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近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随州孔家坡汉简等都发现了记载十二生肖的《日书》。《日书》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蕴含着择吉择时、日常起居、天人和合的丰富文化内涵。到东汉,与今天十二生肖种类相同的生肖体系基本定型。

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时间体系中,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搭配,一共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五巡酉年。酉年的生肖是鸡,通常称为“酉鸡”。在今天的社会文化中,鸡生肖的形象大多为驯养的家鸡,呼应了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的“六畜”。但事实上,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的文化史内涵还与同为雉科动物的原鸡、雉、鹑等禽类密切相关。

生肖鸡的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习性与外形相关,也即羽毛艳丽、公鸡打鸣、母鸡育雏、啄食毒虫等。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孔雀都有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动物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唤作“凤”。

公鸡打鸣是中国文化标记时间的重要生活现象。鸡鸣过后,日出东方,昼夜更替。鸡成为光明、晨昏、时间的重要象征,并衍生出勤奋、秩序、责任的意涵。闻鸡起舞、鸡犬相闻、鸡鸣戒旦等成语就源于“鸣禽”的生活文化。《周礼·春官》中记载司掌鸡牲礼仪的人同时也报时、警夜,被称为“鸡人”。王安石有诗云:“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中。

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韩诗外传》归纳了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释曰: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幽明录》载,晋人宋处宗养一长鸣鸡于窗前,鸡开口和他谈论,极富言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遂有“鸡窗”代指书斋的典故。

鸡勇斗的习性被饲主加以训练,遂形成斗鸡的游艺活动。斗鸡习俗在东亚、东南亚各地都很流行,历史悠久。规范的斗鸡活动有游戏规则,在爱护鸡的前提下欣赏斗鸡的敏捷、勇武和英姿。斗鸡为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勇武之气能感染人、激励人。

“鸡”字恰巧与“吉”字谐音,因此鸡也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为鸡日(吉日),民间有在室内或门上“贴画鸡”的风俗,寓意吉祥入室。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也有地方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鲁西南地区立春这天要给儿童戴布偶春鸡,象征吉星高照。

酉鸡有吉,鸡生肖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张多《丁酉话鸡: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东汉时十二生肖体系已定型,近年出土的《日书》都载有十二生肖。

B. 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体系中,酉年生肖形象多为家鸡,通常称为“酉鸡”,其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外形与习性相关。

C. 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之中,已经成为光明、晨昏与时间的重要象征。

D. 在我国民间文化中,“鸡”字与“吉”字谐音,酉鸡有吉,鸡生肖便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鸡是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六畜”之一,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文化史内涵与雉科动物原鸡、雉、鹑等禽类相关。

B. 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日书》蕴含择吉择时、昼夜更替、闻鸡起舞、天人相合及勤奋、秩序、责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C. 王安石“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土闲”中的“鸡人”是宫中小官,平时负责报时警夜,遇到祭祀活动则司掌鸡牲礼仪。

D. 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新年“贴画鸡”寓意吉祥入室,鲁西南立春日给儿童载布偶春鸡,则象征吉星高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和孔雀都有着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便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称为“凤”。

B. 鸡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俗称鸡日,意在谐音“吉日”,某地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以图吉利。

C. 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即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因而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

D. 由于斗鸡的敏捷的英姿令人欣赏,其勇武之气能够感染人、激励人,斗鸡活动便成为历代民众喜闻乐见的游艺和赌博活动。

 

1.A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说法绝对。“东汉时十二生肖体系已定型”错,原文说的是“到东汉,与今天十二生肖种类相同的生肖体系基本定型”。 2.试题分析:张冠李戴。“《日书》蕴含择吉择时、昼夜更替、闻鸡起舞、天人相合及勤奋、秩序、责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错,原文说的是“《日书》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蕴含着择吉择时、日常起居、天人和合的丰富文化内涵”,“鸡鸣过后,日出东方,昼夜更替。鸡成为光明、晨昏、时间的重要象征,并衍生出勤奋、秩序、责任的意涵”。 3.试题分析: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斗鸡活动便成为历代民众喜闻乐见的……赌博活动”错,原文没有讲用斗鸡赌博的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苦……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氓》)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宁两校官传

袁  枚

我国家百有三十余载,而江宁以校官祠于学者,只二人焉。

其一曰教谕汤先生,讳伟,字鹏乎,宣城人。康熙庚午举人,居官时年已七旬。天倪甚和,碌碌然不可见涯。夏月短葛衣摇扇,与群儿嬉。或上树扑枣,童子环啖之,先生俯而笑曰:“盍留苦败者偿老子劳耶?”其风趣如此。

兵部左侍郎法海督学江南,威棱言言,所至不敢仰视。初按江宁,命报程生某劣。先生摇首,意若有所疑。法呵之。先生正色曰:“程生不特不劣,且贤。公命取优耶,今晚牒且上矣。若以为劣,则公知之,伟不知也。”法大怒,叱先生出,将劾先生。江宁先辈蔡铉升者,与法有,往见法,争曰:“公知程生所以劣乎?生狷者也,嫉恶严。过上新庵,见僧奉富商木主与天子龙牌峙,生诋其妄,捽而投之,故僧与商造蜚语陷生。公得毋若辈所眩乎?汤先生正人,九学所推,公不知敬,何也?”法大惭愧,三肃先生而谢。

时学舍穿漏,每大雨,汤辄持伞坐承溜下,白发淋漓。客骇问之,则颦蹙然曰:“大成殿未修,先圣露居,某敢即安乎?”上官及诸绅士闻之肃然,未几,争相营,终先生之世,宫墙焕然。俸满,迁国子监典籍,以笃老辞。卒年九十余。

其一曰训导唐先生,讳时琳,字宸枚,上海人。康熙甲午贡生。躬训士,一衷于礼。在官捐俸修前明周贞毅公祠。去后,诸生即以先生与汤先生附焉。

乾隆三十九年,邑有修学之举,将迁祠周公,并迁两先生。训导曹君惧两先生泽将湮也,属予作传以永之。予览所持来汤状甚具,而唐事寂然无可记述,以故笔涩不下者屡矣。然窃以为,官不在大小,惟人;人不在显晦,在其真。《中庸》曰:“诚之不可掩,如此夫!”后之人闻两先生之风,可以观,可以兴矣。

选自《袁枚散文选》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碌碌然不可见涯涘                 涘:边际

B. 与法有,往见法                 旧:交情

C. 未几,争相营构                   构:建造

D. 躬训士,一衷于礼               饬:谨慎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训导曹君惧两先生泽将湮也       既来,则安之

B. 故僧与商造蜚语陷生             夜则兵围所寓舍

C. 公得毋若辈所眩乎               吾属今之虏矣

D. 官不在大小,惟人               吾还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盍留苦败者偿老子劳耶?

(2)公知程生所以劣乎?生狷者也,嫉恶严。

4.作者认为“人不在显晦,在其真”,试概括汤先生的“真”表现在哪几件事上。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拽梯郎君祠记

顾炎武

忠臣义士,性也,非慕其名而为之。名者,国家之所以报忠臣义士也。报之而不得其名,于是姑以其事名之,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而若人之心何慕焉,何憾焉。平原君朱建之子骂单于而死,而史不著其名;田横之二客自刭以从其主,而史并亡其姓。录其名者而遗其晦者,非所以为劝也。

余过昌黎,其东门有拽梯郎君祠,云:方东兵之入遵化,京师,下永平而攻昌黎也,俘掠人民以万计,驱使之如牛马。是时昌黎知县左应选与其士民婴城固守,而敌攻东门甚急。是人者为敌舁云梯至城下,登者数人将上矣,乃拽而覆之,其帅磔诸城下。积六日不拔,引兵退,城得以全。事闻,天子立擢昌黎知县为山东按察司佥事,丞以下迁职有差。又四年,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之。而杨公曰:“是拽梯者,虽不知何人,亦百夫之。”乃请旨封为拽梯郎,为之立祠。

呜呼!吾见今日亡城覆军之下,其被俘者,虽以贵介之子,弦诵之士,且为刈薪刍、拾马矢不堪其苦,而死于道路者何限也。而郎君独以其事著。吾又闻奢寅之攻成都也,一铳手在贼梯上,得间向城中言曰:“我良民也,贼以铁锁系我守梯,我仰天发铳,未尝向官军也,今夜贼饮必醉,可来救我。”官军如其言,夜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若然,忠臣义士岂非本于天性者乎?

郎君之祠且二十余年,而幸得不毁,不为之记,无以传后。张生庄临其事者也,故以其言书之。

【注】①明朝崇祯三年,清兵入侵关内,直扑昌黎,遭到昌黎军民的英勇抵抗。东兵,即指清军。  ②明朝末年在西南地区叛乱的彝族将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                劝:勉励

B. 方东兵之入遵化,京师                薄:依附

C. 虽不知何人,亦百夫之                特:杰出

D. 张生庄临其事者也                    亲:亲历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忠臣义士做出壮举是出自天性,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声。名誉是国家用来

回报忠臣义士的,如果不知道忠臣义士的名字,就用他们的事迹来命名。

B. 文中的拽梯郎君,在被清军俘虏后,不甘奴役,奋起反抗,最后英勇牺牲。因为他

的姓名已不可考,所以,人们就用他的事迹代指他,表彰他的忠勇之举。

C. 作者见过许多被俘虏的官宦子弟、秀才举子,忍辱偷生,为敌兵砍柴草、拾马粪,

直至不能忍受困苦而死在路途之中,这些人与拽梯郎君形成了鲜明对比。

D. 有个叫张庄临的年轻人,在被俘虏后,充当敌人的火铳手,他总是朝天施放火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之。

(2)官军如其言,夜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

4.简要概括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温公行状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太夫人                忧:父母丧事

B. 籍请公视                按:追究

C. 其税役十五年            复:免除

D. 天下然,衣食滋殖        晏:安宁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光因父亲在杭州任职,为了就近侍奉,辞去所任的官职,请求调任苏州,终因双亲离世,连续守孝服丧,未能成行。

B. 庞籍在麟州任职时,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进行防卫。但因手下军官狂妄,夜晚外出遇敌战死,而受到牵连,被朝廷降职调离麟州。

C. 给皇帝讲读时,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有几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的,主张进行变法。司马光则认为现在国家不具备变法的条件。

D. 司马光侍奉的四朝皇帝都很敬重他。神宗时,他的言论经常会违逆皇上的心意,但他认为这样做才是对皇上的恭敬和报答。

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②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4.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请依据文意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