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三八五十六
彭育彩
鸡鸭市场里,人挤人,她把手袋移到眼皮底下,紧紧地揣在怀里,在人群中见缝插针地缓缓前行。
她锐利的目光扫向两边的鸡笼子,鸡笼子里的鸡,大都色泽黯淡,无精打采。忽然,她的眼前一亮,市场的东北角,有一笼正宗土鸡。那笼土鸡,外表金黄有光泽,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一只只神气活现,在笼子里互相叮啄着。
她小心地分开人群,上前抓起一只阉鸡。摸摸羽毛,油光发亮;看看爪子,老成硬实;拨开身上的羽毛,里面是洁白凝脂的肌肉;再转过来检查鸡屁眼,干净如洗,没有粪便玷污的痕迹。她在心里暗赞道:果然好鸡!
凭经验,她知道:这样的鸡,自小到大,野放粗喂,吃的都是五谷杂粮,肉质特别细嫩甜美。鸡的主人是一位大娘,蓝色上衣,黑色裤子,穿得几乎褪尽了原色。一双解放鞋,大概是因为重复洗刷的缘故,鞋带细得不成样子,鞋底薄得似乎只消轻轻一戳,就会穿孔。短短的一头白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
大娘用松树皮一样粗糙的手从笼里抓出一只鸡,笑盈盈地望着顾客,不时地吆喝一声:“要买鸡吗?家下鸡,便宜卖了。”亲切的吆喝声,让有心买鸡的人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她问:“大娘,这鸡多少钱一斤?”大娘不假思索地答应道:“8块半钱一斤。”
这价钱,值!但她还是习惯性地讨价还价:“能少一些吗?”这时,他挤了进来,望着她手中的鸡搭讪说:“这鸡看起来还可以,给我瞧瞧。”说完,便顺手将鸡抓了过去。他掰掰鸡的爪子,摸摸鸡的羽毛,按按鸡的食囊说:“不错,这只鸡我要了,价钱能少一些吗?8块钱一斤吧。”听他这么一说,她着急了,伸手就去夺鸡:“这只鸡,是我先相中的,你还是另选一只吧。”
他拿鸡的手往后一缩:“你叫我另选,为什么你自己不另选呢?”她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把鸡抓得更紧了。遇上他这样的人,她只好自认倒霉了。
看她又在鸡笼里抓起一只鸡,他开始砍价了:“大娘,你看,我们都想买你的鸡,如果价钱合适的话,你的鸡很快就能卖完了。”
大娘的鸡,无可挑剔,越来越多的人挤了进来,不一会儿,大娘的8只鸡都被顾客挑完了。
买主提着鸡,以大娘为中心,围成一圈,就只等着把鸡的价钱压下来。大娘看着自己的鸡那么抢手,高兴得合不拢嘴,很爽快地答应说:“8块就8块吧。”
她有些替大娘可惜,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看,这鸡卖8块半钱一斤完全不成问题,如果大娘懂得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这鸡很有可能就能卖到9块钱一斤。
价钱讲好了,大娘就开始称鸡了,5斤3两、4斤9两、6斤5两……人太拥挤了,大娘有些手忙脚乱。
他把鸡装进菜篮子,趁着混乱,转身想溜。她一把扯住他:“你的鸡还没过称付款呢!”
他用力一甩,挣脱了她的手,粗声粗气地说:“我这不是正准备称吗?”他选中的那只鸡是5斤8两,刚一过秤,“噗”的一声,一泡鸡屎落在了地上。
他指着鸡屎:“大娘,你看,鸡拉了一泡屎,这泡带不回去的鸡屎,你总不能让我8块钱一斤买了它吧?”
大娘给他重称了一回,5斤7两,果真少了一两。他嚷嚷道:“你看看,一两呢,我又捡回了8毛钱!”
该付鸡款了,大娘只知道5斤鸡要收40块钱,不知道5斤7两鸡该收多少钱。于是,他就自个儿计算起来:“五八四十,七八二十四,大娘,总共是42块4毛,对吧?”
大娘说:“我没文化,不会算数,你说多少就多少吧,不要欺负我老人家就行。”
她说:“大娘,不是42块4毛,应该是45块6毛。”
他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脖子上的青筋条条突起,喉结鼓胀得像被惹急了的眼镜蛇。
他冲着她大声呵斥道:“你会不会算数?数学不及格你就给我闭嘴,明明是42块4毛,哪来的45块6毛?多管闲事!”大娘息事宁人地劝道:“算了,算了,42块4毛就42块4毛吧。”
他掏出钱包,付了鸡款,得意地扫了她一眼,提起鸡,吹着口哨走了。望着他的背影,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看着大娘那松树皮一样粗糙的手,那几乎褪尽了原色的衣裤,她的眼睛,似乎能穿透鸡的食囊,看见里面的剩饭和烂菜叶子。
她手中的鸡,重6斤3两,她也自个儿计算起来:“六八四十八,三八五十六,大娘,总共是53块6毛。”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面是( )
A. 小说用一个远镜头描写“鸡鸭市场里,人挤人”,为故事的发生设置了典型环境;然后用一个特写镜头描写了“她”的出场,为下文作了铺垫。
B. 小说先通过“她”的眼描写了一笼土鸡的外表、神气,然后又通过“她”的摸,描写一只鸡的羽毛、爪子、肌肉等,表现出“她”是一个挑剔的人。
C.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大娘的外貌,突出了她衣服的旧、鞋磨损之严重、头发的白、手的粗糙,真实地表现了她的身份;一位被生活折磨而失去信心的老人。
D. 小说结尾处,再一次通过“她”的眼写大娘粗糙的手、旧的衣服,通过“她”的想象写鸡的食囊里的食物,照应了前文,意在使大娘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2.用“三八五十六”作题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他”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朱光潜认为文学本身最大毛病是低级趣味。所谓低级趣味,就是当爱好的东西不会爱好,不当爱好的东西偏特别爱好。文学的创作和欣赏都要靠极敏锐的美丑鉴别力,没有这种鉴别力就会有低级趣味,把坏的看成好的。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毛病。只有祛除低级趣味,才能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他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态度”两个方面列举了十种低级趣味。他所反对的低级趣味,有的也许近乎苛刻,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位严厉学者审美标准的严格,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对文学创作、网络写作和语文教学中“写生活”“写真情实感”“写真实”等进行反思。
并非如今天语文界普遍以为的那样,只要是生活的、真实的都值得写。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今文学写作、网络文学存在的低俗化倾向,和语文教育方兴未艾的“真实写作”“真作文”“原生态作文”等观念和实践。文学写作的低龄化和网络创作的兴盛,固然有利于文学的普及与发展,但是其中存在的“成人化”“功利性”倾向和“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等糟粕,便包含着朱先生所批评的低级趣味,是需要剔除的。语文教学从写虚假回回到写真实、写个性,这固然是一个进步,但是也隐躲着一种危险,就是以为只要是本真的感知和体验都值得写,不论趣味如何,情意是否粗糙低劣。原生态包含一种原始的美,但是原始的感知并非都是美好的,人性、个性也是需要打磨切磋的。
朱光潜反对写失恋、爱情满足、穷愁潦倒、恐惧、悲伤、焦虑之类,主要是出于审美上的考虑。我以为,也由于这些是人类的“缺乏性需要”。无论是作家还是学生的写作,情绪的宣泄,有时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纯粹的个人性的宣泄,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成为写作的主要题材,由于它属于人“基本需要”的范畴,是较为个人化的、狭隘的情感,没有多少对人生世相的深刻理解和揭示,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真正的写作,应是建立在人的“发展需要”――“丰富性需要”之上的,它能使人、人生、人类变得更纯粹圣洁、庄重豪迈,是优美与崇高的同一。
至于如何养成这种高尚纯正的趣味,朱光潜以为唯一的办法是多多玩味第一流文艺杰作,在这些作品中把第一眼看往是平淡无奇的东西玩味出隐躲的妙蕴来,然后拿“通俗”的作品作比较,自然会见出优劣。除了要读好作品外,还要读得广。由于读书的功用在于储知蓄理,开阔眼界,改变气质。读的范围愈广,知识愈丰富,审辨愈精当,胸襟也愈开阔。――“多多玩味第一流文艺杰作”,“还要读得广”,这是进步人格品位和审美趣味的铁律。反观今天的教材和学生的课外读物,显然经典之作太少,是不足以养成高尚的人格和趣味的。水太浅,是养不活大鱼的。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精品的阅读,需要有一定量的保证,我国百年“新学”教育没有培养出文学大师的事实,是需要认真检讨的。
(摘编自朱自清《朱光潜论文学教育》)
1.下列有关“文学趣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光潜认为文学本身的最大毛病是低级趣味,并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态度”两个方面列举了十种低级趣味。
B. 文学的低级趣味是一个极严重的毛病,只有祛除低级趣味,才能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才能具有敏锐的美丑鉴别力。
C. 朱光潜反对文学的低级趣味,反映了他作为一个严肃学的严格的审美标准,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文学创作等领域进行反思。
D. 朱光潜认为养成高尚风格纯正的趣味的唯一办法是多多玩味第一流文艺作品,品味看似平淡的作品中的妙蕴,再进行比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只要是生活的、真实的都值得写的观点是错误的。原生态包含一种原始的美,但是原始的感知并非都是美好的,人性、个性也是需要打磨切磋的。
B. 文学写作的低龄化和网络创作的兴盛,固然有利于文学的的普及与发展,但是其中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和糟粕,含有文学的低级趣味,需要剔除。
C. 语文教学从写虚假回归到写真实、写个性,固然好,但是不论趣味如何,情意是否粗糙低劣,以为只要是本真的感知和体验都值得写,隐藏着危险。
D. 朱光潜反对写失恋、穷愁潦倒等之类的东西;作者却认为,情绪的宣泄,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失恋、穷愁潦倒是人类的“缺乏性需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纯粹的个人性的宣泄,是较为个人化的、狭隘的情感,没有多少对人生世相的深刻理解和揭示,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不能成为写作的主要题材。
B. 真正的写作是优美与崇高的统一,它是建立在人的“发展需要——”丰富性需要之上的,能使人、人生、人类变得更纯粹圣洁、庄严豪迈。
C. 读书的功用在于储知蓄理,开阔眼界,改变气质。但是,现在的教材和学生的课外读物,经典之作太少,是不足以养成高尚的人格和趣味的。
D. 读书是培养大师的必要途径,我国百年“新学”教育没有培养出文学大师,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中没有提供足够的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精品的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最热闹、最隆重的春节,寄托无限哀思的清明节,还是沈从文笔下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汪曾祺笔下冒着红油的鸭蛋的端午节,都给了我们温暖的记忆。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或感悟认识?请据此作文,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文体不限但要有明确的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国内导演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学习国外拍摄影片的力度也在增大。如何拍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本土特色的影片,这是摆在中国导演面前共同的难题。
B.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勇立时代潮头,引领“中国号”巨轮,向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彼岸奋勇前行。
C. “一带一路”建设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D. 10月27日,“翰墨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参展作品围绕“中国梦”为主题,用书法的艺术形式传承中国文化精神。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毒胶囊事件的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B. 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落成之际,恰逢迪拜深陷债务危机之时,这座“通天塔”能否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撑住房地产市场风雨飘摇的天空,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C. 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D.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