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注】唐代宗大历七年(722)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题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1.这首诗的情感主线是“ ”一句。
2.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 “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持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白:“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蚊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手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衹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 滑稽:能言善辩
B. 景公止孔子曰 止:劝止
C.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 穆然:沉痛的样子
D. 须此两人而后从政 须:必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 狷者有所不为也
B. 以季孟之间待之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C. 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D.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子贡贤于仲尼
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是理想主义者,可惜没有人用他,齐景公虽然热情地询问孔子怎么构建政治理想等问题,但由于朝中大臣的反对,加上自己目光短浅,最后对孔子采取了“敬而不用”的态度。
B.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讲求君臣、父子之礼,并且认为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节约开支,杜绝浪费。这样的主张彻底改变了齐景公的为政思想,因此他很高兴。
C.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能够体会出作曲者肤色黝黑,身材髙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悟性很高的人。
D. 当孔子听到窦鸣犊、舜华被杀的消息后,感慨万千,认为那些鸟兽对于不义的行为还知道躲避,更不要说自己了,于是决定回到老家陬乡休息。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到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
(2)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阅读美国作家约翰,弗洛赫蒂的小说,完成小题。
联邦调查局特工克里斯来到了山上的一间小屋前。他来抓捕卡尔·理查兹,一个持枪的危险杀人犯。透过一扇破烂的窗户,他看见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正在密切地注视着他。克里斯深吸了一气,抬腿迈进了小屋,亲切地打招呼:“您好!”
一个老人正站在壁炉旁,他看着克里斯,没有出声。那个留胡子的中年男子仍然靠窗站着,手里拿着一把手枪。
“你是警察,对吧?”拿枪的人问。
“是的。”克里斯带着友善的微笑答道,“您一定是帕皮•理查兹,卡尔•理查兹的父亲。”“没错,我是卡尔的爸爸。你们抓不到他的。”枪指着克里斯。
“那么,您是……”克里斯看着老人问。
“我和帕皮是老朋友。”老人答道。
克里斯点点头,环顾了一圈屋子。“上头安排我负责这个案子,”他说道,“但我可以看出他今天不在家。我想我还得再来一趟。”然后,他看见了挂在墙上的那把小提琴。“谁拉小提琴?”他问。
屋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那个老人答道:“帕皮。他是这一带最好的小提琴手。你应该听听他拉的《草丛中的火鸡》。”
克里斯似乎一下子来了兴趣,说道:“真的呀?我也略懂皮毛。介意我看看那把小提琴吗?”
走过去取那把小提琴时,克里斯知道枪仍然在瞄准他。他感到额头在冒汗,但他平静地从墙上取下了小提琴,似乎他是一位受到热烈欢迎的宾客。他小心地把小提琴翻转过来,取下琴弓。然后活泼的音乐声响了起来。克里斯拉的正是《草丛中的火鸡》。老人开始用一只脚在积满灰尘的地板上打起了拍子。但帕皮仍然一动不动地站着,紧握着枪,冷冷地看着克里斯。
克里斯卖力地拉着小提琴,眼睛偶尔瞄上帕皮一眼。突然,音乐变了,琴弦上响起了一首古老民歌的优美旋律。小屋内弥漫着热情的气氛。克里斯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拉得这么好过。帕皮•理查兹也陶醉了,对抗的眼神变成了惊奇。枪现在已经指向地面。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帕皮已把枪丢到了角落里。
“哦,警官,”帕皮说道,“这是一流的演奏水平。也许您应该留下来吃饭,再给我们多演奏几首曲子。”
饭后,三人一起坐在屋外享受春目的阳光。他们聊起了小提琴曲,以及住在这一带的老人和帕皮认识的小提琴手。
他们聊了一个小时,没有谁提起克里斯到这里来的原因。优美的琴声再次响起,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提到关于卡尔•理查兹的一个字。最后,克里斯说道:“抱歉,我得回镇上去了。我现在住在司法办。”
老人看了他一会儿,说:“卡尔呢?你想逮捕他,不是吗?”声音里带着一些调侃。
“哦,不是我要抓他,”克里斯笑道,“是政府要抓他。您知道政府要抓一个人时的态度是怎样的。也许花费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但他们总会抓到他。花费的时间越长,他在外面的情况就会越糟糕。”
“政府总能抓到他想抓的人吗?”老人问。
“不总是。有时候那个人会在潜逃途中死掉的。”
帕皮陷入了沉思。许久,他突然说道:“嗯,警官先生。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我也喜欢你优美的琴声。我想你是一个信得过的人。”他停了下来,似乎很难再讲下去。然后,他沙哑着说:“我……好吧,我会和卡尔谈谈。我想他明天会作出正确的选择。明天中午你在司法长官办公室等着吧。”
克里斯顿时如释重负,但他还是惊讶地说道:“那么,明天中午见。”下山时,他擦去了额头上的汗。
第二天中午,当镇上教堂的钟敲响12点的时候, 。
(选自《特别关注》,有删改)
1.阅读全文,给小说补写一个合乎情理的结尾。(50字左右)
2.依据小说中有关“枪”的细节,分析帕皮这一人物的心理变化。
3.小说中的“克里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的题目有的翻译为“琴声”,有的译为“琴声缉凶”,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简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线性式的文学史书写有其长处,可以完整呈现文学发展演进的轨迹,特别是文学内部文体、技法等诸要素,在较长的时间段前后观照,会显得更为清晰。但是其缺憾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文学发展演进轨迹的梳理是根据某些要素人为勾勒的。线性式文学史所展现的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这种研究通常是长时段的,动辄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为单位。因筛选的标准不同,所构建的文学史景观也就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文学发展演进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文学史著作的线性式描述。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如果没有能够构成文学积累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那么,它在线性式文学史上就会是一段空白。但在这段时间里,是不是就没有相关文学的创作、阅读和消费呢?显然不是的。学界曾提出,明代在开国之后的一百多年间,通俗小说创作一片空白,之所以出现这种空白,是因为我们看不到这个时期的作品。但这就意味着在此期间就没有通俗小说的创作和阅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文学的发展演进并不仅仅以创新为目标,其功能是多元的,审美愉悦之外,还有消费、娱乐、教化、交际等实用功能,但这些在线性式文学史书写中通常都得不到反映,甚至被作为负面元素予以贬斥。
线性式文学史的书写以时间跳跃的方式进行,人为造成文学史上一个又一个空白期。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这种研究只提供了时间维度,而缺少了空间维度。
相较诗文而言,通俗文学的空间问题更为突出。以诗文为代表的雅文学历来被视为文学的正宗,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上更为广泛和普遍。通俗文学尽管从思想观念及文本形态上来说,属于大众文学,但它的空间属性更强。通俗文学通常以商业形态存在,没有足够的读者、观众构成的文学消费市场,就无法生存。通俗文学发展成熟并达到兴盛是在宋元时期,较之诗文等雅文学在时间上要晚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因素的制约。
商业性使通俗文学的分布更为集中,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人们谈到,宋元话本小说,基本集中在北宋的汴京与南宋的临安。不少作品在这里产生、流传,文本自身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向更为广阔的地区传播延伸,出现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作品,如《儿女英雄传》、《歧路灯》、《海上花列传》等。戏曲也是如此,杂剧的兴起是在北方,南戏的兴起是在南方。后来由于人员流动与文化交流,发生了基于地域色彩基础上的深层变革,出现南北曲合套等现象。因此,探讨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空间维度不可或缺。
白话特别是方言的使用使通俗文学的创作、接受与传播往往限定于某一方言区,这在戏曲、说唱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些剧种、曲种仅在县、乡等很小的地域范围内流传,即便是影响较大的剧种、曲种,也受到地域限制,昆曲在北方的流传就远不及南方普遍,秦腔在南方也无法流行起来。方言的使用使通俗文学变成事实上的地域文学。
(节选自苗怀明《构建有空间维度的中国文学史》,有删改)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史编写的线性原则,事实上是以时间为主要维度,来梳理描述文学史的发展演进过程。
B. 线性式编写能完整呈现文学发展演进的轨迹,尤其能将其文体、技法等要素关系呈现得更为全面。
C. 线性式编写有利有弊,而且利弊都显而易见,如弊,主要表现为研究时间跨度长,筛选标准难统一。
D. 如果承认文学发展演进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我们就不难发现文学史著作的线性式描述的巨大局限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明代在开国之后的一百多年间,之所以出现通俗小说创作空白,是因为这一时期的通俗小说作品没有被编写者发现。
B. 文学的发展演进虽然要以创新为目标,但不能把创新作为唯一目标,否则,就会忽视 扼杀文学发展的其他多元功能。
C. 编写文学史,要重视时间维度,也要重视空间维度,惟其如此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一个时代文学发展的真实面貌。
D. 通俗文学的创作、接受与传播往往限定于某一方言区,这是白话特别是方言限制的结果,戏曲、说唱文学是典型例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线性文学史上,某一历史时段有无文学史景观,只与该段有无被编写者认定的能够 构成文学积累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有关。
B. 我们阅读中国文学史,很容易发现中国很多历史时期都是文学空白,这并不意味着这 时期就没有了文学创作、消费甚而发展。
C. 以诗文为代表的雅文学,相对于通俗文学而言,它们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更多,几乎受不到商业的制约,所以发展更早更快。
D. 宋代话本小说,基本集中在当时的都城,可见只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才有通俗文学发展,而落后地区则不可能有自己的通俗文学。
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基本一致。
秋天,我倚着门盼望,盼望天空有大雁飞来!
黄昏,我守着窗等待,等待远方有亲人归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法是一门艺术,不是日常实用的写字, 。 , , , ; ,所以书法
有技法方面的规范、笔墨的规律、构成关系等诸多要求。
①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写字,它的目的就是传达、沟通信息
②它没有技法、形式等方面的要求
③书法创作和日常实用写字是有本质区别的
④然而书法不行,书法是通过汉字的造型、组合,把汉字变成一个美学对象
⑤你只要能准确表达、对方能看清楚就行
⑥提供的是一个表情达意的平台
A. ⑥①②⑤④③ B. ⑥③①②⑤④ C. ③①⑥②⑤④ D. ③②①⑥⑤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