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创文”宣传活动策划方案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创文”宣传活动策划方案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的意见。

B. 您所托为令郎辅导高考作文之事,在下一定鼎力相助,竭尽所能,不负重托。

C. 商务印书馆刚出版了拙著《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D. 欣闻您老即将米寿,祝您马齿徒增,健康长寿,期待着您的白寿、茶寿大庆。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垂询”乃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含尊敬对方之意。B项,“鼎力相助”乃指感谢别人。 D项,“马齿徒增”为谦称,指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副教授付昊桓介绍,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发布短短一年的时间,已经有5项研究成果入围“戈登·贝尔”奖提名,几乎占据了总入围应用的半壁江山。

B. 金砖国家紧紧抓住发展这条主线,不仅造福五国人民,也给世界提供了解决温饱、安全等问题的治本药方。

C. 2017年6月25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牵头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将率先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对开。

D. 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早在2015年年底就举行了奠基仪式,因为各种原因,至今仍未动工,巴育总理已使用临时宪法44条赋予的“绝对权力”,来解决中泰铁路合作项目面临的法律障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觥筹交错的背后是庸俗酒桌文化浸淫,吃喝无度的背后是作风问题泛滥,闲谈闲话之间反映出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状态、价值取向和党性修养。

②本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伴随文化市场的扩大和宗教复兴运动的盛起,一些原已销声匿迹多年的帮会借助于宗教的外形沉渣泛起,重新显现于社会舞台。

③有的领导干部对下属阳奉阴违,容不得异见,听不得旁音,总以为搞“一言堂”就能树立起尊严。

④蔡英文上台一年来,国际上,所谓“邦交国”纷纷和台湾“断交”,岛内抗议之声此起彼伏……所有精心遮掩的真相和矛盾一并爆发,内外交困,四面楚歌

⑤正在建设中的武汉绿地中心大楼,建成后总高度将达636米,将超过目前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在全国摩天大楼中独占花魁

⑥中国乒乓球技术先进、后备人才众多,不管是奥运会还是世乒赛,几乎都能凯歌高奏、折戟沉沙,把所有奖杯收入囊中。

A. ③⑤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勾勒出阿房宫占地之广,还表现了建筑高耸的气势。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醒统治者要任用自己的亲信将领来把守剑门关。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一句“________________”将月影下摇曳生姿的竹柏描绘得栩栩如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B. 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C. 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麇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

D. 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入。

E. 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 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 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 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 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C. 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 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 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 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 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4.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