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摸鱼儿·雁丘 【金】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摸鱼儿·雁丘

【金】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1.词作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

2.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1.词作塑造了大雁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形象。 2.(1)衬托。“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2)用典。“招魂楚些何嗟及”写招魂无济于事:“山鬼暗啼风雨”写山鬼枉自悲啼。以上两句借《楚辞》之典写殉情大雁的真情永垂不朽。(3)对比。“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后葬于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作者对殉情大雁的礼赞。(4)直抒胸臆。“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四句直接抒发词人内心的情感,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诗歌中的形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准确概括为,词作塑造了大雁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形象。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手法赏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手法的效果,例如本诗衬托。“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国以远      鄙:以…为边邑

B. 又欲其西封    肆:肆意

C. 赐我先君      履:践踏。

D. 师进,于陉    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其无礼于晋     夹辅周室

B. 夜缒出         昭王南征不复

C. 失其所         楚子使师言曰

D. 还也         君问诸水滨

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和理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顶是

A. 甲文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B. 乙文通过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既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

C. 乙文中楚王派出的使者面对管仲和齐桓公疾言厉色的质问,否认了周昭王的死和楚国有任何关系,不卑不亢,见机行事,从而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D. 两篇文章都体现了《 左传》 长于叙事,兽于记述辞令,讲究谋篇布局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左传》 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

5.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之前的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预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节选自《祝福》)

1.小说对四叔书房陈设的描写有何作用?

2.小说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开头来写,采用了什么手法?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概括文中“我”的形象特点。

4.在选段的画线句中,祥林嫂为什么要问我关于灵魂有无等三个问题?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足不容忽视的一条,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

感此,提倡简练为文,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也许并不算得多余。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内容充实,词句做到“无可削,不得减”,这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

B. 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那写文章就容易做到繁简适当。

C. 对生活的提炼不够,以及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是文章有“水分”的原因。

D. 虽然文章是辩证地看待写文章的繁与简的问题,但选段主要是提倡简练为文。

2.下列选项中的比喻,解说不正确的· 项是

A.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比喻文章的繁简要视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而定。

B. “水分”比喻“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即把文章刻意拉长。

C. “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比喻读拖沓累赘的文章使人吃力头疼。

D. “顺风行船”比喻读大师们的名著让人轻松畅快,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3.画线句中的“提炼”包含哪几层意思?请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根据这首诗前三组诗句的内容和修辞,在画线处续写两组诗句。

微风

微风发出轻轻的呼唤/吻她淘气地搅碎的涟漪;

西天的云霞紫光灿烂/ 被落日吻得羞红了脸;

火焰毕剥地窜过树干/为了痛吻另一朵火焰。

而杨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那蝴蛛,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种“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                                         

① 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己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

② 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

③ 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

④ 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

⑤ 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⑥ 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

(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