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美国财政部近日宣称,11名朝鲜人及两家...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美国财政部近日宣称,11名朝鲜人及两家朝鲜公司因与朝鲜政府的武器计划、商品贸易有联系,美国政府将对这些个人和企业进行制裁。

B. 为防止类似袭击事件再度发生,法国还应加大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在建设智慧城市时突出安全因素。

C. 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增强青年礼敬传统文化的意识,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D.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为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

 

C 【解析】18. A项中途易辙,前一句中,主语是11名朝鲜人及两家朝鲜公司,并且句意没有表达完整,后一句的主语就变成了美国政府;或者理解为关联词与主语语序不当,将“因”提至“11名”之前。B项介词“以”的宾语中心语残缺,以……为主(中心),在“等”后加上“为主(中心)”。D项句式杂糅,修改为“本着……的原则或者以……为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的同时,完成了一次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B. “五一”小长假首日,从久负盛名的黄鹤楼,到拥有美丽传说的古琴台,再到古色古香的磨山楚城,来湖北武汉旅游的各地朋友不绝如缕

C. 当“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实现产业整合,那么“抱团出海”就成了理性的必然选择,于是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授资控股实体便应运而生

D. 对于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高考都将是青春的记忆,成长的历练。就像生活中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样,不要逃避、全力以赴。考完以后,继续前行。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漫漫雨夜和潮湿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一句是:“_________”。

(2)“春花秋月”本是令人陶醉的美景,然而在失意文人的眼中,它们却寄寓着自己的身世感伤。比如《琵琶行》中,被贬官浔阳后,白居易以自然的美景反衬孤独苦闷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氓》诗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揭示了她从被爱到被厌弃的经过,其中以桑叶喻女子容颜亮丽和初婚幸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李攀龙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

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

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

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注】①李攀龙,明代著名文学家,被尊为“宗工巨匠”。此诗是李攀龙在友人皇甫汸被贬往开州时所作。②玉珂,原指马勒上的饰品,此处指代远行的皇甫汸。③吕虔刀,事见《晋书·王览传》,吕虔为三国魏刺史,有佩刀,相者谓三公可佩。虔以授王祥,祥又授王览。后以之为称诵辅相之语。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以“衔杯”起句,紧扣“送别”的题意,随后又点出了送别的时令与地点,一个“愁”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颔联中的“天涯宦迹左迁多”是诗人对皇甫汸的开导之词:做官被贬是常有的事,大可不必介意。此句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谪的失意之情的宽慰。

C. 颈联中的“黎阳”和“瓠子河”均是皇甫汸前往开州的必经之地,夏日送别,诗人预计友人大约初秋可抵达被贬之所。

D. 诗歌尾联主要运用用典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劝慰和激励,也流露出对官场黑暗的强烈不满。

E. 就诗歌的章法、布局和构词看,李攀龙的这首诗带有盛唐送别诗的影子,但细细比较能发现李诗的别具妙旨处,可见他不是一味模仿。

2.《明诗别裁集》评价这首诗体现了“雄浑沉雄”的诗风,请结合相关诗句对这一风格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讹字令对状,伏罪乃宥之。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扬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李筜所蹙。邦瑞投水死,折桂还所执指挥二人,乞就抚。谐居折桂等东莞,编为总甲,使约束其党五百人为新民。兵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党。已,阳春贼赵林花等攻城,与德庆贼凤二全相倚为患,谐讨破百二十五砦。帝曰:“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赉银币。琼山沙湾洞贼黎佛二等杀典史,谐复剿平。为总督三年,俘斩累万。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卒,赠兵部尚书。隆庆初,庄敏。

《明史· 陶谐传》

【注】①埽(sào):用树枝、芦苇、石头等捆紧做成的护堤材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

B.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

C.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

D.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应试者为本省所有的生员,中者称为“贡生”。

B. 盐引,是商户从官府购得的取盐凭证,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古代盐业实行国家专卖,盐引也成为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C. 里甲,是明代州县统治的基层组织,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甲制度,最大功能在于分配徭役及按丁纳税等。

D. 谥,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谐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请求朝廷治罪刘瑾,得罪了宦官集团,后被诬告,贬谪肃州。刘瑾伏诛后,朝廷被刘瑾的党羽把持,所以陶谐一直得不到朝廷征召。

B. 陶谐善于地方理政。他让人沿着河岸种植柳树,又在岸旁种植芦苇,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利用这些草木筑成堤坝、工事。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出去,每年省下巨大的开支。

C. 陶谐爱惜民力,关心百姓疾苦。他认为原本已有多项徭役,编审里甲后又开征了许多新的课税,百姓的负担太重,请求朝廷减少一部分。他的意见得到了皇上的采纳。

D. 陶谐为官一任,安抚一方。阳春、德庆两处叛贼互为呼应,危害地方,陶谐一连攻破了他们一百二十五座寨垒,但由于他曾经释放海盗许折桂,所以仅获得赏银,未能得到升迁。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

(2)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无声记

田洪波

1967年初夏的早春,古城芙蓉街筒子楼28户人家惊讶地发现,闲置多时的206室,悄然搬来了一户新邻。

像树叶被劲风扫过,新邻搬迁基本未留痕迹。早晨撞见外出买豆浆回来的女人,才知新邻在不同时间里,肩扛手拎,加上几次自行车驮运,简单家居就搬置齐了。邻居叹息他们的无视,很快打探出男人是翻译家,女人原是某高校副教授,现在做丈夫助手。

上下楼之间,很少能见到夫妻两人。他们二楼的家,门也很少开,静,不是一般的静,即使炒个菜,也好像羞答答的,很少弄出动静。有人好奇扒窗户,望见屋里各角落堆满了书,翻译家在书桌前写写画画,女人则要么端杯水过去,要么帮着查找什么资料,再或者手中摇着一把莆扇。有时两人也互动一下,女人给翻译家擦汗,翻译家腾出手爱抚一下女人的脸。

筒子楼里住的都是平民百姓,哪见过这样的阵势。芝麻谷子类的信息悄然传播开来,再怎么忙,有时也会下意识朝206室瞭上一眼,似乎不这样,心里就不踏实。

翻译家经常收到一些信件和稿费,信件大家不感兴趣,稿费明显夺人眼球,女人们更是啧啧有声。在一个黄昏,女人挨家挨户送去豆腐,每家一斤,说是用稿费聊表一点心意。

当晚有人家飘出豆腐的清香,翻译家两口子却躲在屋里。他们似乎不需要人们的感谢。有人炸了豆腐丸子,端了一小盘送上门去,翻译家两口子半天才开门。他们好像早忘记了送豆腐的事,对邻居的热情,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这样的温馨一幕转瞬即逝,不知从哪天起,吹起一股邪风,一帮人上门将翻译家反剪双手,押出筒子楼,继尔将他推上批斗台。有邻居这才真切注意到,翻译家戴着一副深度眼镜,清瘦,身高在1.8米左右。他的眼睛很有神,属于宁死不屈那种,面对指控,决不妥协,决不低头,决不认罪。

此后的日子,天空似乎整个都是黑的,人们看不到什么希望,只看到更多的人被批斗。翻译家有时回来得很晚,身上常伤痕累累。

翻译家回屋之后就再无动静。女人有时会外出买药品,也是匆匆忙忙,脚步轻盈。邻居关切询问,女人下意识叹口气,并不解释什么,冲人点下头,就怕得什么似的走开。有邻居上门送去慰问品,女人眼含泪花,说什么也不肯收。

糟糕的还在后面。女人也很快被牵连批斗了。女人微胖,头发半白,时间不长,整个人瘦弱下去,头发全白了。两人有时搀扶着回来,有时则几天不见人影。

叹息和同情萦绕于筒子楼,人们束手无策,有几次看着夫妻俩回屋,人们长久注视,默不作声。

古城愈加死气沉沉。

冬天来临,下起了清新的小雪,人们却并无惊喜,多是行色匆匆,满腹心事。

一声惊叫打破沉静,筒子楼的邻居,疯了一般奔向206室。

人们从窗外看到,翻译家夫妇双双吊死在居所。

警察来了,有关领导也迅速赶到了。人们发现,夫妻俩脚下的凳子,倒在一条上好的苏联毛毯上,据说那是他们夫妻新婚时一个苏联朋友送的。

桌子上留有遗书,一看就知出自翻译家之手。毛笔小楷,还散发着墨香,言明不想惊扰大家,对邻居平日里的关照表示感谢。

有人哽咽说,他们肯定是半夜寻的短见,怕凳子倒在地板上有动静,惊到邻居,才辅上了那条心爱的毛毯啊!

更多的人啜泣起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翻译家夫妇悄然搬进筒子楼206室,是因为羞羞答答怕见人。

B. 翻译家工作勤奋,成果颇丰,因而也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C. 文中将筒子楼的“平民百姓”和“一帮人”进行对比,表现了“平民百姓”的善良和“一帮人”的恶毒。

D. 翻译家夫妇死后,警察和有关领导迅速赶到现场,表现出警察和有关领导对翻译家死亡的高度重视和极同情。

E. “更多的人啜泣起来”,表达了“平民百姓”的哀痛之情,同时也暗示“平民百姓”更多地想起了翻译家夫妇曾经送给自己的豆腐。

2.小说中主要写了三种环境:筒子楼周围的社会环境、吹起一股邪风的政治环境、冬天下雪的自然环境,这些环境描写在文中分别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以“无声记”为题?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