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6月,参加2017年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大...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6月,参加2017年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大会的国家将共建合作平台,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

B. 实施分类通关改革后,阿拉山口海关在“管得住”的前提下,保税货物推出了“网上审批、分送集报”等新型监管模式,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最大通关便利。

C. 临沂市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级足球联赛,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D. 反腐倡廉的理念深人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必然会力挺反腐,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道出了民众的心声。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B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为“推出了保税货物”;C项,成分残缺,“建立健全”后面没有中心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通过商业物流的交往,临沂市和瓜达尔港逐渐加深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能保持两市之间的友好贸易关系。

②公交车上给老人此座是道德自律的行为,不能用暴力强求。当一种起码的道德被当做标准来要求甚至规定时,社会的道德基础就岌岌可危了。

③他每日作画,皮笔成冢,痴迷其中,欲罢不能。他画虾蟹、虫鱼、瓜果、山水,无不积淀多年功力,有运斤成风之能。

④等红灯时,一辆自行车斜插在一辆电动车前,骑电动车的大叔当仁不让又插到了自行车前面,然后两人就争吵起来。

⑤班里开家长会,这位女生做了一件让全班同学都不可理喻的事情,她当着全班家长的面把自己的妈妈“轰了出去”,自己参加了家长会。

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出境旅游,但是,些海外城市的消费水平居高不下,加之旅游市场的垄断影响,使得不少游客望洋兴叹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                         ”两句经常用来说明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2)《孟子梁惠王上》中用“                                 ”三句,说明了敬重自家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并推己及人,成就王业就易如反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這像肃清高①。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①肃清高:清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②纡,苦心谋划。③伊吕: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吕尚(姜子牙)。④萧曹: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

1.下列对这前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诸葛亮名满實宇,万世不朽;进人祠堂,瞧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

B. 颔联概括了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赞扬他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

C. 颈联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但指挥才能不如萧何、曹参。

D. “宗臣”二字,总领金诗。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浩气炽情动人肺腑。

E. 全诗以叙述为主,句句含情,层层深人,荡人胸襟,动尔情怀。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滕定公,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③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④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之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①滕定公:滕国国君。②世子:指滕文公。然友:滕文公的老师。③宗国:鲁国的始封祖和滕国的始封祖是兄弟,按照宗法制度,滕国尊称鲁国为宗国。④歠(chuò):饮,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 齐疏之服/篚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B.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 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館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C.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 年之丧齐疏之服/鳣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D.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鱣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薨,古代专称诸侯死亡,后来也泛称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古代帝王死叫“崩”。

B. 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这里指滕定公去世。

C. 冢宰,官名,在君王居丧期间主持丧事的官员。

D. 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让老师然友去向孟子请教办丧事的事情,然友回国报告后,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但父老官吏们对此不满。

B. 太子恐怕处理不好实行三年丧礼的事情,然友于是再次到宋国请教孟子,孟于认为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太子。

C. 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命令。官吏族人都认为太子知礼。下葬时,太子面容悲伤,前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

D. 从滕因太子丧父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对于丧礼的观点,但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的,还是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问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2)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材料一:

看罢(中华诗调大会》和《朗读者》,很多人都嘉许它们是综艺节目里的“清流”,给人一种

“清新”的感觉。这两档节目之所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深层次的缘由在于“真”,即节目中那些真实的人和事。董卿解释说,制作《朗读者》的初衷,实际上包含了“朗读”和“者”两部分,前者与事情有关,而后者与人有关。类似地,《中华诗词大会》虽然主题在诗词,但现众从节目中看到的不止是诗词,还有农民白茹云等普通挑战者的真实故事。

透过这两档节目,很多人说看到了文化的价值。不过,应该继续追问的是:这些文化价值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诗词也好,散文也好,之所以给人很大触动,除了文字优美,更多在于传达的价值与读者、观众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尤其是在《朗读者》里,老实说从“朗读”的层面,并不是每一位嘉宾都能展现出专业高水准,但透过网友的评论不难看出,真正打动人的主要不是朗读的过程,而是朗读者结合个人独特经历所传达的真切情感。在一个马路上扶老人都可能产生风险的社会,濮存昕那句“记住帮助你的人,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恰恰回应了人们内心中对善的需求;而《愿你慢慢长大》中,母亲寄语孩子的“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所传达的,则是在一个生存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内心对安静平和的向往。也有人会认为,节目中传递的这些价值观念“距离现实太远”,但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照自身、反省内心、激活自我的机会。

(选自《南方日报》.2017.02.23)

材料二:

3个月,12期节目,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央视《朗读者》节目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5月6日晚,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5月23日,《朗读者》研讨会在京举行。

董卿介绍了节目制作的情况。她认为节目能够取得成功,首先是时机,当大屏、小屏被各种综艺充斥的时候,《朗读者》以文化节目出现,给现众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感觉。其次,是创新的决心,要把原创的文化节目做威功的决心,“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是节目的灵魂。节目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谁来读、读什么。制作团队最初也曾考虑过全明星阵客,但后来发现打动人心的不是光环,一定是情怀。这也成为了《期读者》选嘉实的标准,主舞台出现的嘉实,包含科学家、外交家、作家、曲艺家和普通人等。读什么,节目组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要和嘉实相符合,又要被大众所理解,文字的精神力量,彰显的善良、勇敢等优秀的品质,也会穿越时空击中观众的内心。最后,董卿说节目在新媒体引发的热度和年轻人对节目的热爱出乎她的意料,2万人参与了线下朗读亭的活动。

节目中选了很多老人。从第一期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到最后一期八位老先生道出心中对“青春”的理解,他们中最年长的102岁。北京大学的赵白生先生说,该节目是“以老创新”的老人秀,节目中的老年嘉宾都是“国宝”;节目也是静心秀,比如许渊冲先生几十年静静地从事一件事情,让人们感受到什么是静心。

                                              (选自《北京青年报》.2017.05.25)

材料三:

做节目要有文化担当。中央很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統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项凝魂聚气、固本强基的工作。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主流媒体的使命和担当。一些地方电视台搞娱乐兴台、娱乐至死,整天打打闲闹,可能有不得已的市场压力,但确实也不可取。搞点娱乐,让观众轻松当然有必要,但站在国家层面、民族层面,精神文化建设、价值观培育必不可少。对央视来说,哪怕收视率低一点,广告降一点,也不能忘了自身的使命;反过来讲,主旋律的节目做得好了,品质上去了,收视率和广告也不会差,《朗读者》就是成功例子。

                                              (选自《光明日报》,2017.06.01)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虽然朗读者的专业水准不是很高,但他们能够结合个人独特经历传达真切情感,所以依然能打动观众和听众。

B. 节目旨在“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通过文字来传达善良勇敢等优秀的品质,与读者、观众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C. 节目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有2万年轻人参与了线下阅读亭的活动,他们对节目的热爱连董卿都感到出乎意料。

D. 在不得已的市场压力下,一些地方电视台大搞娱乐节目,忽略了主流媒体的使命和担当,确实有不可取之处。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中作者引用濮存昕和那位“母亲”的朗读,传递的价值观虽然“距离现实太远”, 但它为我们提供了比照、反省、激活自我的机会。

B. 材料二第一段用一串数字概括了节目播出的时长、数量、内容、参与人数等,体现了新闻语言具体、准确、简练的特点。

C. 材料二中,关于谁来读,制作团队担心过多的光环会削弱动人的力量,就放弃使用明星,而是选择了那些具有情怀的嘉宾。

D. 赵白生先生评价《朗读者》最后一期节目是“老人秀”“静心秀”,这个评价包含了节目对人物及事情的关注,体现了节目制作的初衷。

E. 三则材料都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朗读者》节目成功的原因,强调了节目内容的重要性,对于综艺节目有借鉴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朗读者》的成功经验,谈谈如何把文化类综艺节目办得更精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