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

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的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片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失。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的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到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颗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颗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那颗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的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写出了少尉家乡贫穷,淳朴。

B. 文章中少尉的情绪一再变化,神色庄重——满脸振奋——欣喜自豪——兴致勃勃——沉默凝望——无声哭泣,这些都因思念家乡而产生。

C. 作者通过对少尉及其家乡的描写,表明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处于贫困状态,还有待加强经济建设。

D. 文中多处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达了久未归家的少尉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作者以“眷恋那棵老柿树”为题,有何含义?

3.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有什么好处?

 

1.C 2.①具有象征意义。那棵老柿树不仅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母亲的象征。 ②突出主题。题目中“眷恋”一词表达了少尉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 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柿子树是一棵孤独的老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在家乡,正如老迈的母亲在树下孤独地静待儿子的归来,揭示了少尉想要看到老柿树的原因。 ④线索。那棵老柿树是本文的线索,围绕老柿树展开情节。 ⑤人物形象丰满。突出少尉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揭示他为完成任务而牺牲自我的精神。 3.①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少尉思乡难归的故事更具真实性。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小说通过“我”与少尉的对话展开情节,使文章结构完整。 ③揭示主旨,以我的视角叙事,突出了少尉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深深的乡土情怀。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表明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处于贫困状态,还有待加强经济建设”有误,偏离了文本的中心。这篇文章主要表达少尉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以‘眷恋那棵老柿树’为题,有何含义”,这是针对小说的标题设题。可以从文章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旨等方面作答。仔细阅读文章,可以发现“那棵老柿树”是行文的线索,也是故乡与母亲的象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来分析作答。而标题的含义非常丰富:那棵老柿树不仅是故乡的象征,也是母亲的象征。②作用非常明显:那棵老柿树不仅是本文的线索,也是少尉眷念故土的感情的载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节选自2017年3月8日人民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B.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

C. 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D. 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 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C. 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D. 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B. 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

C. 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 “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我们要站在中国看世界,不然就会成为无根之萍。有人说,我们要站在世界看中国,不然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明朝灭亡后八大山人创作的《墨兰图》,请描述该画特点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怆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超速行驶,轮跆和发动机受到的影响最大,超出汽牟所能承栽的速度极限,甚 可能造成发动机报废。①    ,发动机和轮胎的压力都是首要的。超载逐合增加变速箱的磨损,汽车的栽重超过一尤范围,就需要发动机利用高转速、高扭矩输出必要的动力,而这部分强大的动力,又要靠变速箱传递到轮胎上,  ②  。除上述后果之外, ③  主要是増加了刹车距离,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黄仁宇不是“大历史观”的创立者,严格意义上讲,“大历史现”源于西方。  ①  黄仁宇的“大历史”不同于西方探究长时间的历史“变化”,  ②   在描述“问题”的持续存在,  ③  也可以算是一种创造。  ④  何为“大历史观”?  ⑤  就是要以宽广的眼光来看整个历史脉络,而  ⑥  只局限在其中某一个特定的人事物或者一小段时间。

 

A

而是

所以

/

其实

不是

B

不过

尽管

那么

/

不能

C

尽管

/

/

到底

当然

绝非

D

/

只是

因此

究竟

似乎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