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念之         顾:只是

B. 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 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    孰:熟悉

D. 畏廉将军哉            独:难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蔺相如以口舌为劳  见欺

B. 相如车避匿  赵使者蔺相如

C. 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  左右欲引相如

D. 吾念之  相如召赵御史书曰

3.下列句子加点字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璧归赵

B. 不知将军之至此也

C.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左右欲相如

4.对“所以”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①②④/③⑤    B. ①③⑤/②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②⑤

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C 2.C 3.C 4.D 5.(1)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德啊。 (2)蔺相如坚决 阻止(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内文言词汇掌握情况,解答时可将所给句子分别代入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再推知加点字的含义。C项,“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结合上下文翻译,意思是“你认为廉将军与秦王谁更(厉害)?”“孰与”构成文言文固定句式“比……怎么样”,孰:哪一个。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C项,两个“去”均为动词“离开”的意思。A项,前一个“徒”,副词,仅仅、不过;后一个“徒”,副词,白白地。B项,前一个“引”,动词,牵拉;后一个“引”,动词,引进。D项,前一个“顾”,副词,只是;后一个“顾”,动词,回头。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例句中“羞”是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把……当作羞耻的事。C项,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把……放在前面。A项,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好。B项,宽:形容词作动词,宽恕、宽容。D项,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所以”的用法,在文言文中,“所以”属于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翻译方法:其一,表原因,可译成“……的原因”;其二,表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方式,或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成“用来……的方法(人、东西等)。本题所选句子中,①③④表原因,都可以译为“……的原因”,②⑤译为“用来……的(方法、人)”。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有:(1)“者……也”判断句;“所以”,……的原因;“亲戚”,古今异义词,父母兄弟,统指亲人;“徒”,只是。(2)“固”,坚决;“孰与”,与……比哪个厉害。 参考译文: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调转车子避开他。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这样退让的原因,因为以国家的利益为先而以个人恩怨为后啊!”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蔺相如和廉颇终于和好,成为同患难共生死的好朋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B. 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C. 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D. 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 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有时也指贬谪、放逐。如“左迁”。

B. “表”古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表有分条陈述之意,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C. 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 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千里,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作战勇敢,屡有功勋,被任命为安西副都护,后被授予御史中丞等职务。

B. 突厥首阿布思先率众归附唐朝,被赐李姓,名献忠,其部落隶属朔方军,后划归幽州管辖时又私自叛逃,程千里奉命率兵讨伐他,在葛禄的帮助下将其缉拿归案。

C. 安禄山叛乱的时候,程千里奉诏在河东招兵买马,被任命为河东节度副使和云中太守,后又改任他职,多次击退叛贼的进攻。

D. 程千里在与贼将蔡希德决战之时,因吊桥坍塌而失足被擒,但他不为所诱,坚守气节,终遭蔡希德杀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剃头匠李莲英

海飞

李莲英在王家井开了一家剃头铺。李莲英的剃头手艺是一流的,但是令李莲英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父母给自己取了一个大太监的名字。李莲英的手艺好,出手快,收费低,所以剃头铺里总会排起长队。铺子不大,坐不下那么多人,于是铺子外也会排起长队。 

李莲英喜欢讲笑话。他讲笑话的时候总是不动声色,有许多笑话要待客人剃完头正在洗头时才回过神来,于是哈哈笑出声来。李莲英说别笑别笑会喝水的,客人照笑,水照样流进嘴里。客人喜欢来他的剃头铺,客人们说李莲英剃头好,又能听免费的笑话。

李莲英已经四十岁了,还没有老婆。许多人问李莲英你为什么还不讨老婆,李莲英说,皇上说了小李子不许讨老婆,小李子讨老婆就要开除出宫。于是大家都笑,但是谁都知道李莲英看上了镇西的寡妇王翠莲。有小道消息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王翠莲偷偷溜进了李莲英的剃头铺,情意绵绵地送给李莲英一双布鞋。

那天黄昏下着雨,有一个小个子撑着油纸伞,他站在剃头铺门口,对李莲英说,我想请你去给一个病人理发。李莲英收拾了东西说,好的。李莲英跟着那个人正要走,阿三来剃头。阿三说李莲英你去干什么,李莲英说我去给一个病人剃头,很快就回来。李莲英给那个病人剃了头,那人已经病了一年,一直没见好。李莲英剃完了头,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问就回来了。李莲英回来给阿三剃头,阿三说李莲英你怎么去了那么久。李莲英说,路很远。阿三说那个病人在哪儿?李莲英说,袁家,在袁家。

日子还是不紧不慢地走着,镇上总会在平静的日子里发生一些事情,可以让小老百姓们评头论足一番。比如说,几天前一个越狱一年的地下党员被抓走了,而且不久就被枪杀;比如说,地下党是被人出卖的,那个人领走了很大一笔赏银;再比如说,李莲英突然变得不爱说笑话了。有人问李莲英为什么不说笑话,李莲英叹了口气说我的笑话讲完了。

有一天,阿三又来李莲英这儿剃头,还刮了胡子。剃完头,李莲英搀扶他在墙边的椅子上坐下来。那天李莲英的兴致特别好,讲了许多笑话,客人们又开始开怀大笑,又开始在洗头的时候一不小心喝了水。阿三也一直在微笑着,但是阿三什么也没说。那天黄昏李莲英关店铺的时候,阿三还是那么微笑着坐着。李莲英说,阿三,我要关门了。阿三没理他。李莲英笑着说,既然你赖着不走,那么我也就不关门了,反正这店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小老百姓们突然又有了一个让他们评头论足的故事。他们在说剃头匠李莲英突然失踪,同时失踪的还有他简单的剃头工具和镇西一个叫王翠莲的寡妇。这多少有了那么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味道。让他们津津乐道的另一件事是李莲英居然连店铺的门也没关,店铺里坐着一个叫阿三的人,他对每一个前来看热闹的人报以热烈的微笑,但是一言不发。后来人们终于发现,他早已死了,他的喉咙上被剃刀割了很深的口子,但是很难发现刀痕,就连一滴血珠也没有发现。再后来,在王家井流传了这样一则传闻,阿三家里,有许多钱,据说那些钱是出卖一个地下党员的藏身地点而得来的赏银。

李莲英从此再也没有在王家井出现。几十年后一张报纸上说,西塘小镇上有一个剃了几十年头的老剃头匠,喜欢讲笑话。他和老婆养着一个瘫痪在床的老太太。他们很孝顺这位老太太,而这位老太太不是他们的亲娘,这位老太太是一位烈士的母亲。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却富有张力,明线暗线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使人读起来如云里雾里,留下很多悬念。

B. 客人喜欢来李莲英的店铺,因为他剃头手艺好收费低,还能免费听笑话,所以铺里铺外总会排起长队。

C. 小说运用白描手法,十分精炼地勾勒了剃头匠李莲英的形象,同时也运用了不少伏笔,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D. 李莲英非常热心,当他得知越狱逃跑在家里病了一年的地下党员要理发时,连忙放下手头的活计,不顾路程遥远立刻前去,并在后来与老婆一起赡养烈士的瘫痪母亲。

E. 剃头匠李莲英与镇西的寡妇翠莲早就有私情,恰巧在阿三死的那天,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连店铺的门也没关就突然失踪,留给人们一个品头论足的故事。

2.李莲英喜欢讲笑话,可他为什么“突然变得不爱说笑话了”?后来为什么“兴致特别好,讲了许多笑话”?

3.有人说,阿三死后李莲英突然失踪故事就已结束,最后一段补叙纯属多余,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囊括万殊成一相

王琪森

海派书法在历史转型、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的综合因素下应运而生,也决定了其文化精神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相对应。上海由此成为全国书法家群雄逐鹿之地和名家荟萃之城,先后汇集了赵之谦、蒲华、吴昌硕、陈宝琛、高邕、沈曾植、朱祖谋、康有为、曾熙、李瑞清、赵叔孺、于右任、沈尹默、马公愚、刘海粟、潘天寿、钱瘦铁、张大千、王蘧常、来楚生、谢稚柳等一批书法大家,成为全国书法界的领军团队,由此成就了近现代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峰。

海派书法的文化精神是开放融通、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其笔墨形态是多元的,风格取向是多方的,创作理念是多维的,流派成员是多家的。前海派书法领袖赵之谦的古朴奇逸,后海派书法领袖吴昌硕的雄浑恣肆,其后吴湖帆的典雅妍美、马公愚的格古韵清、张大千的奇拙畅朗、沈尹默的秀丽雅致等,他们都各自取法不同,师承有别,笔法各异,从而真正体现了海派书法的笔展多姿、艺兼众美,和而不同、变亦通达,既有吴越文化崇尚精湛的流风艺韵,亦有海派文化追求卓越的时代属性。

海派书法的崛起,还标志着古典书法的终结、现代书法的开端,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海派书法唯才是举、唯艺是尊、唯派是立,因而其艺术特征是多元组合、多派融合的大格局、大气派。唯其如此,海派书法具有了现代艺术流派所具有的社会理念、审美意识及艺术觉悟。客观地讲,海派书法风格最后的确立及艺术影响的最大辐射,吴昌硕无疑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他的书法、绘画、篆刻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和整体性的创新。这位开宗立派的前贤,以领军人物的人格魅力、大师的创造能量,参与了海上题襟馆书画会、豫园书画善会的组织领导工作,成为海派书法家的一面旗帜。更突出的是他以那种雄浑苍劲、豪放郁勃、格古韵新的笔法墨姿,获得了海内外艺界的推崇,不仅整体提高了海派书法的历史地位,而且确立了海派书法的品牌效应。

纵观中国书法艺术史,也许没有一个流派像海派书法那样在艺术的抉择上如此广采博取。因此,考评海派书法的笔墨谱系,其艺术特征如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所说——“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如以赵之谦、吴昌硕为领衔的金石系,以康有为、李瑞清为领军的碑学系,以吴湖帆、沈尹默为代表的帖学系,以张大千、唐云为标杆的创新系等,均能“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多系并重、多家弘法,使海派书法具有了笔墨原创性与风格建树性,具备了属于书法本体的线条形态、笔法语汇和多元取向。海派书法的这种群体追求,“追慕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的创造境界,打造了海派书法笔墨谱系的辉煌和风格系列的经典。

书法艺术,从宏观上讲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从微观上讲是人的精神情操、文化修养的积淀与显示。因此,书法是东方艺术精神的象征。正是以此为参照,海派书法群体有一个值得确认的史实,即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完善的智能结构。唯其如此,才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乃至文化史上特殊而难得的大师高地和人文景观。

                             (选自201510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没有一个流派能像海派书法这样在艺术的抉择上如此“海纳百川”,广采博取,其艺术特征可谓“囊括万殊成一相”。

B. 在综合因素下产生的海派书法,可以让人感受到海派书法家的社会理念、审美意识和艺术觉悟。

C. 吴昌硕以其实现全方位突破和整体性创新的书画,篆刻作品,加之他积极有效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海派书法风格最后的确立及艺术影响的最大辐射,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

D. 海派书法,作为一个地域性艺术概念的界定和历史风格谱系的确立,在于其主体属性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文化精神、艺术特征和群体追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海派书法唯才是举、唯艺是尊、唯派是立,打造了海派书法笔墨谱系的辉煌和风格系列的经典,成就了多元组合、多派融合的大格局、大气派的艺术特征。

B. 在开放的文化精神引导下,海派书法不恪守一家一派,不囿于一门一户,不局限于一招一式,而是博采众长,兼取百家。

C. 书法是东方艺术精神的象征,因此书法艺术既是人的精神、情操、文化修养的积淀与显示,也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

D. 吴昌硕以雄浑苍劲、豪放郁勃、格古韵新的笔法墨姿,获得了海内外艺界的推崇,不但整体提高了海派书法的历史地位,而且确立了海派书法的品牌效应。

3.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派书法开放融通、兼容并蓄、不拘一格的文化精神与其城市精神一致,上海便成为全国书法家群雄逐鹿之地和名家荟萃之城。

B. 书法领袖赵之谦、吴昌硕的书法笔展多姿、艺兼众美,和而不同、变亦通达,既有吴越文化崇尚精湛的流风艺韵,亦有海派文化追求卓越的时代属性。

C. 海派书法之所以具有笔墨原创性与风格建树性,以及属于书法本体的线条形态、笔法语汇和多元取向,是因为其书家多系并重、多家弘法的群体追求。

D. 海派书法家都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完善的智能结构,才形成了书法史乃至文化史上特殊而难得的大师高地和人文景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教材有一个内容是“动物的生命周期”,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历程。我县小学生也和很多城市的小学生一样,在老师要求下养起了蚕宝宝,我县桑树少,而且现在还未长出叶子,而杭州、成都等各大城市也闹起了“桑叶荒”。有人计算,以杭州为例,四年级小学生2万多人,如果每人养10条,蚕宝宝就得20多万条。家长们抱怨:所有的孩子都养蚕,哪里去找那么多桑叶?而且孩子小,哪里会喂养?全是家长代劳,尽给我们添负担。但老师们则认为养蚕是相当有好处的,而且每个孩子都应该参与。孩子们觉得养蚕挺有意思,天天去观察蚕的成长。此事经几家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热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社会生活,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某公司的组织框架结构图,请把这个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