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调查表明:相较持续火爆的住宅...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调查表明:相较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②因大片住宅楼空置,街道万人空巷,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地区被称为中国最大的“鬼城”。

③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肩头不可推卸的使命、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画家、诗人联手打造的“扬州好人”画像配诗展在扬州文化馆展出,参观者不绝如缕

⑤杨教授开发的这套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使我们工作效率大幅度地提高,真可谓如虎添翼

⑥户籍制度改革牵扯到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利益,绝不可能一挥而就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①⑤⑥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①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②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典等盛况。望文生义; ③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 ④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声音思绪等悠长不绝。不合句意; ⑤如虎添翼:形容得到了有力的帮助,强者变得史加强大,恶者变得更加凶恶; ⑥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才思敏捷。不合句意。应改为“一蹴而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作者认为即使那个人比自己小,只要懂得道理比我早,就应该向他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王安石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二江:宋代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②西纣王的叔父箕子路过殷商旧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作诗《麦秀歌》。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题目中的“怀古”标明了这首诗的题材,“金陵”是地名,今指南京。

B. “霸主”句是写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只身匹马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C. “东府”句虚实结合,写现在的金陵东府,将来可能只剩几间佛寺。

D. “后庭”化用了唐朝杜牧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E. 宋诗常以议论入诗,这首诗也如此,夹叙夹议,增添了诗歌的理趣。

2.全诗分为几层?各表达了诗人什么俗人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纯,字希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

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承受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B.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C.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D.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倭,文中指倭寇。指14至16世纪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

B. 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 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D. 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已、石星。

B. 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

C. 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D. 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2)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态,凭借“互联网+出行”,迅速成为城市发展和公众出行中的时代风向标。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6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040万辆攀升至1.9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却从6.7亿辆,急剧下降至3.3亿辆。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而随着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专家认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缓解城市交通出行难问题》)

材料二:

近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摩拜单车共同发布的《2017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共享单车运行一年来,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3300次。这相当于减少了碳排放量54万吨、减少了17万辆小汽车一年的出行碳排放量,或这一年多种了3000万棵树,或减少了45亿微克PM2.5,或节约了4.6亿升汽油。

从所有权的让渡到使用权的共享,共享经济的方式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效率,为减少城市资源浪费、节约城市空间、促进绿色低碳出行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

材料三: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乱停乱放,责任不在车,不在共享单车模式,而在骑车的人,在城市管理。

政府要积极主动介入,做好服务工作。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的创业行为,引导企业在实现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公民素质,为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把共享单车纳入城市网格化体系,规范管理,防止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怪圈,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开放公共停车场所,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企业要主动作为。注重调研,面向市场,技术平民化,不断满足社会更高需求。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大投入,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加强行业市场管理,建立诚信制度和激励机制,实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市民是共享单车的直接受益者,要身体力行,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摘编自刘四建《共享单车需共治》)

材料四:

专家指出,重拾共享精神,首先需要理解“使用而非拥有”的理念,正确认识共享与私有、共有的关系。在共享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的是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闲置的社会资源只有得到更广泛地分享才能获得效益。“要让分享成为一种习惯,在分享中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倪素香说。

在李伦看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共享经济时代,要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自由、开放、共享,首先就需要构建以信用体系为核心的共享伦理。过去熟人间的共享就是基于彼此间的信任,要让资源在全社会畅通地流动共享,就必须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以信用的约束力来规范社会各方的行为,让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与秩序,从而实现文明共享。

(摘编自毕孝斌《共享单车如何实现文明共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指出共享单车产生的形态、方式,共享单车出现的背景以及所具有的前景。

B. 材料二说明共享单车在减少城市资源浪费、促进绿色低碳出行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C. 材料三指出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就问题进行问责并说明共治才能实现文明共享。

D. 材料四指出重拾共享精神应有正确的认识,要构建以信用体系为核心的共享伦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指出,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的问题,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已经改进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

B. 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我们可以推测,17万辆小汽车一年的出行碳排放量大约为54万吨,大约相当于3000万棵树一年的碳吸收量。

C. 共享单车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而骑车的人及城市管理等对造成乱停乱放现象有一定责任。对此,政府、企业、市民要担负起各自的责任。

D. 在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对企业进行扶持及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方面,政府工作有欠缺,所以共享单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尽如人意之处。

E. 共享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任,只要用信用的约束力来规范社会各方的行为,就能让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与秩序,从而实现文明共享。

3.专家指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将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情

徐建英

我出生的鄂南地区,山高林密,各类野兽世代扎驻在深山之中,紧挨山边的庄稼跟着常遭罪,各村成立的护农小组中,父亲年轻时候就是其中的一位铳手。《枪支管理法》实施后,父亲的那杆双管猎枪被公安机关列入收缴之列,到父亲重新持证换上单管猎枪时,山下的庄稼人开始一茬茬往城里卷,山上的野兽下山无食可觅,也很少再来作孽,而父亲此时的年岁也大了。

庄稼少后,荒地多了,从前热闹的围猎随着护农小组成员一样相继老去。父亲平日里侍弄完屋檐外廊墙角的几丘菜地,余下来的时间,还是喜欢一个人柱着那支老式的单管猎枪上山转悠。只是年岁大后,从前健步杠在肩上的猎枪,如今经他柱在脚下,成了一支看起来很滑稽的拐棍。而他总是习惯说:“转转吧,习惯了咱湖村的山,转转也好。”特别是雪落的冬季,父亲每隔两日,必定在清早进山一趟。

就是这样的一个冬季,父亲遇上了那个人。

那个人,父亲时常在我们湖村周边碰到。笼着雾罩泊着小筏的湖边,袅袅升腾着炊烟的早晨,更多的时候,父亲会在密匝匝被夕阳涂得金灿灿的林子里遇到他,那些橡树,槲树,青杉,松柏什么的,平日里庄户人家司空见惯的树们,在那个人眼里像似镀过金的宝贝。有时他弓着腰,有时会曲膝半蹲着地,伴随着那个人手中的玩意儿“咔嚓”“咔嚓”的灯光闪过,有时还会哗啦啦一下跪在地下,样子庄严肃穆,像似要完成一件很重要的庆礼。再看那个人时,父亲就常常忍不着多瞅几眼,更多时会瞅他背上封得严严实实的洋玩意儿。

那年冬季的雪很大,母亲的阻止没能如愿,反而加速了父亲进山的频率——隔日一趟转成了一日一趟。

那天一大早父亲又柱他那杆老猎枪,鬼鬼祟祟地瞒着母亲从菜窖里拎出一条棉布小袋,踏着积雪穿过村口,走上了村后被雪落镶白过的南拢凹。那被大雪厚厚覆盖的山路上,一行脚印直向镶白的树林子,一股啸冷的雪风在父亲错愕的神情里吹动树条子上缀满的冰挂。

顺着那行脚印,父亲很意外地在南拢凹岔路上碰到了那个人。他立在路边,像似在等着什么,背裹里封得严严实实的洋玩意儿缀上了一层薄雪。迎着父亲错愕的目光,他对着父亲笑笑算是招呼,然后跟在父亲身后,也上了山。

父亲柱着猎枪的步子在前方停了下来,他紧了紧手中的棉布袋子,看着同时停下来的那个人,折返身向另一座山头走去。那个人在原地仅停了一下,也折转身子跟向父亲身后。

父亲再次停下来,看着那个人,柱着的猎枪在雪地上不满地跺了跺,一动不动地立在雪地上望向那个人。那个人在父亲的目视下,后退了几步,复又走上前,父亲的猎枪再次在雪地上跺了跺,一动不动地望着他。那个人停在原地半响,才背着包一步一回地绕向另一个山头。父亲站在雪地中,直见那个人在林子里只剩下一个小黑点时,才折转身向南拢凹的深山走去。

父亲在响午时柱着猎枪空着手走进家门,棉布袋中装着几粒不知名的树木坚果,他边拍打着肩上的残雪,边絮絮叨叨地唠着那个人的不是,唠那个人扰了他的好事。母亲见此很不满地在一旁接口:“就是没人惊扰你,你平素不也照样是空手回家的。”而父亲听罢,嘻嘻哈哈地笑了起。对此,我们再一次把父亲所有的举动归辔于他老小孩的心理在作梗。

这件事不久我返城找到了新的工作,应新同事约,我陪他参加一个摄影大赛的颁奖会。

在获奖作品展厅中的一角,一幅叫《深情》作品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雪地里半蹲半跪着一位老人,老人的模样慈眉善眼,在他的手伸前的地方,是一只灰色的野兔,看到老人,灰兔眼神像极了委曲的孩子,挣扎着向老人身边挪近,一旁的雪地上,一只棉布小口袋散在雪地上,几只鲜红的萝卜露出袋口在雪地中格外醒目。远处一棵枫树,被积雪压弯的树桠下,隐隐有支陈旧的单管猎枪在雪风中飘。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样子庄严肃穆,像要完成一件很重要的庆礼”,写出了“那个人”认真严肃和敬业的精神。

B. 父亲“加速了进山的频率”却依然打不到猎物,主要是因为他根本不想打猎物,而只是想重温昔日的生活。

C. 小说中多次出现了雪、树林、风等环境描写,这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又渲染了气氛。

D. 小说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由“我”来讲述故事,既让人感到可信与亲切,又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2.分析画横线句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冬季,父亲遇上了那个人”在文中的作用。

3.小说为什么以摄影大赛的一幅作品《深情》结尾?请结合全文,从艺术结构、情感表现、思想内容三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