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上纵有梨花颂,人间再无梅先生 在初春时节,梅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上纵有梨花颂,人间再无梅先生

在初春时节,梅花谢了匆匆,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翩然谢幕,走完了自己精彩纷呈的82年人生历程。从此,世间再无梅葆玖,梅郎世家成往昔。

1934年,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葆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

梅兰芳逝世后,特别是“文革”后,“梅派”艺术一度一蹶不振,在这样的危急存亡之时,梅葆玖扛起了振兴梅派艺术的大旗,恢复演出经典剧目,整理父亲的唱片、传记,积极开办梅派艺术学习班,多次组织大规模南北梅派名家汇演……十几年过去了,梅派艺术在梅葆玖的努力下,人才济济,欣欣向荣,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

梅葆玖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他的一生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一生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看到他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终其一生,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可同时他又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艺术家,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也包括在晚年顶着各方压力,全力支持陈凯歌拍电影《梅兰芳》等等……可见他也是并不反对创新的。如何看待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总是笑吟吟地用父亲的话回答大家——“移步不换形”。

“那个时候跟现在相比,观众欣赏的眼光变了,咱不能说老先生不好,但是跟着时代的变化,咱们也一定得跟着时代走。”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无论其结果如何,《大唐贵妃》是轰动而成功的,特别是一曲《梨花颂》,竟成了争相吟唱的名曲。而对于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梅葆玖本人并不持肯定与支持态度。

坚持传统,继承经典,却绝不拘泥、保守,这就是梅葆玖。他曾这样说:“我觉得其实做演员来说,如何把戏唱好,把人物演好,实际上还是属于一个文化问题。”在梅葆玖看来,唱京剧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离开根,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观众就不来了。“演京剧,要做到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京剧都是这么传下来的。所以我说只要是我父亲有的这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我都愿意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知道,梅派是怎么传下来的。然后继续由他们身上再往下传,这样传承有序,就不会失传。咱们中国戏曲就是讲究所谓的‘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

有位外国专家曾说:“京剧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所谓规则,就是演员的程式,一旦融化了以后,随便怎么做,只要是戏里头的意思,符合人物的情绪,怎么做都可以。所谓的流派也是如此,那些被封为创始人的艺术家们,其实没有一个人标榜过自己是什么派,都是别人封的。所谓流派,就是经过无数人的效仿,得到了大家的承认。流派流派,不流无派。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各自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因此,梅兰芳“梅派”艺术的美,可算作是一种“规范式的美”,一种“范本美”。通俗地说,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真水无香”,是“中和之美”。

(摘自“人民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 凡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绝对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无论男女,不分贵贱,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摘自《新民晚报》)

② 梅葆玖在2012年两会上提出以动漫作为手段,让《霸王别姬》、《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动漫的形式呈现。“我的想法是,把戏曲内容以及好的剧目,通过动漫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幼儿、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喜欢”。在2015年的两会上又提出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让传统戏曲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老百姓共享国之瑰宝的文化精髓。(摘自腾讯网)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由于梅兰芳去世以及“文革”的原因,“梅派”艺术曾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经过梅葆玖的艰苦努力,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

B. 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他虽然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

C. 梅葆玖始终严格遵循着父亲的教诲,因而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所以对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他并不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

D. 梅葆玖爱惜人才、热忱无私,只要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总是知无不言,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梅葆玖的革新反映了传统京剧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尴尬处境。

B. 在梅葆玖看来,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演员,唱京剧也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否则观众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就不会来了。

C. 中国戏曲讲究“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只要保留一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应能很好传承京剧艺术。

D. 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呈现出“中和之美”。

E. 为了维护梅派艺术的兴盛局面,梅葆玖在两会中积极倡导以动漫的形式呈现《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现代传播手段传播传统戏曲。

3.关于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主张“移步不换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C 2.BD 3.①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 ②这一观点在文中表现为梅葆玖坚持梅派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又不断革新;反对片断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 ③这一观点体现了梅葆玖坚持传统,继承经典(传统),却绝不拘泥、保守,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 ④这一观点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启发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应该坚守传统文化的本色本味,同时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在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上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永葆青春。 【解析】 1.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他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是针对维护梅派“正统”而言的,不是父亲教导的结果;“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他并不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则是针对“守住京剧艺术的根”而言的。“严格遵循着父亲的教诲”理解也有误,原文是“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 2.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最恰当的”“两项”。A项,“反映了传统京剧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尴尬处境”理解错误,应为表现梅葆玖在艺术上的创新。C项,说法绝对。E项,“为了维护梅派艺术的兴盛局面”理解错误,应为“让传统戏曲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老百姓共享国之瑰宝的文化精髓”。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关于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主张‘移步不换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依据“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坚持传统,继承经典,却绝不拘泥、保守,这就是梅葆玖”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对这一观点做出自己的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本次全国人大会议将审议、表决民法总则草案,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大事件。舆论对此 总体上反应正面、热烈,但也有一些人泼冷水,其中“操之过急”论、“条件不成熟”论都 比较典型。众所周知,民法是离老百姓最近的法律,一个人一辈子都可能沾不到刑法的边, 但每个人却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民法当中”。 

一个国家只有民法完善了,并让它在社会生活 中发挥主导作用了,依法治国才算真的落到了实处。 中国1986 年通过了民法通则,至今30 年过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个人 生活的维度前所未有,各种权利意识不断觉醒,完善民法因此成了当务之急。这一立法的浩 大工程无疑具有历史意义,它既契合了中国改革开放近40 年所形成的社会权利关系面貌, 也将对未来中国法治的进一步演进打下坚实基础。 世界上的立法没有一次是“百分百成熟”的,也几乎不可能管住立法之后长时间里的全 部社会实践,否则的话,宪法就不会有修正案,各种法律也就不需修订了。有人批评对编纂 民法总则草案泼冷水的人说,没有民法的时候,他们说中国不重视法律;真的修民法总则了, 他们又嫌修得太快了,质疑其质量。总之,怎么都无法让他们高兴。中国是不是很需要一部 完整的民法典?回答无疑是肯定的。那么国家就应致力于民法典的编纂和施行,这当中如果 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是应当全力克服的,而不应把它们作为推迟民法典修订的理由。 民法总则针对了今天中国社会的大量关切,比如父母子女之间的抚养、赡养关系,胎儿 权利,保护见义勇为的行为,保护个人隐私,网络世界的一些权利义务关系等等。绝大多数 老百姓对有一部民法典来保护他们的权利充满期待。除了强大的需求,中国的立法能力经过 这么多年的发展,应当说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司法界积累了大量实践 经验和理论总结,说今天的立法者可能“胜任不了”这一重任,很难理解这样的担心究竟是 从何而来的。 推动依法治国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真的围绕这一原则行动。法律编纂过程中,大家就应当为它在通过后形成权威提供各种支持,包括参与具体法律条文的讨论,宣 传法典的意义等。

几乎可以肯定,未来的历史将高度评价民法典对中国社会建设所发挥的作 用,全体中国人都是这一大事件的参与者,实践者。 多元社会里的声音也难免是多元的,但是像电信取消漫游费这样的事情,立刻有人质疑 这可能会让公众“更费钱”,或者质问为什么不取消流量费,这样的奇谈怪论实在不值得尊 重。围绕很多严肃事情的讨论不至于这么荒诞,但是上述荒诞的例证在提醒我们,什么才是 讨论的建设性逻辑。这是中国当下的一个重大问题。 

(摘编自单仁平《盼望民法典是中国社会的真实心态》)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法是离老百姓最近的法律,一个人一生都可能与刑法无关,但却在每一个生活环节中与民法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B. 审议民法总则草案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大事,只有民法完善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依法治国才算真正落实。

C. 三十年来,随着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个人生活维度前所未有、各种权利意识不断觉醒,中国完善民法已成当务之急。

D. 民法典这一立法工程,既契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权利关系面貌,也将对未来中国法治的进一步演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民法总则针对了在保护见义勇为、保护个人隐私、网络世界的一些权利义务关系等方面的关切从而让多数百姓期待。

B.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立法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中国司法界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能够胜任修订民法典重任。

C. 推动依法治国需要社会成员围绕这一原则展开行动,在法律编纂中,需要大家为它在通过后形成权威提供各种支持。

D. 展望未来,未来历史将可能高度评价民法典对中国社会建设所发挥的作用,全体中国人都是这一事件的参与者、实践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次全国人大将审议、表决民法总则草案,舆论对此总体上反应下面、热烈,但也有“操之过急”、“条件不成熟”的评论。

B. 世界上的立法没有一次完美无缺,也几乎不可能管住立法后的全部社会实践,这就要求相关法律要适时修订或修正。

C. 民法编纂过程中,人们应当通过参与具体法律条文的讨论,宣传法典的意义等形式为它在通过后形成权威提供支持。

D. 多元社会里的声音也难免是多元的,所以像质疑电信取消漫游费或质问为什么不取消流量费属于讨论建设性逻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华东师大二附中应届毕业生孙恺文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面试时有一段精彩的问答。

问:列出上一年里你最喜欢的几部著作。

答:《论语》、《诗经》、《鲁迅短篇小说选》、《2000年民歌集》。 

问:列出你经常阅读的印刷物或电子出版物。

答:《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维基百科全书》、《法国世界报》。

问:列出上一年里你最喜欢的电影、表演、展览会、音乐会及各种演出。

答:《哈姆莱特》、两部易生戏剧、《超级笨蛋》、《埃及博物馆》、《卢浮宫》、《血钻》、《无间道风云》、《卢旺达饭店》、《阳光小美女》、《辛普森一家》、《越狱》。

材料(二)

“在我面试(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那一组,我问了所有学生一个共同的问题:读过些什么书?但他们给出的答案让我太失望!所有学生报出的书名要么与教材相关、要么是老师规定的、要么就是四大名著,只有一个学生的答案超出了四大名著的范畴:《悲惨世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1)画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2)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在1970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吃粗粮有益健康。”过去,   ,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营养学家认为粗纤维吃多了,   ,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直至1970年,欧美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   ,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粗纤维的概念已不适用,因而将这一名词废弃,改称膳食纤维。

 

查看答案

下面文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过去80年,物理学家一直未找到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的证据。

基本粒子分为费米子和玻色子,都有反粒子。

但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种反粒子就是自身的马约拉纳费米子。

中国科学家率先观测到了在拓扑超导体涡旋中存在马约拉纳费米子的重要证据。

费米子和它的反粒子脾气完全相反,无法同时出现。

这个发现或将使人类进入拓扑量子计算的时代。

A. ②③⑤④①⑥

B. ①④⑥②⑤③

C. ④①②③⑤⑥

D. ②⑤③①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