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代表们认为,政府只有不断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代表们认为,政府只有不断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社会才能真正保持和谐稳定,从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B. “苹果”是一家充满乔布斯思想的公司,虽然也是一家完整的IT公司,并不会因为乔布斯的离开而轰然倒下,人亡政息不适用于“苹果”。

C. 林书豪在短短的时间里,连续掀起了篮球场上的传奇,在对阵猛龙的比赛中得到27分,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成了他的狂热粉丝。

D.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广东代表团住地看望出席“两会”的广东代表,希望广东吸取“小悦悦事件”的教训,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全国前列。

 

D 【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社会”应放到“和谐稳定”前。B.不合逻辑,“虽然”应改为“但”。C.搭配不当,“掀起”和“传奇”不能搭配,可将“掀起”改为“创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不只是因为得奖,更因为这是一个造福众生的伟大贡献。

B.上级领导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才能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决策,树立好的榜样,    从而使基层干部上行下效,为转变作风提供动力和压力。

C.数天前,孙艺在万般无奈之下卖光了中国中车的股票,她50余万元的积蓄也化为    乌有,这位有着20多年股龄的老股民,被波动的股市折磨得心劳日拙

D.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是一得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查看答案

默写

(1)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小知也。                             (庄周《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①(宋)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该词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请分析该词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吴元年召议礼仪,除中书考功博士。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之。而时已颁赦书,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 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一日览牒,有青蛙立案上,鼎曰:“蛙非黎异乎?果异,止勿动。”蛙果勿动,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寻进副使,徙晋王府右傅。坐累左迁,复授王府参军,召为刑部主事。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帝闻,悼惜,命葬之黄羊川,立祠,以所食俸给其家。

(选自《明史》,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数:多次    B. 帝遣御史廉之       廉:廉洁

C. 复以细故烦御史      故:事情    D. 鼎欲稽官吏利弊      稽:考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熊鼎政绩的一组是

①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②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③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④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⑤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友谅胁迫熊鼎投降,他不加理睬;皇帝要授予熊鼎官职,他不为所动,等到为母亲守孝期满,他才到了京城。

B. 当耿忠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后,在已经颁布大赦令的前提下,皇帝仍要派遣御史去查访,这引起熊鼎的不满,并极力进谏,最终使皇帝改变了决定。

C. 熊鼎治理台、温时,大力打击那些残暴凶恶的伪官悍将,使老百姓安居。他治理山东时,又采取郡县各备两份日历的办法来考查官吏。

D. 熊鼎担任岐宁卫经历后,却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将情况悄悄报告给了皇帝。虽然熊鼎事先已知此事,但到敌寇反叛后,他还是被敌寇杀害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2)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她用绿色守护生命

——记青蒿素抗疟药发明者、拉斯克奖得主屠呦呦

黄文君

近日,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新篇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获奖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造就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自己却安守清贫默默耕耘,她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书写下又一段传奇。

传奇的创造者,名叫屠呦呦,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青蒿素研发中心主任。

寸草心,几度寒暑报春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以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是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说过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科技工作者,是不该满足于现状的,要对党、对人民不断有新的奉献。”

传承者,古代医书淘到金

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时间追溯到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屠呦呦再一次将目光转向古老中国的智慧,她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了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追梦人,求索之路无止境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药物。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含有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是治疗恶性疟原虫所引发的疟疾的特效药。

B. 这篇新闻主标题富有诗意,语意双关,一方面明确道出屠呦呦的科研领域,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她的科研精神。

C. 文中的三个小标题,对称排列,分别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使得全文条理清晰,又使三部分的递进关系清晰明了。

D. 画线处运用了设问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屠呦呦在平凡岗位上作出巨大贡献的原因,表现了屠呦呦的奉献精神。

E. 本文语言含蓄优美,如最后一段,写青蒿的朴实无华,含有治病救人的魔力,并由此联系到科学追梦人的精神品质,让人回味无穷。

2.请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屠呦呦身上所表现的科学品质。

3.2011年9月,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美国拉斯克奖,填补了华人多年未获此奖的空白,她是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谈谈你读了这篇通讯之后,从屠呦呦身上得到了哪些启发,有哪些收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