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①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①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都是因为某件事物的独特意义与自己精神取向中的某一敏感区域“触电”,那么,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次“触电”来自欣赏青年聋哑舞蹈艺术家邰丽华的舞蹈《雀之灵》并结识她。

②《雀之灵》这个舞是1986年由杨丽萍创作并首演的。但是,这位年仅25岁的聋哑姑娘是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赋予了《雀之灵》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③和邰丽华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会客室。很难想像站在面前的这个清秀的女子就是舞台上那个充满灵动的舞者,她眉宇顾盼中流露出的那种婉约更是让人充满了爱怜。因为交流不便,我的问题必须要先告诉手语老师,而手语老师再将我的话转达给她,然后她以很美的手势将自己的意思告诉手语老师,然后才是我。她的表达简单、纯净,纯净地让我知道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采访的目的,所以,我们最终约定,将采访放到网络上用QQ进行。于是,一个特殊的没有阻隔的交流让我真正领略了一个醇美的世界。

④音乐是舞蹈天生的催化剂,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能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一曲《雀之灵》有多少节拍,她没有仔细计算过,但是我算过,700个左右,对于完全处在无声世界里的邰丽华来说,要想让舞蹈和这700多个节拍完全合拍,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重复到最后的时候,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一支永远随时为她响起的乐队。

⑤长期的无声世界使邰丽华有一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平静心态,她用躯体的舞蹈为自己的生命刻画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用心灵的音乐为自己的人生勾勒一曲曲完美的奏鸣。每次起舞,她就将自己带入快乐无比的心灵世界,在婀娜的旋转中找寻自己生命中的足印。

⑥如果说其他艺术家的舞蹈注重给观众带来的是艺术的完美,那么邰丽华的舞蹈则在这种完美之外给观众带了梦想与爱。从1992年开始,邰丽华的舞蹈艺术之路开始趋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她用自己对舞蹈艺术独特的心灵体会为世界很多地方的观众带去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

⑦1992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级明星和著名舞蹈家,邰丽华作为唯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在观众为这个残疾人艺术家报以热烈的喝彩和掌声后,本次艺术节的艺术总裁激动地对她说:“与同台的超级明星们相比,你毫不逊色。”

⑧如今的邰丽华,已经把自己融入了《雀之灵》。每当大幕拉开,舞台灯光亮起,舒缓的音乐声徐徐飘渺,轻灵舞动的,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一颦一笑、一举一止,都那样出神入化,都那样恰到好处。人们欣赏到的,并不只是美丽动人的雀之形,而是充满神魄和魅力的“雀之灵”。实际上,能舞出神韵来的,不只是《雀之灵》,邰丽华表演的每一个舞蹈中,都是这样。这正是她的舞蹈成功之处,也是最为感人之处。同是少女角色,却能巧妙地通过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的细微不同。在《雨林》中,她演活了傣族姑娘的率真可爱、活泼奔放,任长发飘洒,欢跃山林,展示着勃动的青春;……在《千手观音》中,12位女孩、24只手,融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吉祥观音,所有的意境,似乎都凝结在邰丽华那颇带禅意的含蓄表情之中。她脸上虽无一丝媚笑,但在目光流盼、眉宇舒展、玉指轻拈之间,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与吉祥的祝福……

⑨邰丽华的舞蹈如诗如画,含意隽永,不仅可以使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讴歌了生命的尊严、价值和伟大的人类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于弘扬华夏文化、人道主义和文明友爱,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无国界文明艺术节”上,被誉为“美与友谊的使者”。尽管她还很年轻,还是因其杰出的才华与贡献,而被业内人士推选为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⑩如果说艺术的境界就像海洋,需要用一生不断去跋涉、搏击那种惊涛骇浪,那么人生的过程却如湖水,只要能容人浅浅地濯足,体味其中静谧的清冽。

我问她残疾人自己的舞蹈是什么样的舞蹈,她说:“现在的舞蹈都是正常人帮助编排的,那是正常人的舞蹈,我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

1.下列对人物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人物通讯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写得十分感人。

B. 作者认为,邰丽华用舞蹈书写了灿烂的人生,邰丽华用舞蹈将中国残疾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展现给了世界。

C. 通讯第④段用具体数字说明邰丽华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以苦行僧般的毅力意志艰难坚毅地将《雀之灵》舞蹈的音乐节拍一个个深深刻进心灵的经过。

D. 通讯的主旨是通过邰丽华这个典型人物向世界展现中国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2.通讯以“生命的雀之灵”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通讯中用了许多抒情性议论句,请举例说说去掉这些句子可以吗?为什么?

 

1.D 2.①点明邰丽华在无声的世界里,用独特的生命体验跳出的成名舞蹈《雀之灵》在她艺术人生中的位置和意义。②贯穿全文的红线。③揭示主旨。 3.不可以。如第④段、第⑤段、第⑨段、第⑩段等。不可以。或说明她在无声的世界里跳舞的艰难,或点明她的舞蹈的独特艺术价值,或说明她的艺术追求,或点明她的人生境界,或点明通讯主旨。去掉就成了干巴巴的叙事,作者笔下人物邰丽华的精神品质及其创造的舞蹈艺术价值就体现不出来。(举例、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分别带入文本进行比较分析,D项,“通过邰丽华这个典型人物向世界展现中国残疾人的精神风貌”错,通讯是通过邰丽华以超人的毅力练跳《雀之灵》等舞蹈的典型事例赞扬她献身舞蹈艺术,为祖国争得荣誉的品格和精神。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题目的作用与文章的线索、主旨及内容有一定的关联,解答此题要联系全文内容对《雀之灵》舞蹈的交代以及对邰丽华舞蹈生涯的叙述,分析题目在内容方面的作用;另外注意在文章结构及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 3.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体会抒情议论性句子的作用。作答时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具体例句阐述理由。要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如第4节,第5节,第9节,第10节等,然后明晰它们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西戏剧观众的心态视角存在着很大差异。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戏剧的起源和形成过程不同。西方戏剧产生于祭奠,是宗教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始终带有宗教色彩。宗教仪式是庄重肃穆的,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赞颂神的伟大,在观看表现神的伟绩的戏剧时,同样怀着崇敬的心情。这时,戏剧演出处在一种精神上的高位置,观众处在一种精神上的低位置,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后来的戏剧虽然脱离了祭奠的宗教气氛,但这种仰视的心态视角却带着祭奠仪式的痕迹保留了下来。

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是多种娱乐样式的综合。宗教祭奠仪式对它的形成影响并不大,相对于西方戏剧的形成渊源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手段,而且,它对多种娱乐手段综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娱乐性加强的过程。人们去瓦肆看戏就是为了娱乐,自然在心理上处在高位置,去俯视处在低位置的戏曲。后来的戏曲中也有具有宗教意味的神仙道化剧,但它完全没有西方戏剧初期的庄重神圣的宗教氛围。

这种形成渊源上的差异,影响了中西戏剧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影响了戏剧在正统文艺中地位的差异,这些都加强了观众的心态视角的差异。

观众心态视角和戏剧的悲喜色彩的选择倾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观众心态视角的差异使得戏剧的悲喜色彩倾向不同。反过来,戏剧悲喜色彩的不同又加强了心态视角的差异。西方人推崇悲剧的重要原因是悲剧肃穆的气氛,和作为戏剧渊源的宗教祭奠的庄重气氛最接近,都是用仰视的心态视角。中国戏曲观众喜欢看喜剧。这和戏曲形成时的娱乐滑稽传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反映出的俯视心态也是与之一脉相承的。

同样是看悲剧,中西戏剧观众的心态视角也不相同。中国戏曲悲剧冲突带有鲜明的伦理批判倾向。冲突的基础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伦理道德。西方悲剧不管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都是人对于其强大的对立面,即命运、社会、性格所做的奋力挣扎反抗。如俄狄浦斯之于命运,哈姆雷特之于性格,斯多芒克之于社会,但他们最后都以毁灭告终。中国戏曲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弱小善良的老百姓,尤其是有不幸遭遇和无辜受冤的女性。而西方悲剧的主人公多是高贵、威严、有强大力量的帝王将相、贵族富人、神人英雄等。由此可见,中国戏曲的悲剧是把观众推在高高的道德伦理的评判席上,让观众俯视这些可怜的无辜的弱者,进而对这故事、人物做出道德评判。而西方悲剧的观众仰视着台上那些比自己更有力量的主人公在命运、性格、社会面前做拼死抗争,却仍逃不脱失败的结果,进而产生了“惧怕和怜悯”,从而使观众感情得到“净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观众从心态上的高位置去俯视演出,西方观众则从心态上的低位置仰视演出。

B. 西方戏剧始终带有宗教色彩是因为戏剧作者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颂神的伟大。

C. 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呈多元性、娱乐性特征,宗教祭奠仪式对其形成影响并不大。

D. 具有宗教意味的中国神仙道化剧,完全没有西方戏剧初期的庄重神圣的宗教氛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戏剧从业人员的地位及戏剧在正统文艺中的地位都受到了戏剧形成渊源的影响。

B. 西方悲剧的观众仰视心态与戏剧形成期人们参加宗教仪式的心态是一脉相承的。

C. 中国戏曲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娱乐手段,其形成过程是多种娱乐样式综合的过程。

D. 观众心态视觉、戏剧悲喜色彩、戏剧形成渊源联系密切,互为影响,互相强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戏曲观众俯视的心态视角既针对戏曲本身,也针对戏曲主人公。

B. 美好事物毁灭遂成悲剧,如善良百姓无辜蒙冤、高贵王子最终落难。

C. 中国戏曲侧重于伦理批判,西方戏剧则侧重于人对其对立面的反抗。

D. 西方悲剧中主人公对命运、社会、性格的抗争使观众感情得到净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犹太有句名言,叫做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他就把豆子拿回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不好卖,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而如果豆苗再卖不出去,索性再次移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这不是更大的收获吗?

仔细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主题不能脱离材料范围,除过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低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道德修养不是万能的,____,很可能跌跟斗甚至堕入深渊。《论语》说,“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一部《论语》,其实就是道德人伦的行为指南。因此,____,同构建严格规范的法律体系一样,____,须臾不可离开、偏废。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小巷越是久远,越幽深,越蜿蜒,越斑驳,历史的沉淀就越深,文化的底蕴就积淀得越厚重。  ____把小城比作一本线装书,____这一条条小巷就是书中那一行行优美绝伦的文字,需慢慢品味____体味其深邃的内涵,也正____有了这些小巷,江南的小城____生动起来,情趣盎然起来。

 

A

/

如果

既然

  才

因为

所以

B

既然

即使

/

才能

因为

所以

C

既然

即使

/

因为

D

/

如果

那么

才能

因为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