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下列小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读ruó,揉搓。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的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①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②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③,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周淙传》,有删改)
【注】①按堵:安居。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渝盟,边事方兴 渝:改变,背叛
B. 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 赖:依靠
C. 上亦专以属淙, 屡赐亲札 屡:多次
D. 舟楫病之 病:担忧
2.对文中加粗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B. 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C. 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D. 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淙为政有方。金国人挑起边境战事,守帅选择的官员都不愿前往边境任职,周淙前往任职,他利用当地防守有利条件,组建保伍,使百姓得保平安。
B. 周淙忠于国家。张浚视察部队时称赞周淙的谋略,并要周淙在危急时和自己一起赴难,周淙表达了准备牺牲的决心,张浚把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称赞周淙。
C. 周淙深得上司和皇帝的信任。尚书钱端礼推荐过他;他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开垦屯田,皇帝赐给他亲笔书札;他上奏禁止十五件事,得到皇帝的奖赏。
D. 周淙关心民生。两淮地区经战火破坏,很多百姓逃亡,他全力招纳安抚,百姓安居乐业;皇帝在临安暂住久了,居民日益增加,河流低洼变窄,他请求疏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
(2)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冻土
万芊
我爷爷是个老军人,一个久经沙场的退伍老军人。
那年,我爷爷正在自家村头放羊,被路过的部队拉上就走。部队的长官说他们不只管饭,打了胜仗立了功还奖现大洋。懵懂的我爷爷正饿着,正巴着有人管饭,—听有人管饭就屁颠颠地跟着跑了。那年我爷爷才十七岁,一直被拉到了好几百里路外的一个陌生的山村外;当官的让我爷爷在村外挖沟壕,并吼着说:“小子,拼着命挖吧,不要偷懒,否则一开仗头一个丢性命的就是你。”可待当官的才走不远,—个满脸横肉的老兵提着锹和枪过来把我爷爷赶到他原先挖的地方,我爷爷过去一挖,才知是风口中的冻土,硬得很,—锹下去只能铲去薄薄的一层。我爷爷知道自己是在跟时辰赛性命,拼着命挖那冻土,手心震裂了,满是血水。一直到对面有了敌兵,远远地稀稀落落地不停地朝我爷爷这边开炮时,我爷爷才挖出一个只能撅着屁股钻进去的小坑,我爷爷想这回非挨炮弹丢小命不可了。可谁知,对面的小钢炮才打了几炮,我爷爷原先被那老兵霸占的地方正好落了发炮弹,那老兵虽躲着,却被像拔萝卜一般从坑里炸飞出来。望着那血肉模糊的老兵,我爷爷倒是有点幸灾乐祸。待我爷爷挖到能躲人了,敌兵也就撤了。跟他们开仗的小鬼子打仗贼鬼。
说来可能你也不信,就是那回,我爷爷不只肤发未伤,而在挖那冻土时竟意外挖到了一些人家避难时埋的现大洋,沉沉的好几十枚,用土布紧紧地裹着。我爷爷虽说从没拥有过哪怕只是半枚的现大洋,但我爷爷知道这东西的金贵。得了这么多现大洋,我爷爷却不敢声张,只是在部队继续开拔的时候,趴在地上诈死,在冰天雪地里躲了半宿,待部队走远了,折回来取了现大洋。就在我爷爷摸索着想溜回家去的路上,却被另一支部队给逮住了。
新部队逮住他,开仗也正迫在眉睫,给他换了顶帽子,也就编入了新的队伍。即将开仗的队伍,也拼命赶着时辰挖沟壕掩体。晦气也该我爷爷再次轮到,当官的给他指的地方同样是风口的一片冻土,用镐拼命地刨,那土也只能刨掉一丁点。我爷爷心寒了,心想这回非挨炮弹送小命不可。这时一边不远处的一个五大三粗的老兵过来,二话没说,把冻土接了过来,而把他赶到了他自己已挖过的沟壕掩体里。
不长时辰,对面也有了敌兵,开始打小钢炮,狙击手也开始放冷枪。也没放几炮,那刨冻土的老兵,因为掩体实在太浅了,头上中了一弹,人一下子跌扑在冻土上,鲜红的血汩汩地从弹洞中冒出来。跟他们开战的还是小鬼子。
看着帮他刨冻土而替他死去的老兵,我爷爷心里愧疚不已。我爷爷第一回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仗义的人、仗义的军队。我爷爷也是一个刚烈的汉子,人家有义他不能无情,原本打算停仗后再诈回死溜走的我爷爷,也就决计跟上这支部队走了。决计跟部队走后,那些现大洋也就成了累赘,成了累赘后的现大洋也就被我爷爷交给了部队,部队当官的便发还我爷爷一块,说是部队的奖励。揣着这块部队奖励的现大洋,我爷爷跟着这支部队,一路南征北战,最后打过了长江,到了江南一个县城落了脚,按部队上的安排退伍留在了地方上,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爷爷很长寿,他是不久前才离去的。离去前,他自己似乎觉得有些预兆,他把那枚随身带了半个多世纪的现大洋给了我,也就跟我说了那段往事。爷爷说,我一个山里的放羊娃,原本啥都不懂,是这冻土,让我知道好歹,让我懂得哪些人是靠不住的,哪些人是可以一生一世依赖着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强行要求跟爷爷调换掩坑的老兵被炮弹炸飞了,望着那血肉模糊的老兵,爷爷有点幸灾乐祸。这说明爷爷既命大又缺乏同情心。
B. 爷爷挖冻土时挖到几十枚现大洋,却不敢声张,这表现了爷爷的胆小贪财;这些现大洋爷爷后来又交给了共产党部队,这体现我爷爷思想觉悟的提高。
C. 爷爷在部队开拔时趴在地上,在冰天雪地里躲了半宿,又折回去取现大洋这一情节塑造丁爷爷不想在战场上送命,弃暗投明的形象。
D. 小说中有多处对比,如两支部队的老兵对待新兵态度的对比,爷爷在两支部队对待现大洋态度的对比,对比的运用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使人物形象更饱满。
2.爷爷是一名军人,参加过不同的部队,结合小说的内容,试分析爷爷两次参军的原因。
3.小说以“冻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优美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的形态。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识,都是“美在于和谐”,都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是和谐,也就是优美。
②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是一个事物的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它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其次它还表现为内容的完整与统一。亚里士多德就强调美的事物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再次,它还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即形式能够完美地适合于内容,内容和形式处于交融无间、互相适应的状态,既不是形式压倒内容,也不是内容溢出于形式。另外,这种和谐还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即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状态中,主体感到了他同外部世界的统一,外部世界成了他的自我的肯定,从而产生一种审美的愉快。
③优美的这一基本特征是由优美的本质决定的。美的本质和根源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是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而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等便是这种矛盾统一的各种具体不同的形态。优美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这一本质,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肯定,而不是二者的对立、冲突和斗争;表现为对于丑的排除,而不是美丑并存的局面;表现为实践的静态成果,而不是实践的艰苦历程。在这里,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似乎是处在交融无间、相对统一的状态中,所以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和谐与相对稳定,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单纯平静的。
④优美的这一本质还可以在它的各种具体形态中得到进一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美往往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像体现着无私的友谊、贞洁的爱情、亲子之爱等等的各种场景与行动。自然中的优美往往是那些为人们所熟悉所把握了的对象,如花颜月色、珠光宝气、鸟兽虫鱼等等,以及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甚至野外的荒郊小径。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的能动反映。优美的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一般不具有严峻对立、不可调和的性质,而且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而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则是往往摄取一些日常生活小景,集中地表现,在形式上也力求完美和谐。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 )
A. 春日的傍晚,父母带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满怀爱意地看着孩子欢快地奔跑。
B. 江南园林中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湖塘倒映着灰瓦白墙,修竹遮掩着小桥流水。
C. 王实甫《西厢记》中张君瑞与崔莺莺几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D. 贵州黄果树瀑布飞流急湍,直落千尺;虎啸雷鸣般的轰鸣,震耳欲聋。
2.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区别。
B.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对优美的认识到其特征、本质,逐层展开,逻辑严密。
C. 本文论证说理方法灵活多样,既有举例分析,也有对比说理和比喻论证。
D. 本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很好地阐明了"优美"这一美学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西方都认为事物的多样统一才能构成优美,事物的单一因素不会给人以优美的享受。
B. 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可以表现为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不同形态。
C.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其感性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因此大的、有冲突的事物不会形成优美。
D. 对于丑的排除、实践的静态成果、现实对实践的单纯肯定,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③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
④谁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⑤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钱钟书)
⑥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 重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每年进入6月,都会看到很多高考生“撕书”宣泄的新闻。尽管很多学校都会在高考前专门下发禁令,严禁“撕书”,但完全禁绝并无可能。这是因为,在高中生普遍缺乏压力疏导途径的背景下,仅仅从行为上限制即将离校的学生“撕书”,并非治本之策。笔者认为只要创新毕业仪式,就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只要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了,毕业情感就能得到全部释放;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就不会在“撕书”中感受毕业的滋味了。
①创新毕业仪式不一定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