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①______________人们在人云亦云中视而不见,世界就成了一个雷同的模式,一个人真正用自己的眼晴看,②______________。人活在世上,真正有意义的事就是看,而且我们不但看世间万物和人间百相还看这一切背后的意蕴。动物只是吃喝,③______________;动物只是繁衍,它们看不到爱侣眼中的火花和脸上的涟漪。看,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区别。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世纪风靡一时的“葫芦娃”“一休哥”“阿凡提”等,时至今日看来,画面 ① 完美、技术 ② 不算高级, ③ 这些鲜活形象,真正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 ④ 这些动漫形象为什么能够立得住,有特殊年代反复播放的客观原, ⑤ 最主要的 ⑥ 凭借自身形象的深入人心。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未必 | 也 | 但 | / | 但 | 还是 |
B | 不一定 | / | 可 | 而 | 但 | 还是 |
C | 不一定 | 又 | 可 | / | / | 当是 |
D | 未必 | 又 | 而 | 而 | / | 当是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干部下乡,就要“沉得下去”,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原则,化解各种矛盾,切实给基层解决问题,真诚为群众办实事。
B. 为推动解决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及票中票等不规范现象,全国景区系统将组织开展“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创建活动。
C. 在2015年亚洲女排锦标赛决赛中,中国女排直落三局完胜劲敌韩国,时隔4年再次重夺亚锦赛冠军,消息传来,国人振奋。
D. 6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了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决定取消户籍、学历等限制,为创业创新创造条件。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②入夏以来,天气异常,五风十雨,致使城市内涝、市民受灾的情况不断发生,有的人甚至因雨水过大而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
③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
④面对家乡父老的大力吹捧,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只是微微一笑,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身无长物了。”
⑤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
⑥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导,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
A. ①⑤⑥ B. ③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请从(1)(2)(3)中选择两道,从(4)(5)中选择一道完成。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鸟儿的啼鸣与互逐渲染了蜀道悲凉孤寂的氛围。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达南宋不堪回首的社会现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洒酒祭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以此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直接描述他饱受疾病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恨别①
杜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B. 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边了。“老江边”的“边”字,悲凉沉郁。
C. 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D.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倩。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E. 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包含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2.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