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两百元的违法交易,有可能酿成车毁人亡的悲剧,甚至诱发几百万元的经济损失,这种现状不改变,输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社会。
B. 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
C. 虽然理财资金在监管上并不逊于存款或自有资金,但是这部分资金是不在目前的监管禁行范畴之内的,也就是说,监管层是很难控制这种资金的流向的。
D.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春节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而闹情绪。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山林隐士不拘形迹,挥洒自如的生活,总是让人心神向往,不过,在他们看来,“隐”更多的是一种状态,关乎心境,无关形式。
B. 我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解决策略既体现了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判断力,也展示了瞻前顾后谨慎应对国际复杂事务的能力。
C. 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D. 在他的管理下,这家公司开了40余家连锁店,其管理之严谨,专业技术之凸显,效益之显著,在行业内有口皆碑。
E. 有了这种大局意识,就不会走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的邪路,就能在工作中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推动工作的飞跃发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 , ”两句,表明诗人面对奸佞小人的迫害,也决不改变对真理的追求,就是死亡多少次也绝不后悔。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邹忌的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以“ ”,一句点明了进谏的原因,启发齐王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 ”两句,以委婉的说法,提醒了唐朝统治者不要让秦的悲剧重演,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摸鱼儿·东皋寓居(1)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2),莫忆金闺(3)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4)。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注】东皋寓居:东皋,山东东山,作者被免官退居于此,在此修葺了“归去来园”,自号归来子。(2)青绫被:汉代,尚书郎值夜班,官供新青傔白绫被。(3)金闺:金马门的别称,这里泛指朝廷。(4)邵平瓜圃:秦时东陵侯邵平在秦亡后隐居长安东平种瓜。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本词前三句,陂塘杨柳,风光旖旎,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景致优美、令人神往的乡间寓居图。
B. 用“一川”形容夜月,可见清辉遍照,月色皎洁。“光流渚”三字则将静谧的月光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浑然一体。
C. “翠幄张天,柔茵藉地”,前句写树,后句写草,语带夸张,极力渲染景致之美;前置一个“任”字,又带拟人色彩。
D. 上片写景,大处落笔总述陂塘全貌,接着又描绘了雨后陂塘鹭鸟翔集图和月下陂塘图,词人的情感倾向跃然纸上。
E. 下片抒情,化用杜甫“儒冠多误身”的诗句,又借用邵平秦亡后隐居种瓜和班超暮年归来的典故,间接表现内心情怀。
2.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本词所表现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诏,字景献,用荫补官,通判广信军事,知博州。魏俗尚椎剽,奸盗相囊橐,诏请开反告杀并赎罪法,以携其党。
元佑初,朝廷起回河之议,未决,而开河之役遽兴。诏言河朔秋潦,水淫为灾,民人流徙,赖发廪振赡恩,稍苏其生,谓宜安之,未可以力役伤也。从之。擢开封府推官。富民贷后绝僧牒为缗钱十三万,逾期复责倍输,身死赀籍,又锢其妻子,诏请免之。出为滑州。州属县有退滩百余顷,岁调民刈草给河堤,民病其役,诏募人佃之,而收其余。为度支郎中,使契丹。时方讨西夏,迓者耶律诚欲尝我,言曰:“河西无礼,大国能容之乎?”诏曰:“夏人侮边,既正其罪矣,何预两朝和好事?”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崇宁中,由大理少卿为卿,徙司农。御史论诏在滁日请苏轼书《醉翁亭碑》,罢主崇福宫。旋知汝州,铸钱卒骂大校,诏斩以徇,而上章待罪。除直秘阁,言者复抉滁州事,罢去。起知深、兖二州,徙同州,过阙,留为左司郎中,迁卫尉、太府卿、刑部侍郎,详定敕令。旧借绯紫者不佩鱼,诏言:“章服所以辨上下,今与胥吏不异。”遂皆佩鱼。历工、兵、户三部侍郎,转开封尹。时子瑽使京西,摄尹洛。父子两京相望,人以为荣。
进刑部尚书,拜延康殿学士,提举上清宝箓宫,复为工部尚书。徽宗闵其老,命毋拜,诏皇恐,于是但朝朔望。俄以银青光禄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五》)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B. 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C. 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D. 入贺故/事跪/而饮盖/有误拜者乃强诏/诏曰/南北百年/所守者礼/其可纷更耶/卒跪饮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文中指王诏因父荫补官。
B. 西夏,是中国古代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以夏为国号,又因其在西方故而称为西夏。
C. 崇宁,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侍郎,官名,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各部长官的正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诏富有谋略。魏地习俗好杀人劫财,当地的奸人盗贼相互勾结,王诏请求开反告杀和赎罪法,来分离他们的团伙。
B. 王诏体恤百姓。元祐初年,开挖黄河时,王诏认为河朔秋季多雨水成灾,百姓流离失所,应当安抚他们,不能用繁重的劳役来伤害他们。
C. 王诏处政灵活。王诏任滑州知州期间,招募人员租种退滩的一百余顷土地,征收他们的余草供给黄河堤坝,切实减轻了百姓负担。
D. 王诏执法严厉。王诏担任汝州知州时,铸钱的士兵辱骂大校,王诏下令斩首示众,并上表陈述铸钱士兵之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人侮边,既正其罪矣,何预两朝和好事?
(2)徽宗闵其老,命毋拜,诏皇恐,于是但朝朔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 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近现代经典诗词……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唤起了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让观众在触摸中国诗歌的宏伟版图之时,油然地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接?《中国诗词大会》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 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 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的课堂。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落幕,古典诗歌的热潮却再次兴起。这不是偶然,而是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的集结,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热爱与广泛积累。
(摘自217年2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系列节目从传统诗词中挖掘时代内涵,通过对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的背诵,引发了全民读诗的热潮,做到了综艺节目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优秀的综艺节目激活了很多人的文化心、诗心。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引人关注,正在阔步融入世界的中国日益显现着自己的文化自觉,而网民对综艺节目的选择度以及文化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节目播出以后,许多孩子家长发出了呼声:我们远离传统文化太久了,带着孩子一起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很有意义。小孩子现在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这些诗词的意思,但浸润在古诗词里,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在网络文化流行的今天,学习古诗文能够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层次,对抵御粗鄙的网络语言发挥积极作用。
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如今歌舞类、亲子类综艺节目泛滥的市场下,以传统文化作为内核去进行综艺节目的改革,也许会是一个好的方向,用诗书去抵制烂俗,进一步引领观众,促进新媒体市场下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健康发展。
(摘自2017年2月14日《中国艺术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热播,然而,思想界随即引发了关于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一些评论者认为机械地背诗比的不过是记忆力,与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
平心而论,《中国诗词大会》推广传统诗词文化的成效有目共睹。观众在春节期间远离了牌桌和酒席,坐在电视机前欣赏选手的精彩对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培养诗词修养同样从背诵开始,牙牙学语的童生在启蒙阶段背诵古诗词,大多“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无妨诗词文化的浸润,待到年岁增长,涉世渐深,自然明白“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悲戚。
古诗词传播的最大挑战是其本身缺乏现实活力。这也是很多类型的传统文化在传播中遭遇的共同尴尬。对多数普通人来说,背诵古诗词最大的“用处”,是回答中小学语文考试的诗词填空。
要让传统文化在更广阔的范围生机盎然,就必须让其在更现实的层面产生影响。诗歌仍然是有生命力的文体,现代诗依然有较多受众。将古诗词元素融汇于现代诗中,或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好方法。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写诗成为诗人,古诗词欣赏能力也未必与背诵能力成正比,但在日常文字表达中化用古诗词,足以让一个人在精神上雍容起来。
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要避免一种倾向——传统文化成为独立的、与现实隔绝的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能脱离现实文化格局,在渐进中重拾濒临丢失的文化元素。
美国唱作人、艺术家和作家鲍勃·迪伦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评委会公布的获奖理由是“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作为一名流行歌手,鲍勃·迪伦继承了美国的传统文化,其文学造诣获得专业领域认可,可见传统文化也能在公共流行中获得现实生命力。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主要是因为节目富有悬念、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也最接地气。
B. 材料二指出《中国诗词大会》让孩子们分享了诗词之美,感受到诗词之趣,理解了诗词意思,滋养了精神世界。
C. 材料三认为传承古诗词的最大阻力是其缺乏现实活力,在现代诗中融入古诗词元素是传承古诗词的一个好方法。
D. 鲍勃·迪伦坚守美国传统,创新诗意表达,因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说明传统文化存在当下可拥有现实活力。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三则材料都提到《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及其对传承传统文化的贡献,都认为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接轨,以及《中国诗词大会》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B. 材料一认为中国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能唤起民族自豪感;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认为古诗词有利于提升素养,小孩子应该背诵古诗词。
C. 对当下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分析,材料三的报道较为详尽,比较全面,体现出新闻客观真实的特点,而材料一和材料二只从某一个方面来报道,不够客观。
D. 三家媒体都报道了《中国诗词大会》,说明三者都关注文化热点,关心社会时事;都强调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能提升我们的文化自觉。
E. 第一则材料重在传统与现实的对接,第二则材料重在《中国诗词大会》与其他综艺节目的差别,第三则材料重在探求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热播,对于我们弘扬传播传统文化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