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比较理想的合格读书人,或许就要像诸...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比较理想的合格读书人,或许就要像诸葛亮一样,在南阳躬耕陇亩,对天下大事也要了如指掌,预备好应对的策略。 ③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出山辅佐君王,行道于天下。 ④,这不意味着准备好了就要争取出山, 一面做好准备,又不能刻意去争取。 对读书人来说,“天下士”就是永远以天下为己任,天下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出来,出来就要能做事。 

 

 

 

 

 

 

 

A

尽管

\

但是

也可

B

尽管

\

一旦

不过

而是

因为

C

不管

\

如果

但是

不仅

D

\

还应

也许

不过

但是

因为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考生应先浏览语段,把握整体内容,然后依据关联词的搭配和句间的关系进行排除。①处由“也要了如指掌”中的“也”排除C项,②处A.B.D均可,但A项“也”与“也要了如指掌”有重复之嫌,B.D更恰当;③处表示假设,B项更恰当。进一步通过④、⑤、⑥处的选项对比,可以看出B项最恰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韩国乐天集团自签署供地协议后,中国游客抵制韩国的声音就此起彼伏,鉴于目前的情势,不少旅行社下架了赴韩国的旅游产品。

B. 改善就业率不是简单的追市场、设置热门专业,更不是让学生“被就业”,而应该更新高校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C. 朗读不仅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更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央视《朗读者》以其精美的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好评如潮。

D. 2017年高考加分政策在 2014年和2015年连续瘦身的基础上再次大规模瘦身,这使得自主招生成为高考录取前获得加分的最珍稀的途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但一场小雨却不期而遇,淅淅沥沥,既洗去了笼罩在宜宾的雾霾,也带给人们清凉滋润的感觉。

B. 带着沉甸甸的提案,带着人民的嘱托,“两会”代表们齐聚北京,就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道民生之盼,谋发展之道。

C. 每站列车发出后,都会有旅客咨询各种问题,“最美列车值班员”刘卉总是满脸微笑,不厌其烦地解答,带给旅客细心温暖的服务。

D. 国际人权治理,需要的是来自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建设性的正能量,应该摒弃的是美国颐指气使的老做派。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短命的生物印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用比喻手法来描写两岸形状且不知其来自哪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强调从师学习不必在乎别人比自己是长还是幼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本词大约写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因党争被贬,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时。②〔梅花〕〔尺素〕代指远方的问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上阙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语双关,不仅写出了月色暮霭的凄婉迷茫,更写出了词人的失意怅惘。

B. 上阙中“桃源望断无寻处”,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追求美好理想却在现实难以实现的无奈叹息。

C. 上阙中,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前面用“可堪”二字领起,表现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坚毅。

D. 下阙中,借“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表达了词人在被贬途中收到来自远方的问讯时,感到了些许慰藉。

E. 下阙中,“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寄托了词人不愿流落异乡、想有所作为的愿望。

2.有人认为“砌成此恨无重数”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词,赏析词中包含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石闵字永曾,虎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其先汉黎阳骑都督,累世牙门,勒破陈午于河内,获瞻,时年十二。长而勇悍,便弓马,临阵不顾。勒奇之,曰:“此儿壮健可嘉”,命虎子之。历位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闵幼而果锐,虎抚之如孙。及长,身长八尺,善.谋,勇力绝人。虎即位,封为修武侯,历位北中郎将。虎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

永兴元年闰月,司徒申钟、司空郎暗等四十八人上尊号于闵,僭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号称大魏,复姓冉氏。追尊祖隆元皇帝,考瞻烈祖高皇帝。尊母王氏为太后,妻董氏为皇后,子智为皇太子。以司马李农为太宰,诸子皆封为县公。新兴王祗闻石鉴之死,称尊号于襄国,改元永宁。石祗遣相国汝阴王石琨帅众十万伐邺。六月,进据邯郸。闵尽众拒之,琨军大败。二年三月,闵攻襄国百余日,祗怯,乃去皇帝之号,改称赵王。遣太尉张奉乞帅于慕容俊。中军张春请救于姚弋仲。三月,祗相国汝阴王琨自冀州救祗,弋仲复遣子襄帅骑三万八千,隽遣将军悦绾帅甲士三万,劲卒十三万,四方攻之,祗冲其后,闵帅大败。闵与十余骑奔还邺,祗使刘显帅众十万,追奔伐邺,闵尽众出战,大败之,追奔至于阳平。显惧,密使请降,求杀石祗为效。四月,刘显杀祗,及其丞相乐安王炳、太保张举等。遣拜显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祗、炳皆虎之庶子也。七月,刘显称尊号襄国。三年二月,刘显帅众伐常山,太守苏彦告难,闵师八千救彦,败显于常山,追奔及于襄国。显大将军曹伏驹开门为应,遂入襄国,诛显及其公卿以下百余人,焚襄国宫室,迁.其民于邺。

三月,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击之,与慕容恪遇于魏昌城,恪方阵而前,闵众寡不敌,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溃围东奔,行二十馀里,马无故.而死,遂为恪所擒,送之于蓟。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敢妄称天子?”闵曰:“当此天下大乱,尔曹人面兽心,尚欲纂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耶?”俊怒,鞭之三百,遣慕容评帅众围邺。五月,送闵于龙城,告廆皝庙而杀之。邺中饥,人相食,虎时宫人被食略尽。冉智尚幼,蒋干遣詹事刘猗,奉表降俊。八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开门降评。蒋干悬缒而下,奔于仓垣。评送闵后董氏、太子智、大尉申钟及诸王公

卿于蓟。初、慕容俊斩闵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木悉枯,蝗虫大起。自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雨雹,是岁太和八年也。

(选自《十六国春秋·石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谋,勇力绝人   善:擅长

B. 迁其民于邺       迁:徙居

C. 慕容俊已克幽蓟   克:制伏

D. 马无故而死       故:原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它亦可指武将、将军名号、官署名称。

B. 古代称黄河为河,黄河以南称河内,黄河以北、以西为河外。这些是按黄河的大体位置来分的。

C. 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有四种:尊号(徽号)、谥号、庙号、年号。

D. 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始设,周沿袭,“公”是周封爵之首,“卿”是古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石闵本姓冉因为被石虎收养才改名,长大后在谋略、勇气和力量方面都超过一般人。在石虎上位后,备受重用,后来石虎在昌黎被打败,石闵却因保全了军队,声名大振。

B. 永兴元年闰月,司徒申钟、司空郎暗等四十八人奏请石闵称帝,石闵也在南郊超越职权称帝,号称大魏,恢复姓氏为冉,石闵追加他的父亲为祖隆元皇帝。

C. 石带领军队与慕容恪作战因为势单力薄,他被慕容恪抓住以后,被送慕容俊那里后,慕容俊责备石闵没有能力却敢乱称天子,石闵为自己申辩,却被处以鞭刑。

D. 石闵死后,邺中闹饥荒,出现了吃人现象,在慕容俊斩杀石闵的遏陉山,山左右有约七里树木枯死,蝗虫成灾,甚至七个月不下雨,慕容俊祭祀石闵那天才下冰雹。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闵长而勇悍,便弓马,临阵不顾。勒奇之,曰:“此儿壮健可嘉”,命虎子之。

(2)闵曰:“当此天下大乱,尔曹人面兽心,尚欲纂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