克家奏: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允文奏:尧独高五帝之寿以此。上曰:然。允文既罢相,克家独秉政,虽近戚权幸不少假借,而外济以和。张说入枢府,公议不与,寝命,俄复用。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
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陛辞,上以治效为问,克家劝上无求奇功。既而三省、密院卒移牒泗洲,敌不从,遣泛使来,举朝震骇。后二年,汤邦彦坐使事贬,天下益服克家谋国之忠。
淳熙八年,起知福州,在镇有治绩。赵雄奏,欲令再往,降旨仍知福州。召除醴泉观使。九年九月,拜右丞相,封仪国公。十三年,命以内祠兼侍读,赐第,在所存问不绝。十四年六月,薨,年六十。手书遗奏,上为之垂涕,赠少师,谥文靖。
(选自《宋史·梁克家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B. 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C. 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D. 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廷试,我国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
B. 陛辞,我国封建时代朝官离开朝廷,上殿向君王告别称为陛辞。
C. 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门下设户部'礼部等六部。
D. 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克家聪慧过人,很有主见。他小时候书看—遍就能背诵,考了廷试第—名;不盲目从大家的意见,认为不衡量自己兵力而贸然进攻金朝,终会后悔。
B. 梁克家忠于升上,公正无私。在任给事中的三年中,坚持上奏没有隐瞒;独自掌握政权时,即使是亲近外戚的权贵也没有一点照顾。
C. 梁克家敢于劝谏,受人敬佩。当皇上问到政治如何收敛的题目时,梁克家劝皇上不要追求奇功;汤邦彦被贬后,人们更佩服梁克家为国家谋划的忠诚。
D. 梁克家政绩卓著,深得皇恩。梁克家任福州知州时,政治卓著,由此得到皇上赐给的府第;生病时皇上随时慰问没有间断,逝世后,皇上为他流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
(2)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城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城可燃冰试开釆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陡对海城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发出贺电,贺电指出,这是在掌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关键枝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历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可燃冰又称气冰、固体瓦斯,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潜在替代能源。主要蕴藏于陆地永久冻土带和海底,全球海洋总面积90%的区城具备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随着传统油气资源的枯竭,人类急需寻找新的可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天然气水合物是石油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合形成的一种固态结品物质,多呈白色或浅灰色,外观像冰且点火即可燃烧。
据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蕴藏的天然气资源总量约为21000万亿方,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相继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和勘查,其中加拿大在陆地永久冻土区、日本在海城进行了试开采。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将使用深水半潜式平台,通过降压进行开采,首先,平台从动员位置自航至作业井位,然后进行钻探、按装实验设备、降压试气等一系列试采作业程序,直至点火试采成功。
据测算,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约为700亿吨油当量,与全国陆海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总和大致相当。海城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的实施,将提升我国天然气水合物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抢占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发先机,加速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摘自《第一财经》2017年05月22日)
材料二:
据《俄罗斯报》网站5月18日报道,根据中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消息,中国石油专家在全球首次从南海海底开釆出“可燃冰”。这种天然气水合物本身不是“革命性的”,其丰富的储量遍布全球。但迄今为止没人下决心开采它。原因很多,包括技术和经济因素。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副长李金发表示,能够成功实现这种有益矿物质开采的事实证明,在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方面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在开采“可燃冰”上占据了领先位置。它将会是继美国引领“页岩气革命”之后的,由中国引领的“天然气水合物革命”将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毫无疑问,如果中国确能成功实现工业开采“可燃冰”,那么北京在同美国争夺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战役中又多了一张非常重要的王牌,因此中国官员的喜悦之情定全可以现解。
根据塔斯社消息,中国专家是从水深超过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水下井位于香港东南方向285公里处。据悉,1立方米的该物质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加100升天然气的汽车能够行驶300公里。如果汽车能够加入“可燃冰”,那么理论上100升“可燃冰”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不过,目前这只是未来的计划。未来会有多远?无疑,中国不会将该计划束之高阁。
(摘自《参考消息》2017年05月20日)
材料三:
可燃冰的优点吸引了全球大国竞相研究开采手段,除了中国,美国和日本也在尝试开采可燃冰。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12日宣布,正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机构合作,于5月在墨西哥湾深水区开展可燃冰开采研究,11日已经开始了一次钻探。
美国十分重视可燃本研究,2000年曾通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采法案》。此后美国能源部多次拨款支持可燃水研究。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9月,宣布投入380万美元支持6个新的可燃冰研究项目。开展本次钻探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就是受支持的项目方之一。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4日宣布,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成功从日本近海海底埋藏的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此次试验开采海域位于爱知县和三重县附近的太平洋近海,估计该海域拥有的可燃冰估量达1.1万亿立方米,约是日本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0倍。
这是日本第二次开采可燃冰。2013年,日本尝试过开采海底可燃冰并提取了甲烷,但由于海底砂流入开采井,试验仅6天就被迫中断。本次试验持续12天后也因出砂问题中断,未能完成原计划连续三四周稳定生产的目标,12天产气量只有3.5万立方米。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05月21日)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可燃冰开采的问题,对当前正在开采可燃冰的行为,持以期望和鼓励的态度。
B. 材料一侧重描述了可燃冰开采的发展史、规模、前景等,还阐述了目前试采所产生的效果和意义。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开采可燃冰的国际竞争状况,表明开采可燃冰的行动涉及中国能源战略。
D. 三则材料都谈论了世界可燃冰的储貴和应用,然而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以第一则材料最为详细深入。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二则材料均来源于国内的报纸,都及时捕捉到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叙述了新闻的背景。
B.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可燃冰开采的难度这一问题,相比较而言第三则材料更能反映开采难度之大。
C. 因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所以各自报道倒電点也不同,比如《参考消息》比《第一财经》更具国际视野。
D. 三则材料为了突出新闻的客观性,都使用了政府报告、专业术语和具体数据,以做到事实确凿。
E. 三则材料都没有关于可燃冰研究方面的报道,而宽在阐述开采可燃冰的紧迫性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3.中国成功开采可燃冰,将有着怎样的国际影响?请综合以上二则材料进行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四个五角粽
肖复兴
母亲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每年端午节的粽子,不再亲自动手包了,都是孩子们到外面买五芳斋的粽子吃。母亲包的粽子,可比五芳斋的要好吃得多,不仅是里面的糯米和五花肉好吃,就是外表的五个尖尖的角翘翘的,也好看。儿子吃完了五芳斋的粽子,常常这样对母亲说。
去年端午节前,母亲忽然兴起,让儿子按照她的要求,买来江米、五花肉和粽叶,要亮亮手艺了。儿子明白母亲的心思,老人是特意包给唯一的孙子吃的。孙子去年暑假去美国留学,读研究生。一年没有回家了,奶奶想孙子,平常不说,做儿子的心里明镜似的。而且,以往孙子最喜欢吃奶奶包的肉粽。
儿子买回来东西,摊在母亲的门前,笑着说:“您给您孙子包好了粽子,得等一个来月呢。”母亲笑眯眯说:“包好了,冻在冰箱里,等孙子回来吃,照样新鲜好吃。”您这是想孙子心切呢!儿子心里说,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看着母亲把五花肉煨好,把江米泡好,把粽叶一片片挑好,用剪刀沿尖剪齐,也泡在清水里,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还没包,光看颜色就那样好看。
母亲要等待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才会上手包粽子。这是老人多年的老规矩,说是时令的食品就得讲究时令,这时候包的粽子米才糯,肉才香,粽子才有粽子味儿。以前,母亲在包粽子前念叨这套经时,儿子总笑。只有孙子支持奶奶,说老规矩就是民俗,能够成为民俗的东西,就得信。
去年的端午节前夕,母亲一个人坐在灯下包粽子,不让人插手。儿子看得出来,母亲很享受包粽子的这个过程,像一个戏迷自己在静静的角落里神情专注地唱念做打,一丝不苟,自得其乐。而且,她是把对孙子的感情和思念,一起包进了粽子里面。只是,母亲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她的动作显得迟缓多了。一盆粽子包好了,她从那一盆粽子里挑了四个粽子,放进冰箱里。母亲说,多了也吃不了,四个,图个四平八稳!儿子看明白了,那四个五角粽,个头儿一般齐,是包得最漂亮的。
盼了一年的孙子回来了,从美国给奶奶带来了好多礼物,其中包括奶奶最爱吃的黑巧克力。奶奶那一宿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从冰箱里拿出那四个五角粽,解完冻之后,坐上一锅水,把粽子熥在锅里的笼屉上,等孙子一醒就端上桌,作为迎接孙子的第一顿早餐。
孙子一觉睡到快中午才醒,别人都上班去了,家里只有奶奶。奶奶端来粽子,孙子笑着说:“起晚了,起晚了,我和同学都约好了,要迟到了,奶奶,我得先走了。”奶奶端着粽子,望着孙子风风火火的背影大声说:“是你爱吃的粽子,你就回来吃吧,别忘了。”孙子大声回答:“行,您放在那儿吧,我回来吃。”
都是大学同学,一年没有见面了,聚会一直闹腾到半夜,孙子回到家里,累得倒头就睡,早把奶奶的粽子忘在脑后。问题是,这一天晚上忘了情有可原,却几乎是孙子天天有聚会,不是大学同学就是中学同学,还有从美国一起回来的研究生同学从外地到北京来玩。孙子几乎是脚不沾地,风吹着的云彩一样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一直到暑假结束,孙子回美国读书去了,那四个五角粽还放在冰箱里。儿子发现粽子已经有些变馊,悄悄拿出来,扔进了垃圾箱。
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老人却已经病逝了。
(选自《北京晚报》)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起笔交代母亲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第五段再次写到母亲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前后呼应,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B. 母亲虽身体状况不佳,但仍为在美国留学回来的孙子包他最喜欢吃的粽子,可孙子却一直没吃,老人对此非常不满。
C. 母亲最后一次包粽子,不让人插手且一丝不苟,自得其乐,像戏迷一样神情专注地享受包粽子的过程,只是动作迟缓了。
D. 孙子尽管对奶奶也非常疼爱,但因长期在美国留学,沾染了些不良习惯,回国后不是天天睡懒觉就是与同学们聚会喝酒。
2.作品第三段细致描绘母亲包粽子的准备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为什么以“四个五角粽”为题?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