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全民素质乃至劳动力素质提升的新需求。

B. 滞后的燃油标准,低劣的燃油质量才是造成我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罪魁祸首”,当务之急应该把燃油改善上去。

C. 群众评价扶贫工作的成效如何,不会以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件作为标准,只会以做了多少工作、取得多少实效、脱贫不够稳定来衡量。

D.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A项,并列不当,“全民素质乃至劳动力”;B项,成分残缺,在“燃油”加质量;C项,二对一,“不够稳定”改为“够不够稳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科技巨头三星电子在硬件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但是在软件上一直是该公司的薄弱之处。近日三星认为公司内部只有1%-2%的员工可以在谷歌任职,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横生枝节,不要试图破坏这个局面。

③2月12日,人们在意大利威尼斯观看花船游行,华服面具让人目不交睫。据悉,本次狂欢节于2月11日开幕,将持续至2月28日。

④昨天夜里,凡此种种场景,皆如电光火石一般,在难以入眠时掠过我的眼前,让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息。

⑤老人在谈及自己一生与朋友交往的经历后总结说,世人的交往大抵是倾盖如旧,而白首如新则需要极大的机缘和运气。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画卷。

B.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衬托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塑造了东邻女孩这一形象。

C.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了这位少女纯洁无暇,富于想象力。

D. 词的上片通过感官感受,传神绘景,生动而鲜活;下片写人,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E. 此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2.词上片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文襄谓曰:“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对曰:“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

B. 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

C. 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

D. 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妻妾为夫,父为长子,子女为父母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 崩是帝王或皇太后、妃子们去世的讳称,古代把他们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 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试,禅让制也用来后来的王朝更替,其本质是夺权。

D. 公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可以世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睿自幼丧父,被抚养宫中。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资于事父”时,就会流泪感慨;为母亲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至骨瘦如柴。

B. 高睿熟悉政事,知人善任。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居至太尉、尚书令。

C. 高睿勤政爱民,与其同甘苦。天保六年盛夏,高睿领兵监修长城,他在途中舍弃车盖和扇子,士兵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享。

D. 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孝昭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言未卒,呜咽不自胜。

(2)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代测绘事业的开拓者夏坚白

徐兴沛

1921年早春二月,东方大都市上海。又逢学校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上海中华公学新考取了一个从农村来的17岁的初一插班生,在学生登记簿上,他工整地写下了姓名——夏坚白。

他出身贫寒,家庭穷苦潦倒的生活及四邻贫雇农更凄惨的遭遇,已使他刻骨铭心;做学徒时又屡见列强兵舰在长江撞翻中国渔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更令他忿忿不平!他在繁重劳作之余,挤时间学了一些中学课程,不愿走父兄从事竹木行业小生意的老路,而是想走出去求真知,救国济民平天下;他曾熟读《论语》,子曰:“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于是在报考中华公学时就以“坚白”为名,以免勉励。

28岁血气方刚的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夏坚白。他看到当时我国大学所用的理工教材主要是外国的外文教本,而极少有中文版的本国教科书,深感不安;依据国外相关教科书并结合中国实际编著了我国现代第一部《应用天文学》专著,以弥补我国大学没有本国理工教科书之空白。但是日寇“一、二八”侵略炮火焚劫了商务印书馆和他的书稿,他深感“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痛原稿之不存”,为振兴我国高等教育,又凭记忆重著了该书!专家称赞该书:“实属国内此学之杰作”

1933年8月,夏坚白由助教晋升为教员,数年工作实践和社会考察,他看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决定投考公费留学,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科教救国”。学成之后,他迅即离开战火一触即发的德国,抢在航道被第二次世界大战阻断之前,远渡重洋返回祖国抗日大后方云南昆明,与同胞们共赴国难。

夏坚白归国后被转辗内迁至云南昆明的同济大学聘为副教授,当随校千里流亡至昆明的同济测量系莘莘学子怀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聆听夏坚白这位久闻其名的留德博士讲课时,听到的竟是略带常熟口音的国语!黑板上书写的竟是中文!这让学生们大为震惊。

 1943年7月,夏坚白受聘任中央陆地测量学校教授兼少将教务处长。时适抗日战争最艰难的相持阶段,不少国民党官吏乘机利用职务发国难财;他,却出污泥而不染,清正廉洁,致力于该校的教育改革。那时中央测校教职员的待遇都不高,当年曾追随他去该校任讲师的高时浏先生回忆:其收入仅勉强够自己一个人用,而夏先生却要养活一家四口人;多次看到夏先生为生计不得不上街摆地摊,卖他在国外留学时的衣物。

在1953年的“三反”“五反”运动中,他被诬陷贪污,受到68天隔离审查,后经查证罪名全是莫须有;不久,他被任命为同济大学主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他不计个人恩怨,在此后20余年里,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与同济党委和武测党委合作得很好。1957年大鸣大放,一些教师找他重提此事,说遭到不公司审查应当鸣放;他坦然回答:“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要向前看。”

在“文化大革命”大浩劫中,夏坚白虽遭到种种磨难,仍密切注视着国际上测绘科技的动态,条件稍有改善即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测绘问题。他十分痛心地看到,在我国内乱之际,世界上测绘科技与教育已突飞猛进,拉大了与我国的距离。为此,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书写《致周恩来总理的信》,最终国家测绘总局和两个测绘科学研究所得以恢复。从此,我国测绘科教事业得以复兴。

1977年10月,夏坚白在琥昌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为自己即将诞生的孙女取名为“正华”,希望孙女继承爷爷的遗志,做正直的人,振兴中华!

(摘编自徐兴沛《夏坚白传》)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由于生活的贫困和列强的入侵,夏坚白早年就有了救国济民的理想,这也直接使他在报考中华公学时,将名字改为“坚白”。

B. 在清华大学任助教期间,由于使用的理工教材大多是外国的外文教本,这让他下决心编著了我国现代第一部《运用天文学》专著。

C. 在云南给同济大学的学子上课时,夏坚白虽是留德博士,但说的是国语,写的是中文,既传授知识,又传递了民族自强的精神。

D. 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夏坚白虽然蒙受了不白之冤,但是他不计个人恩怨,没有就此事大鸣大放,始终与党组织合作得很好。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夏坚白在升任教员之后,看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科学技术,走“科教教国”之路。

B. 在抗战相持阶段,面对不少国民党官吏乘机利用职务发国难财的现状,夏坚白虽然生活很艰难,却不为所动。

C. 夏坚白在清华人才进用到到时主,年轻有为,从助教一直升职到副教授,后又受任中央陆地测量学校教授兼少将教育处长。

D. 文革期间,我国测绘科技与教育发展缓慢,夏坚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敢于谏言,最终使我国测绘科教事业得以复兴。

E. 夏坚白将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测绘科教事业,在临终前还为即将诞生的孙女起名“正华”,希望她完成自己的事业。

3.夏坚白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为人品质也令后人称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的为人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