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协委员程红说,对共享经济等新模式...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协委员程红说,对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政府应该积极面对,当发现问题时,必须同步创新,不能因噎废食

②《龙的传人》这首歌唱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在海内外中国人中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③学国学、传承经典也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若家长和学校采用强制学生集体跪拜孔子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无异于缘木求鱼

④画家、诗人联手打造的“扬州好人”画像配诗展在扬州文化馆展出,参观者不绝如缕

⑤天台山的红叶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黄桨岩、银顶峰、花石海、十八里香草沟,而小九寨的红叶景观更是秀色可餐

⑥海滨仲夏的夜晚,街市上灯火阑珊,热闹非凡,常常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D 【解析】试题分析:①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②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消息无需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适用对象不对。③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④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声音思绪等悠长不绝。不合句意。⑤秀色可餐: 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⑥灯火阑珊: 灯火稀疏, 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不合句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例证明。

(2)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一组比喻,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一句以夸张手法描写了蜀道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壮观场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出城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注】①出城:离京。李贺应举赴京却因父亲的名讳未能应进士科举考试。此诗是李贺离京时所作。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首句描绘了一幅凄冷的画面:雪花飘飘,但桂花在大雪覆盖下,开得稀稀落落。

B. “啼乌被弹归”是诗人以被打伤的归鸦喻自己应试失败、失意而归的境况。

C. 瘦驴上孤单的身影,帽带低垂,颔联刻画了诗人归途中落寞孤单的形象。

D.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塂悲”是虚写,抒发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E. 尾联想象自己看到镜中妻子因重逢而流下的欢喜之泪,与颈联的情感形成对比。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进士兖州推官。尝劾戎政尚书郑洛不职。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太常少卿,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税使四出,议括关津诸税输内府。汝华以税本饷军,力争止之。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汝华数偕廷臣执争,仅减四之一。及王既之,诏许自遣使督租,所在驿骚。内使阎时诣汝州,杖二人死。汝华请遵祖制隶有司,尽撤还使者,不纳。畿辅、山东大饥,因汝华言,出仓米平粜,且发银以振。汝华复奏行救荒数事,两地赖之。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年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万。汝华累请发内帑不得,则借支南京部帑,括天下库藏余积。征宿逋,裁工食,开事例。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先后三增赋,凡五百二十万有奇,遂为岁额。当是时,内帑山积,廷臣请发,率不应。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而枢臣征兵,乃远及蛮方,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反,用师连年。

汝华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官户部久,于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漕屯牧诸大政,皆殚心裁剂。岁比不登,意常主宽恤,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致万方虚耗,内外交讧。天启元年得疾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卒,恭敏。

(选自《明史·李汝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B. 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C. 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D. 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明清两代举人经会试录取后参加殿试,殿试被录取后称进士。

B. “授”表示授予官职,“迁”是改任其他官职,“擢”指被提拔官职。

C. 国,指诸侯王的封地,在文中特指福王的封地。

D.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太宗、恭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汝华为官正直,不怕得罪官吏,他曾经弹劾戎政尚书郑洛,后来又上疏严厉批评主管西部边防的郑洛和戎的主张。

B. 李汝华反对弊政。他阻止把用于响军的租税输入内府;皇帝封赏福王庄田四万顷,且多次催促足额划给,李汝华偕同大臣们多次据理抗争。

C. 李汝华关心边防。辽东发生战事,他请求用皇室内部发放军饷没有成功,只好苛刻地加重百姓的赋税,致使奢崇明等人相继反叛。

D. 李汝华为政务实。对国家财政、边防储备,以及盐业、漕运等都尽心尽力;年成连年歉收时,又主张宽缓怜悯,不坚持增加赋税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2)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年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快递业一年用胶带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

缠满了胶带的纸箱,异味熏鼻的黑色塑料袋……快递包裹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风险。

国家邮政局20日发布《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按照平均每单快件使用1米长胶带计算,2015年全国快递业所使用的胶带总长度为169.85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我国快递包装年耗用量惊人。

据报告统计,2015年,我国快递业共消耗快递运单约207亿枚、编织袋约31亿条、塑料袋约82.68亿个、封套约31.05亿个、包装箱约99.22亿个、胶带约169.85亿米、内部缓冲物约29.77亿个。

国家邮政局预测,2016年我国将产生300亿个快递包裹,到2018年将达500亿个包裹。快递行业每年使用大量不可自然降解塑料袋、胶带,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2000万到3000万吨。

300亿个快递包裹最后落在了千千万万的家庭中,给社会和环境带来巨大负担。

针对所有可回收的包装品,耗材本身有没有标准化规范?“快递包装的相关标准明年有望出台。”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标准处处长徐华荣回应说,快递包装标准的制定已经启动,将遵循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化利用三大目标。考虑到快递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有毒有害的包装将推出强制性要求。对于可降解等高标准的要求,将综合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

调研报告指出,一个真正可降解的环保快递包装,成本大概上涨0.5元。关键是谁来为绿色买单?

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童文红坦言,今天中国的快递袋都不是完全可降解的,真正完全可降解的袋子因为成本高,产业发展不起来。

目前我国快递包装回收率小于20%。这是因为包装使用的透明胶带不仅本身不可降解,客观上造成纸箱与塑料难以分离,提高了回收成本。

“快递服务的终点在民生,痛点在末端,切入点就在绿色。”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局长江明发说,绿色不仅体现在快递行业的绿色包装,还体现在快递行业的绿色通行。

童文红说,中国快递市场从2008至2016年,保持每年平均50%以上的增长,消费者的需求端旺盛,但快递供给侧并不匹配。

“快递给人的印象就体现在城市的马路牙子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形象地说,快递员在马路边上因陋就简操作的现状亟待改变。快递“最后一公里”实际反映的是整个运作体系的问题。快递员在小区、写字楼马路牙子边上做分拣、这跟我国快递业世界第一的规模是严重不匹配的,也严重降低了这个行业的层次。

显然,无论是培育消费者的包装回收习惯,还是提升企业对环保的社会责任感,都任重道远。

汪鸣指出,很多城市把货运配送节点建设纳入到了城市规划范畴,应该把城市配送节点和城市集结点在功能方面做一些整合,使城市内的集结点逐渐走向规范化、合法化,这样可以减少车流量,降低碳排放。

京东商城总监高宇举例说,一个在新疆的买家,如果要买深圳卖家的手机,快递包装必须非常严实以免破损或丢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包装浪费。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消费习惯,京东在距离客户最近的仓库直接布货,仓配一体化可以实现配送和包装成本的降低。“别的商家用5层瓦楞纸,我们用3层就够了。”高宇说,电商的包裹一般最多要经过7次中转,而在京东只需要经过1次中转,即从仓库直接到用户。目前京东实现了10%的纸箱回收,客户收到包裹后,可以将纸箱返回仓库重新利用。

顺丰速运副总裁许志君说,要以绿色环保实现快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包装方面,首先是减量化,优化包装设计,避免过度包装,降低包装能耗。在环保方面,研究更多使用100%降解的材料,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在配送方面,通过物联网智能终端有效管控车辆和司机的驾驶行为,降低油耗。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10月21日)

相关链接

①顺丰去年生产了一批可循环利用的纸质包装,硬度比较高,成本价要4到5元,至少可循环使用5到6次。但这批硬纸盒的回收利用率只有2%到3%。因为货物包装归客户所有,大多数客户出于自用或保护隐私等原因,不愿意将包装留给快递员,公司只能尊重客户的选择。

(《循环利用难,3亿快递包装哪去了》)

②要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取得明显效果,“十三五”期间,力争在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快递包装绿色发展上取得突破。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材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

(《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标题中将快递业一年所用胶带数量用“可以绕赤道425圈”这一数字来表达,加上感叹号的使用,给读者带来巨大的震撼。

B. 文章前几个自然段中开列的大数据,让人认识到现状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为下文做了铺垫。

C. 要解决快递包裹的环境污染问题,培育消费者的包装回收习惯和提升企业对环保的社会责任感很重要,但目前还没有应对策略。

D. 中国快递市场从2008至2016年保持每年平均50%以上的增长,消费者需求旺盛,但快递供给侧的现状却亟待改善。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快递业没能推广使用可降解的快递包装袋,其重要原因是环保产品的成本太高,如果让快递企业独自承担,则负担过重。

B. 快递包装标准的制定已经启动,将根据快递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包装是否有毒有害、是否可降解提出强制性要求。

C. 快递给人的印象太低端,与我国快递业世界第一的规模严重不匹配,这就决定了发展绿色快递之路短期内无法完成。

D. 要想使快递包装袋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使用,就要建立社会化快递回收体系,使快递包装袋全部回收循环利用。

E. 新闻通过京东商城总监的举例,让人看到了将来快递业利用大数据分析、仓配一体化、纸箱回收等绿色环保的趋势。

3.如何才能有效减少快递包裹带来的环境污染?请结合材料作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所发现的生活

马克·吐温

那个人家住费城,小时候很穷,他走进一家银行,问道:“劳驾,先生,您需要帮手吗?”一位仪表堂堂的人回答说:“不,孩子,我不需要。”

孩子满腹愁肠,他嘴里嚼着一根甘草棒糖,这是他花一分钱买的,钱是从虔诚、好心的姑妈那里偷来的。他分明是在抽泣,大颗大颗的泪珠滚到腮边。他一声不吭,沿着银行的大理石台阶跳下来。那个银行家用很优雅的姿势弯腰躲到了门后,因为他觉得那个孩子想用石头掷他。可是,孩子拾起一件什么东西,却把它揣进又寒碜又破烂的怀里去了。

“过来,小孩儿。”孩子真的过去了。银行家问道:“瞧,你捡到什么啦?”他回答:“一个别针儿呗。”银行家说:“小孩子,你是个乖孩子吗?”他回答说是的。银行家又问:“你相信主吗?——我是说,你上不上主的学校?”他回答说上的。

接着,银行家取来了一支用纯金做的钢笔,用纯净的墨水纸上写了个“St.Pter”的字眼,问小孩是什么意思。孩子说:“咸彼得。银行家告诉他这个字是“圣彼得”,孩子说了声“噢!”

随后,银行家让小男孩做他的合伙人,把投资的一利润分给他,他娶了银行家的女儿。现在呢,银行家的一切全是他的了,全归他自己了。

我叔叔给我讲了上述这个故事,我花了6个星期在一家银行的门口找别针儿。我瞧着那个银行家会把我叫进去,问我:“小孩子,你是个乖孩子吗?”我就回答:“是呀。”他要是问我“St.John”是什么意思?我就说是“咸约翰”。可是,银行家并不急于找合伙人,而我猜他没有女儿恐怕有个儿子,因为有一天他问我说:“小孩子,你捡什么呀?”我非常谦恭有礼地说:“别针儿呀。”他说:“咱们来瞧瞧。”他接过了别针。我摘下帽子,已经准备跟着他走进银行,变成他的合伙人,再娶他女儿为妻子。但是,我并没有受到邀请。他说:“这些别针儿是银行的,要是再让我看见你在这儿溜达,我就放狗咬你!”后来我走开了,别针儿也被那头吝啬的老畜生没收了。这就是我所发现的生活。

【注】①主日学校: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由“我叔叔给我讲了上述这个故事”以及“我”实践叔叔所讲的故事里的事情这两个故事组成,在诙谐幽默中告诉人们: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丑陋的。

B. 同一个故事两次重复展现,通过对银行家语言、行动及心理描写,刻画了两个不同的银行家:一个节俭慈善,一个吝啬恶毒。

C. 微型小说擅长用“小”写“大”,构思精巧,在同样“小”的生活场景中,展示了两幅“大”不相同的社会图景。

D. 人的命运常常在细微之处发生转机。作者引导我们在一天天貌似相同的生活中发现其中的微妙的差别。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物件“别针儿”在小说中的作用。

3.文章以“我所发现的生活”为题,结合文本分析“我”发现的生活有哪些?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