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人评价余秋雨时说,余秋雨走出书斋,将余式抒情与历史感...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人评价余秋雨时说,余秋雨走出书斋,将余式抒情与历史感觉贯穿起来,开了一代文风,推动了一波的文化热潮。

也有人说,余秋雨只是采取了一种简单滥情的文化视角,回避了历史本身的苦难,这种历史回顾方式是有害的。

对此,你产生了怎样的思考?你对余秋雨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暑假阅读的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要求:1.自拟标题 2.不少于700
 

 

我看余秋雨 审美是主观的,从自己当下的审美出发,爱我所爱,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审美是有个体差异的;就个体而言,一生中也多有变化。更不用说,人还会被时代的审美所裹卷,身不由己陷入某种“偏见”之中。历史地看,每一种意见都是偏见。余秋雨爆红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呢?我们整个民族都刚从文化禁锢中走出,还没有走多远,公共空间里的语言表达还保留着很多僵化的东西。历史、文化、美学……这样的大字眼,我们实在是久违了。这个时候,余秋雨出现了,以他优美的文笔、深沉的哲思为断层的文化搭建了一座桥梁。这种搭建,现在来看是建立在通俗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不是学术上的搭建,而是在公共空间的搭建。大家很少见到这种文风,所以一下子喜欢上了。那么,为什么很多人现在会觉得矫情和腻味呢?很简单,时代又变了。这么说吧,如果一个孩童很纯真,这是一种自然美;但一个中年男人很纯真,就很吓人了。同样的,一个成熟的中年男人很有魅力,一个早熟的孩童却让人生厌。皱纹在少女的脸上是很丑的,但在老奶奶的脸上就是一种美,沧桑美。从时代的审美来看,当时的人们喜欢余秋雨,是喜欢他的优美和良好的历史感受力。现在的人们已经接触了太多信息,听过了百家杂谈。如今的人们更喜欢调侃、戏说、自黑、段子,味蕾变得粗糙,不容易花费很长的阅读沉浸于满是形容词的长句中。对于这部分人而言,现在去看余秋雨,就好像看到一个动不动就喜欢抒情的中年男人……。当然,如你所说,每个人都年轻过、青春过,喜欢诗歌和大海,这当然没有错。我也喜欢余秋雨,但是已经很少读他的散文。只不过,我一直的观点是,曾经喜欢过,不管现在的观点如何,谈论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敬重和温情。也许有一天,你也发现自己没那么喜欢年轻时的偶像了,这很正常。但是,真的要感谢他们的陪伴。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余秋雨的经历论证原因,观点的提出注意体现辩证性,对事件的看法不要过于绝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现代文阅读。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②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③,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④,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⑤,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星章。”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诌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笑着。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

【注】①莫斯科至彼得堡的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②一种烈性白葡萄酒。 ③纳法奈尔的爱称。④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三五六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⑤古代希腊人,曾引波兰军队入境。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这篇小说的开篇极为简洁:“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一句话就把小说的地点、人物、事件交代齐备了。

B. 这篇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作者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小说重要意象。

C. 这篇小说揭示的社会问题是深刻、严肃的,但由于作品中夹杂着浓厚的幽默、滑稽成分,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减弱了小说主题原有的悲哀、凝重之情。

D. 这篇小说着重描写的人物是瘦子。在这个扭曲的人物形象身上,也能折射出我国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官本位”的不正常现象,这也从侧面批判了我国当今社会的不良之风。

E. 这篇小说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给人们勾勒出一幅惟妙惟肖的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社会的世俗图。

2.两个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见面,瘦子向胖子介绍了自己哪些方面的情况?请简要概括。

3.文中的瘦子是个怎样的形象?文章使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一)郭林宗至汝南,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②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③深广,难测量也。”

①造:____________②弥日:____________③器:____________

(二)王戎父浑,有④名,官至凉州刺吏。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⑤不受。

④令:____________⑤悉:____________

(三)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馀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⑥,亦⑦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⑧其本!尔曹其存之!”

⑥物:____________⑦缘:____________⑧捐: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蒋干为了立功,再次自告奋勇前往江东探视军情。周瑜与庞统经过密议,又一次将计就计,使蒋干引导着庞统来到曹营。徐庶见到庞统,教他用连环计。庞统借机向曹操献了锁战船的连环计,为火攻曹操创造了条件。

B. 曹操以为胜券在握,安然地大宴长江,月光下横槊赋诗。谋士们一再提醒防范吴军火攻,曹操皆不以为意,以为东吴缺少火攻所必需的东南风。

C. 周瑜见没有火攻的好风向,焦急而病。孔明说要为他借东风,周瑜高兴地筑起了“七星坛”,然后把各路军马调度停当,等候东风吹起。为了躲避周瑜的加害,东风一起,孔明便在赵云的接应下回到了夏口,然后布置人马待时截击曹操。

D. 曹操急率人马撤退,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去合淝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陆逊伏击;在往彝陵逃命时,又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华容道遇关公,关羽念及旧情,放过曹操。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操将大军全部驻扎新野,然后去攻樊城。刘备弃樊城往襄阳撤退,百姓随其同行。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来到襄阳城下,刘琮拒绝刘备入城,刘备无法只好前往江陵。

B. 曹操大军追来,张飞巧设疑兵,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横矛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断喝,竟然将曹操的一员大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坠马而死,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几十万大军被吓退。

C. 孔明、刘琦来接应刘备,刘备大喜,合为一处,商议破曹之策。孔明曰:“夏口城险,颇有钱粮,可以久守。请主公且到夏口屯住。公子自回江夏,整顿战船,收拾军器,为掎角之势,可以抵当曹操。若共归江夏,则势反孤矣。”他们就留下关羽引五千军守夏口。刘备、孔明、刘琦共投江夏。

D. 孙权想借曹刘大战之机,夺取荆州城.因为荆州不仅地势险固,而且土地富饶,物产丰富。孙权派鲁肃到江夏,借吊唁刘表为名见到了刘备和孔明。孔明自动请求鲁肃带他前往江东商议孙刘联盟之事,鲁肃答应了。

 

查看答案

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指的是(       )

A. 铜雀台    B. 铜雀宫    C. 喻指精致的牢笼    D. 精美的工艺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