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骨头里含有磷,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①______,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食物里缺乏磷, ②_______。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磷不但人需要, 其他生物也需要。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
A. 所以,处于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地活动,就很容易使人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B. 因此,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C. 所以,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对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的人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
D. 因此,对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来说,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通过海丝之路走向海外的潮汕人,在一杯功夫茶之后,美美地回味那“九曲回肠、心旷神怡”,故乡的一草一木也由此映人眼帘。
B. 新《广告法》规范了原《广告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了公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些广告乱象,在制度层面更加完善、健全、合理。
C. 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D. 阳光学校继承了《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教育思想,于2014年提出了“率性教育”的理念。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 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 ,亲力亲为。
②不管日方如何 、绞尽脑汁、变换手法宣传自己的错误立场,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一基本事实。
③他 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
A. 处心积虑 苦心孤诣 殚精竭虑 B. 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 苦心孤诣
C. 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苦心孤诣 D. 苦心孤诣 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丰碑
金 涛
“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这番对史蒂芬•霍金的评价,用在高士其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
高士其1925年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翌年夏天,转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1927年入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1928年,高士其在实验时不慎受甲型脑炎病毒感染,留下严重后遗症,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医学博士课程,并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公共卫生学会。
高士其于l930年秋学成归国,但他已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从事科学研究了。于是,这位细菌学家从此离开了实验室,用手中的笔与读者交流,开始了科普创作的生涯。
自1935年发表第一篇科学小品《细菌的衣食住行》以来,高士其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我们的抗敌英雄》《抗战与防疫》等科学小品集相继出版。高士其认为:“好的科学小品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点燃理想的灯和希望的火花;培养读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开阔眼界,启发思想,引导他们幻想未来,激励他们向科学技术进军。”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科学小品在科学文艺中的地位。这种小巧玲珑、随笔式的文章 ,以其独特的视角,融科学知识与社会人文于一体,深入浅出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论,受到公众的普遍欢迎。
高士其对科普创作特别是科学文艺的巨大贡献之一,是率先倡导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理念,开创了科学诗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这是一种突破传统的创新。
高士其对科学诗的探索,对于广大的科普作家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是,科普创作也如艺术创作一样,贵在创新。这里最重要的是科普形式的创新,切忌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诸如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诗等,都需要跟上时代步伐,善于从其他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创造出别开生面的作品。科普创作往往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内容的陈旧而需要不断更新,这是所有的科普作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高士其的科普作品也不例外。但是,高士其的有些作品却有着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客观的事实。当“非典”肆虐之时,他早期的作品如《菌儿自传》,以极为生动的笔调揭露这些危害人类的“小魔王”的真面目,引起人们对于病菌、病毒的高度警惕,使很多初次接触其作品的年轻读者感到亲切。
抗战时期,高士其以笔为武器,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高士其曾说过:“我写这些科学小品,以抗战救亡为主题。一方面,向读者普及科学知识;一方面,唤起民众保卫祖国,保卫民族。”l937年高士其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奔赴延安投入革命的洪流。
高士其对中国科普界的重大影响,还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坚强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诚,支撑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地献身于向大众传播科学的事业。我有幸多次见过高老,他永远是那样和蔼可亲,眸子里闪动着慈爱的光芒,尽管他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却用文字,用他的行动,关爱中国的科普事业,关心年轻一代科普作家的成长。
高士其胸襟广阔,热情似火,善于团结所有热心科普事业的人,也宽待与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人。他深知中国的科普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普队伍,他向党中央建言成立中国科普研究所。他的一切努力,绝不是以科普之名谋个人之私利,都是出自发展壮大中国科普事业的公心。
不论是文学家还是科普作家,都是以作品奉献社会,以作品与读者心灵沟通,而不是像鲁迅当年批评的那种拿不出一本像样的作品,却像奴隶总管那样作威作福、鞭笞他人的空头文学家。高士其是科普作家的领头人,也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高士其在我的心目中是永远的丰碑,是中国科普界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由美国留学回来,在上海贫病交加时,发表的第一篇著名的科学小品《细菌的衣食住行》,没有用真实姓名“高仕錤”,而是用了一个新的笔名“高士其”。他说道:“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
(李宗浩《永远的高士其》)
②进入到科普信息化时代,加强受众的研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科普方式应该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王大鹏《为受众量体裁衣的科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高士其在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学习期间,因实验时不慎感染甲型脑炎病毒,无法正常从事科学研究,于是开始了科普创作生涯。
B. 高士其早期的作品《菌儿自传》至今仍能赢得很多年轻读者的喜欢,就是因为它以生动的笔调揭示了“非典”病毒危害人类的真面目。
C. 作者引述当年鲁迅对作威作福、鞭笞他人的空头文学家的批评,反衬出高士其作为一名科普作家的谦逊,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 “高士其”这一笔名始于他发表第一篇科普作品《细菌的衣食住行》,从他对笔名的解说,可以看出其淡泊名利、不慕权贵的个性。
E. 本文评价高士其有三种方式:一是借用对其他人的评论从正反两面来评价,二是结合他的言论来评价,三是直接评价其作品和品行。
2.高士其科普创作取得成功的主观因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