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据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据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500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但也大约有500人却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统计数字不折不扣地表明:__________

A. 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惨重。

B. 珠峰无限风光,唯有攀登者才能领略得到!

C. 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D. 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魂动魄。

 

A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从题目主干中前后两处数字信息看,四个选项似乎都能接上。但仔细看会发现,原句中有一个“但”字,表明前后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强调的重点应该是后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突出付出代价之惨重。故应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真正的贵族并不是名车豪宅的代名词,良好的修养、优雅的举止,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家长送给孩子真正的最好礼物。

B. 这两天,一条名为《我是谁》的1分30秒视频被广泛转载,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打广告,网友纷纷点赞:“暖心接地气!”“没想到有一天被我党广告圈粉!”

C.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频发,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D. 《科技日报》记者说,通过展览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加速转变,从以跟跑为主向跟跑、并跑、领跑三者共存的新阶段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③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⑥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氓》中描述女主人在夫家从早到黑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是还有局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望岳》一诗中,诗人妙笔生花用 “__________”的一句使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 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 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 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 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擢通州司理。陈瓘谪居郡中,一见而器之。盛章者,朱勔党也,尝欲市婢,有武臣先取之,章诬以罪,系狱。表臣方鞫之,郡将日:知有盛待制乎?表臣佯若不知者,卒直其事。累官监察御史。

帝方向儒术,表臣乞选讲官以裨圣德,且于古今成败,边防利害,详熟讲究。由是诏开经筵。迩臣有请用蔡京之党者,侍御史沈与求乞明指其人,显行黜责,执政不悦,夺其言职。表臣争曰: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若咎其切直而黜之,非国家福也。请还与求以开言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陈敏等十数人浸以录用。久之,以病请补外,以直秘阁知信州。

宰相拟表臣为检正,帝日:朕将自用之。遂除左司谏。给事中胡安国以论事不合罢,表臣上疏留之。除提点浙西刑狱,召为秘书少监,同修《哲宗实录》。帝如建康,诏表臣兼留司参议官,除中书舍人、给事中、兵部侍郎。建、崇二国公就外傅,兼翊善。帝日:二国公诵习甚进,卿力也。徙礼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时秦桧欲使使金议地界,指政事堂日:归来可坐此。表臣不答。又以议大礼忤意,罢去。

俄起知婺州。会大水,发常平米振贷之,然后以闻,郡人德之。课最,除敷文阁待制。三岁,请祠,进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家居数年,卒,年六十七。

表臣晚号湛然居士,自奉无异布衣时,乡论推其清约。

(选自《宋史·昊表臣传》,有删改)

【注】朱勔:权臣。下文的盛待制指盛章。鞫(ju):审问。蔡京:北宋权相,奸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B.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C.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D.时防秋/议选守边者/患乏才/表臣日/善恶着明/则天下知逆顺之理/今取忠义不屈者/不次而用/岂特可以劝捍御/方略亦堪倚仗/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文中是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B.朕,文中为皇帝自称。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号: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欧阳修号醉翁。

D.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以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长官为兵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表臣正直敢言。有人想任用奸臣蔡京的党徒,沈与求表示异议,惹怒当权者,沈被夺官,吴表臣则请求恢复沈的官职以开拓言路。

B.吴表臣公平公正。吴表臣在通州任职时,有个叫盛章的因事与一武官发生矛盾,吴表臣不顾他人劝说,审问盛章,最终公正处理了此事。

C.吴表臣深得皇帝赏识。他请求选用讲官,皇帝下令开办讲席;他多次被皇帝任命为重要官职;他对建、崇两位国公的读书进步有功,被皇帝称赞。

D.吴表臣淡泊名利。秦桧打算让他出使金国商议边界的事,并表示,回来后可以升官,他没有答应;他退休后过着清淡简约的生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若咎其切直而黜之,非国家福也。

2)会大水,发常平米振贷之,然后以闻,郡人德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