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2)自引而起,绝袖
(3)秦王还柱而走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函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秦王还柱而走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秦武阳色变振恐
3.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愿大王少假借之 少:稍微。
B.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发:发放。
C.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举起。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B.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而乃以手共搏之
C. 愿大王少假借之 群臣怪之
D. 而乃以手共搏之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又前而为歌
A.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荆轲和而歌
A. 又前而为歌。
B.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C.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对下面几篇文章的标题作两次筛选,每次选出不同于其他几篇的一项第一次选 ( ) 第二次选 ( )
A. 《赤壁之战》 B. 《唐睢不辱使命》
C. 《窦娥冤》 D. 《邹忌讽齐王纳谏》
E. 《荆轲刺秦王》
5.对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太子和宾客都“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非常悲壮的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 “为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歌声,创造了悲怆的氛围。
C. “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 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流星雨”下定义。
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①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摩擦。
③流星雨发出的光亮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
④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3月22日,在北京出差的老王得知消费税调整,给家里打电话,女儿蓉蓉接了电话。老王对蓉蓉说:“蓉蓉,我现在跟你妈妈联系不上,等妈妈回来你告诉她,新消费税出台了,排气量在3.0以上的轿车要涨4%,4月1日以后这类轿车可能要一下子涨一两万元,上个月我跟你妈妈去订购了一辆别克君威3.0L豪华型,让你妈妈今天就带上订单去经销商那儿把车子提出来,千万不要误事。”蓉蓉接完电话要去上学,就写了一张留言条给妈妈。
请你根据老王的电话内容,代蓉蓉拟写这张留言条。要求:格式正确,措辞得当,语言简洁,不超过40字。
提示:格式包括称呼、落款、日期,语言要简洁,突出内容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玡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以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节选自《南齐书•虞愿传》)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 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 虽数忤旨,而蒙赏赐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 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 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 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 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3.结合全文,你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 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 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
D. 剑坚,故不可立 拔坚:坚固、锋利。
2.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秦武阳色变振恐 B. 轲既取图奉之
C. 图穷而匕首见 D. 使工以药淬之
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左右欲兵之 C.不得持尺兵
B. 不及召下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简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顾”“笑”“前”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