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花瓷 左世海 当麻大急匆匆赶回村里时,他的...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花瓷

左世海

当麻大急匆匆赶回村里时,他的弟弟麻二和妹妹麻花也早到家了。昏暗的屋子里,除了盘腿坐在铺着破芦席的土炕上的娘,还有位陌生的秃顶老头。

“这是吴叔叔,你爹生前的好友。”娘向麻大他们介绍道:今天让你们回来,是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

“啥事呀?大老远的催人回来,我单位还忙着呢!”麻大瞄了眼坐在炕上的老头,疑惑地问。

“可不是,有话快点说,我公司还有事要办。”麻二有些不耐烦了。

“你们都吃公家饭,哪有我忙,早上走得急,家里猪还没喂哩。”一旁的麻花也嘟哝道。

“他叔,还是你来说?”母亲望了望众人,示意秃顶老头先说。

“是这样!”老头拧灭手中的烟头,望着麻大笑笑,说,“十年前,你爹老麻和我在一个施工队干活,两人相处得亲如兄弟。有一天下班后,老麻见一个衣衫破烂的老婆婆,蹲在路旁冻得浑身发抖,她的面前放着个挺好看的青花瓷瓶,说啥也要卖给他。老婆婆说这是她祖辈留下的东西,为了吃饭活命,只好拿了出来。当时,老麻看她确实可怜,一咬牙花了100元买下了那只青花瓷瓶。”

“那,后来呢?”麻大禁不住问道。

“后来,老麻又跟着施工队去了河南,我没去,临走时他把花瓶存放到了我家,说等返回时来取。不料这一走竟然杳无音信。直到上个月,我遇到一个和他一起打过工的老乡,才知道那年他在河南工地出了事。唉,好人命苦啊。”

老头说着,从提包里小心地拿出一个布包,捧到母亲面前,一层层打开后,果然露出一只尺余高的很好看的青花瓷瓶。

麻大、麻二和麻花见了,立即凑过脑袋来。

“这可是宝贝呀!”老头又说,“前些日子我专门找专家看了,说这是地道的宋代官窑真品,按现今的价,少说也在50万元以上。”老头边说边将花瓶递给了麻大娘。

麻大娘盯着花瓶,抚摸着,半晌,两行浊泪从满是沟壑的面颊淌下。

麻大等人听后呆了。

“我和你们爹是兄弟,他虽然走了,但我不能做出见利忘义的事情。这不,我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你们这个村子,这次物归原主,我也放心了。”

“这……这花瓶真值那么多钱?”麻大瞪大眼睛,紧盯着娘手里的花瓶,有些不敢相信。

“这还有假?”老头笑笑说,“专家亲自鉴定过的。本来,我想出50万,把花瓶留下来,可你娘非要把你们一个个都叫回来,商量后再定。”

“娘,我看卖了吧!50万,值了!”麻大说。

“娘,大哥说得对,卖了吧!”麻二和麻花在一旁帮腔。

麻大娘看看儿女们,又望望对面坐着的老头,迟疑着,最后摇了摇头。

“这……您老糊涂了咋的?”兄妹几个急了。

“我不卖,自有不卖的理由!”娘抹着泪,思虑了片刻说,“你爹死了,这是他的东西,我想留个念想,有它在身边,就像有你爹陪着我一样,我不孤单。再说,我不愿看到你们为分几个钱弄得六亲不认,家事不和,要卖也要等我死了后,你们咋分、咋闹,我不想看到。”

麻大兄妹听了,面面相觑。

“你娘说得也对!”老头插话道,“这古董嘛,越放越值钱,到你娘百年之后,就不止这个数了。”

麻大兄妹听了低头不语。

老头走后麻大抢先发话了:“娘,我看您跟我到市里去吧,这老屋走风漏气的,哪像人住的地方。”

麻二赶紧说:“娘,还是跟我到县城去,您这么大岁数了,每天还出去捡垃圾,您听听村人背后咋骂我们,说您养了几头靠不住的白眼狼。”

麻花也急了,说:“娘,跟我到镇里去吧,看看您脏的,衣服、被褥多年没人洗,都快发霉了。去我那儿,给您换一茬儿新的。”

麻大娘始终摇着头,抚摸着那个花瓶,浊泪横流。

兄妹们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没辙了。

初一到了,麻大破天荒地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了,说:“娘,我工作再忙,以后每月也都会来看您,您想吃啥,尽管说。”

麻大走后没两天,麻二也回来了,说:“娘,以后我每月专门请假回来看您,您没零花钱和我说,我少下一顿馆子,就够您用了。”

未到月底,麻花又来了,说:“娘,这是我给您买的新衣服,您先换上,我这就给您洗被子去。”

村人见麻大他们隔三岔五来看娘,都说:“这麻婶有后福呀,早些年一个人凄惶的,没人管。现在好了,俺以后老了要是能像她这样,就知足了……”

麻大娘听后,嘴上笑着,眼窝不由又淌出几滴眼泪。

两年后的一天早晨,麻花突然给麻大打来电话,说:“出大事了,咱娘屋子烟囱倒烟,昨夜她一氧化碳中毒,等人发现时,已经去了。”

麻大听后立即驱车赶回村子。

安排完娘的后事,麻大、麻二和麻花迫不及待地取出娘珍藏的那个青花瓷瓶,话不过三句,就吵闹起来。

在麻大娘的坟前,一个秃顶老头一边烧纸,一边喃喃念叨着:“老嫂子,放心走吧。要不是我当初编了个故事,给你一个假古董,你这晚年咋活呀!”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11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麻大娘先是因丈夫早逝、儿女不孝而生活孤苦,但丈夫生前好友送来一只宋代青花瓷瓶使她的生活出现转机,幸福地度过晚年。

B. 麻大兄妹开始对青花瓷瓶的真伪是有怀疑的,但秃顶老头说已请专家鉴定过是真品,他们就不再怀疑,而真心对麻大娘孝顺起来。

C. 麻大兄妹听了娘不愿卖青花瓷瓶的理由后虽面面相觑,但也算理解娘的做法。特别是麻大最懂娘的心思,抢先要接娘跟他到市里去住。

D. 小说的对话描写很成功,作者用典型化的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极富艺术感染力。

E. 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意蕴深远,作者通过写麻大娘因为一个青花瓷瓶而命运好转的故事,突出了“该怎样赡养老人’这一社会问题。

2.小说描写秃顶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针对秃顶老头用假青花瓷瓶来帮麻大娘赢得儿女赡养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样做得对,有人认为不该这样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2)①没有孝心。麻大娘住的是“昏暗”“走风漏气”的屋子,睡的是“铺着破芦苇土炕”,靠“每天出去捡垃圾”维持生活,衣服、被褥多年没有人洗;而麻大兄妹有在市里工作的,有在县里工作的,但他们没有去赡养自己的亲娘。(2分)②贪图钱财。一听说自己父亲留下了宝贵的青花瓷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卖了;母亲丧失刚办完,兄妹们就“迫不及待取出娘珍藏的那个青花瓷瓶,话不过两句,就吵闹起来”。(2分)③虚伪势力。麻大兄妹知道娘手里有只有50万的青花瓷瓶后,竞相地孝顺起来,其目的不言而喻,都想表现自己的孝心,将来能多分遗产。(2分) (3)①秃顶老头的出现,为小说设置了悬念。(2分)②这一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合理地勾连了前后文,使小说的脉络自然合理。(2分)③这一人物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尾秃顶老头的话,揭开了青花瓷瓶故事的真相,也点出了应该尽心赡养老人的社会问题,从而突出了小说的主旨。(2分) (4)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其实是无奈而有效的办法。(2分)①麻大娘早年丧夫,一人孤独地生活,而麻大兄妹对她不闻不问,说明他们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2分) ②麻大兄妹日子过的都不错,但没有人顾及自己的亲娘,而让娘穿破衣、睡冷炕、捡垃圾,这是丢失了起码的良心。(2分) ③ 秃顶老头用假青花瓷瓶帮麻大娘赢得了儿女的赡养,说明麻大兄妹是贪财的,对待这样无情无义的人,用这种方法让他们表现出孝顺之心,做得对。(2分) 示例二 :反对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带有欺骗性质,是不可取的。(2分)① 儿女不孝,是很令人痛心,但用欺骗的方式取得所谓的“孝顺”,并不能使麻大娘真正地开心。(2分)②用这种方法取得儿女养老成功了,但带有欺骗性质,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诚信建设。(2分)③这样做会使儿女有被耍的感觉,并不能使他们真正醒悟,达不到教育儿女的目的。(2分) (只要观点正确,理由充分,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几个选项分别考查了人物性格、小说主旨、写作特点等,考点较全。选项中A项中“幸福地度过晚年”推断不准确;C项中“特别是麻大最懂娘的心思,抢先要接娘跟他到市里去住”推断错误,应该是为了青花瓷;D项中“作者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错误,应该是动作和语言描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5~18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诗人登上北固远望风景,想起曾在此地建功立业的英雄,自然引起了诗人历史的感兴。

B.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两句,诗人热情赞叹孙权,写他年少得志,意气风发,不畏强敌。

C. 诗人在结尾处巧用典故,借曹操之口赞美孙权,意在言外,曲尽其妙。

D.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沉郁顿挫,极其悲伤,读之令人不禁怆然泪下。

2.“不尽长江滚滚流”借长江不尽写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下面写长江的诗句里没有这种内涵的一项是(     )

A. 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C.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D.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

3.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写于同时期的一首词。请结合具体诗句,列举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相同点。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教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候。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乏,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

[注]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剺”,割破、划开的意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B. 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C. 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D. 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诏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又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

B. 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美阳侯。

C. 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

D. 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赵惠文王十六年”中的“惠文”为谥号,爱民好与曰惠,忠信接礼曰文。

B. “兄弟并为郎”中的“郎”是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C.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学生称太学生、博士学生,老师称博士。

D. 孝廉: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之人、才能秀异之士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孝廉”。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B. 今君亡赵走燕               精思傅会,十年

C. 秦贪,负其强,空言求璧     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 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以讽谏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式类型,分类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汉天子我丈人也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④以勇气闻于诸候  

⑤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⑥臣所以去亲戚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⑦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⑧君何以知燕王   

⑨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法   ⑩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A. ①⑥/②③④/⑤⑧⑨/⑦/⑩

B. ①⑥/②③/④⑤⑨/⑧/⑦⑩

C. ①⑦/②③④/⑤⑧⑨/⑥⑩

D. ①/②③/④⑤⑧⑨/⑦/⑥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