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有个小男孩生日时收到一样礼物——一面小鼓。他很喜欢,每天不停地敲打着,吵得左邻右...

有个小男孩生日时收到一样礼物——一面小鼓。他很喜欢,每天不停地敲打着,吵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一段时间后,大人们都非常气愤地对他说:“不要再敲了,我们受不了了!”然而他不仅不听,反而越来越有干劲儿,每天敲鼓的声音更大了。一天,邻居中一个叔叔找到小男孩,轻声对他说:“你这么喜欢这个鼓,难道不想看看鼓里面到底有什么吗?何不打开来看看?” 从此,邻居们再也听不到吵闹的鼓声了。

阅读完此材料,你有何看法,根据以下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1)议论文文体;(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编织的艺术 前些日子微博上的一个话题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响应——“那些年受过的骗”。——列举了大人哄骗孩子的典型说法前十名。“在垃圾桶里捡来的”“睡得晚会被大灰狼吃掉”“饭碗里吃不干净会变成麻子”……让人追忆过去感慨当年的天真童趣时也不免反思,儿时的城堡为何堆满虚假与谎言? 对儿童善意的隐瞒与哄骗自然有其良苦用心,在孩子有限的认知能力下一些真相只能被编织的谎话所掩盖,这样既保护了孩子对求知的渴望又能符合实际的接受能力。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孩子会从编织的世界中抽离,了解真相,理解大人们是费了多少脑汁才想出用“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生动又不失准确的说法来对付连续追问着“我怎么会到妈妈肚子里”的自己;明白所谓的“大灰狼”和“警察叔叔”不过是他们为了塑造更好的自己而利用的工具罢了。 然而,谎言与哄骗若使用不当往往会给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甚至导致错误意识的产生,成为无法弥补的过错。小男孩对鼓的热爱让大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自应劝阻,而邻居家的叔叔也的确巧妙地阻止了孩子没日没夜地“演奏”。看似是皆大欢喜,实却不然。叔叔自是比那些只会嚷嚷着让孩子别再敲鼓的邻居更理解孩子的世界,却也更可怕。因为理解可以轻易地去引导——以成人的目光去判断对与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达成自己的目的,不费吹灰之力诱导孩子亲手拆了自己的鼓。 小男孩在拆开鼓后发现心爱的鼓不再发出声响后会有什么反应?对打鼓的热爱或许只是一时的,可对于“好奇害死鼓”的印象却会长久地植根于孩子心中。甚至可能导致天赋的埋没,扼杀一个与生俱来对鼓有着非凡热情的孩子成为鼓乐界朗朗的可能性。 周国平曾经说过:聪明的父母要具有两种本领:一是不懂装懂,二是懂装不懂。只有将这两者适度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思想力和创造力又不乏童真童趣的孩子。而“装”的艺术便是大人们“编织”的艺术。爱迪生孵蛋的故事众所周知,是他的父母理解并保护他的好奇心才成就了他探索钻研之精神,成为发明大王。试想他若生在如今的中国,怕是早就被大人们哄走学习去了。中国的许多家长往往善于编织却不懂得其中的艺术,只是一位地以成人世界的利与弊来衡量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朝自己的意愿发展。在他们眼中敲鼓只是扰民,孵蛋便是无理取闹,更能借孩子之手将鼓击破,将蛋打碎。 孩子的世界里可以存真假,却绝不应掺杂成人眼中的利与弊。若以一颗私心去哄骗,哄了一时,却误了一世。 好奇心 小男孩将鼓拆了,对邻居来说是一场噩梦的结束,而对他呢?没准那个可怜的孩子正在哪个角落里对着破了的小鼓黯然神伤。都是好奇心的错! 好奇心惹的事还少么?有多少人因为好奇而听信商家的花言巧语最终被骗被坑?有多少青年因为好奇去尝试烟酒毒品而无法自拔?又有多少孩子因为好奇去玩火拉电最后抱憾终身?身处如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好奇心已然成为开启潘多拉魔盒之钥。倘若那个小男孩能抑制住好奇的冲动,他现在仍能欢乐的摇着小鼓去骚扰邻居。可见好奇心的放纵终将使我们所珍视的财富、生命、前程以及拨浪鼓都化为乌有。 但是,孩子越大越懂事,同样,人们在前进的路上也总结出了不少“老人言”来规避好奇所带来的风险。所有父母长辈都竭尽全力将自己以往吃的“堑”转化为孩子的“智”。各种各样为人处世的经验,世间公认的定理,天南海北的知识都被家长老师汇编成册,源源不断的等着喂给下一代。谁的胃口好,谁能咽下这些精神食粮,谁就能在当下这知识爆炸的时代中鹤立鸡群,难怪有人幻想未来能够移植一个载满世间所有知识的芯片。那么既然衣食无忧,我们又何必外出觅食呢?现在人人喊打却又长盛不衰的应试教育带给孩子们的不就是这种猪圈式的生活么?一批批只知道摄入,而当要独自外出猎食时却举步维艰的胖墩,于个人、于家庭、于社会又有何益处?同样只知道被动吸收,没有对外界的好奇,没有探寻的活动,终将导致严重的消化不适,造成众多怨声载道的苦逼学子。 此外,好奇心的缺位也必然会造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无知与落后。清王朝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因为对好奇所带来的结果的恐惧而放弃对新世界的探索,将自己的脑袋埋在沙子里,以求安稳。而这种因噎废食、目光短浅带来的确实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也许帝王们从史书中学来的只是稳内安邦之法,却未曾有人教他们如何在时代潮流中操船掌舵。 好奇心之利弊相较,孰轻孰重,自是不言而喻。其于个人、于国家已是不可或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关注现实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准确立意。立意分析:从不同角度看,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启迪。从小男孩的角度看,他很喜欢这份生日礼物,“每天不停地敲打”,这是童心、稚趣的体现;但他这么每天不停地敲打,吵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引起了众愤;但他不仅不听,反而越干越起劲,每天敲鼓声更大了;这暴露了小孩“无知”的“顽劣”的一面--他不懂得自己这么做影响到大家的休息,他没有考虑到别人的需要,这是缺乏尊重他人之心的体现。学会尊重,这是人生必修课,应该从小注意培养。 从大人们的角度看,他们对小男孩的“吵闹”采用的是气愤的指责的方式,但这样的劝阻失效了。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一个话题,对于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毛病、缺点的纠正,能否采用这种简单的生硬的乃至有些粗暴的方式呢?能否少一些“不要”“禁止”之类的简单否定式的专制化命令,而多一些“应当”“最好”等之类的善意的人性化的导引呢! 可见良性的沟通多么重要,沟通的方式得讲究。从邻居中的一个叔叔的角度看,他的轻声点拨,最终让吵闹声停止了。由此,我们也可引发讨论。这个邻家叔叔让小男孩停止了“吵闹的鼓声”的方法,是正确的吗?是妥当的吗?虽然他善于抓住小男孩的好奇心,诱导他破鼓消声,这比其他人的愤怒指责的粗暴要“奏效”得多,比“暴风骤雨”的斥责、叫骂要管用得多。但邻家叔叔的“导”的实效值得斟酌。制止吵闹,要以“破鼓”为代价,这样的诱导似乎多了成人世界的老奸巨猾的“机心”,或许可能正因为这一次的“破鼓”而导致了未来一个杰出鼓手被扼杀。有没有比“破鼓”更符合教育学原理、更符合人性的好方法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请依据语境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写出恰当而得体的词语。(按规定字数)

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你们喜结连理”,也可以说“祝你们荣偕伉俪”。

(1)祝贺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你□□□□”。

(2)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

(3)请专家给自己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

 

查看答案

请以“长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要求句间语意连贯。可以增删个别字词。

无论是绘制人文政治地图,还是绘制环境资源地图,既不是自然的地貌形态,也不是人类的聚落和交通线的长城,却都被习惯地标上而成为中国“底图”上的一种“基本”东西。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并完成小题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⑧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1.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第②③节中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

2.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

3.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

4.作者认为这些写“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李清照的诗作面前是“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示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只是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________炮枪和烟灯,________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________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________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节选自《拿来主义》)

1.依次填入上段中划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 但是 只要 但    B. 只有 因为 所以 因此

C. 因为 虽然 但是 所以    D. 只有 虽然 倘使 但

2.文中的“大宅子”指代          ,这里用的是       论证方法。文章第八段最后说“‘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做的?

 

查看答案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方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________。(《望海潮》)

(4)_____________,献愁供恨,__________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6)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声声慢》)

(8) ______________,微冷。(《定风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