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各句分别描述了一种事物,请根据揭示的特征和意蕴指出所描述的对象。 ①____...

下面各句分别描述了一种事物,请根据揭示的特征和意蕴指出所描述的对象。

________瞬间的闪光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以把短暂的光留给人间为自豪。________为了追求他日的圆满,总是毅然决然地先亮出自身的缺点。________为给别人铺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勇于填平前进中的坎坷。________当你挺身而出,敞开心扉呵护别人的时候,别人会把你高举过头顶。________如实地反映事物,客观公正;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的心里才会装着他。

 

①流星 ②月亮 ③铺路石 ④伞 ⑤镜子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揭示的特征和意蕴指出所描述的对象”,这就要求考生抓住“特征”“意蕴”来寻找事物。比如第一句中,考生应抓住“瞬间的闪光”“短暂的光”来考虑,应是指流星。第二句中,“他日的圆满”“亮出自身的缺点”,这就展示了月亮的先缺后圆的特征。第三句中,“铺……道路”“填平……坎坷”,这与“铺路石”相关。第四句中,“挺身而出”“敞开心扉”“高举过头顶”,这是“伞”的特征。第五句中,“如实”“看得起我”“心里装着他”,这是镜子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知道风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1.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通读全诗,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代人

顾 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选自《黑眼睛》)

1.“黑夜”象征什么?(不超过20个字)

2.“黑色的眼睛”在这里有双重寓意,请用简练的语言将这双重寓意写出来。

(1)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2)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内容的解说,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台湾)席慕容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上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

啊/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A.第一节中,诗人用”“”“”“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

B.诗人在第一节将”“类同的雕琢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便把化妆得严严整整的”“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得既含蓄深沉又细致入微,他含蓄地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人更苍老。

 

查看答案

(一)

红叶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噢,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 前两句写出了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是一幅简洁的秋景秋色图,从这个图景中看不出诗人明显的爱憎。

B. 诗中字以下道出了诗人的领悟:已是深秋,并点明对此景有独特的感受。

C. 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即赋予绿色以生命、和平、蓬勃生长之意。

D. 诗的末句虚实兼备,既写了树叶经霜变红的事实,也喻指有些人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的考验。

 

查看答案

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 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 第一节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 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的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 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着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