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琵琶行》一诗中从侧面用周围船上的反应用来供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的《声声慢》词宁说天气变化无常,忽热忽冷,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黄鹤之飞尚不得 猿猴欲度愁攀缘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戈”“尚”“猱”“攀援”“舫”“唯”“锲”“镂”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④去,何时复更还?

【注】①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南连武功山.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应诏入京时,可谓踌躇满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②太白,太白星。③天关,作者想象中的天界门户。④武功,武功山。

1.“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

2.“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几句作者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低,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采。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疮银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地名)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甜饮致醉。弘欲遨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那将尝斧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1.下列加点饲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况:比方    B. 道济馈以粱肉 馈:赠送

C. 征著作郎,不就  就:成功    D. 郡将尝侯之 侯:拜访

2.下巧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 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这个职务,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 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 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翻译

(1)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是故无贵无贱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用语拉低了社会格调吗?

《别让粗鄙网语拉低文化品位》一文提出,当前网络热词“不乏‘尼玛’‘撕逼’之类格调低下、有伤风化的粗部化网语” “低俗、粗鄙的网语大行其道,对汉语的纯净和美感造成伤害的同时也拉低了社会的文化品位”。 因此,必须“捍卫汉语言文化的圣洁,对网语要甄别与规范”。

这种“原则性”的指导隔段时间就有人重提,这次是把严重性上升为维护“汉语言文化的圣洁”。去年一篇文幸《媒体用语要有“三条线”》则把这个问題提高到了捍卫“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的高度。然而,这种高屋建瓴的批判似乎注定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它没有弄清楚造成这种“污染”的到底是新词还是运用新词的人。

如果造成污染的是新词,在网上对之进行审查、过滤和删除,便能起到禁止的效果。

如果造成污染的是运用新词的人,那么事情另当别论了。问題的关键是如何以理服人,让他们打心底自觉避免使用。语言是出于表意和传情的需要,并为之服务的工具。需要是发明之母,钱行禁止一些新词,就会有别的新词创造出来。

主张对语言进行审查和管控的人们对语言的基本特点缺乏认识,那就是语言来自于人,除了表意和传情,日常用语还是一种社会行为。使用没格调热词的人并不是不知道没格调,而是根本就不在乎那个,或是有意要反抗。这就像“文革”时,许多人开口就用“大老粗”的语言,这是一种对资产阶级及其文化的“造反”行为。社会上的“哥们语言”。也是一样,那些油里油气、流紙气十足的语言会让“文明人”听着觉得不顺耳,甚至反感。但又如何?这些语言可以看作是社会边緣人、受漢视者用来当作一种逆反行为,你能用“汉语言文化的圣洁”或“五千灿烂文化”去教化他?

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最早从社会行为角度来看待语言运用。他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语言是人麥与人群活动的一种方式。需要“抓住说话者的观点和他们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我们在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语言人群时,必须设身处地地理繂他们的语言一一把这种理解放在原来的文化位置上。

语言学家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在语言中,格调是一种不确定的“言后行为为表现格调而表现格调,反而会让人觉得是在装腔作势。主张禁绝低格调”网语的论点也有其“言后行为”的一面,它的效果也是不确定的有的人会觉得义正辞严;有的人则会觉得那是自以为是;更有人会觉得那是假装高南。因此,自爱、自重之人一般不会拿这个问题来大做道德文幸。

(《中国新闻周刊》2017年05期有删改)

1.对于“杜绝粗鄙化网络语言”,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技术对网络语言进行审查、过滤和删除,可以禁止那些造成污染的粗郧化网络新词。

B. 强行禁止使用粗鄙化的网络语言不一定有效,粗鄙化的网络语言满足了一些网友传情和表意的需要。

C. 在遇到我们不能理解的粗鄙网语时,要多从对方的角度理解他的语言文化,才能够尽量避免造成误解。

D. 只有做到以理服人,让使用者自觉避免使用粗鄙网语,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语言的粗鄙化。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别让粗鄙网语拉低文化品位》《媒体用语要有“三条线”》等文章,反映了其作者对语言的基本特点缺乏认识。

B. “文革”时的“大老粗”语言和社会上的“哥们儿语言”,都可能是特定人群的一种叛逆行为,即使反感也不见得能够杜绝。

C. 粗鄙的语言使用者根本不在乎格调,单纯从文化层面教化去纠正他们不使用粗鄙语言的做法,是没有用的。

D. 自重、自爱之人不会一味从道德层面批判“低格调”网络语言,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种不确定的言后行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语言的粗鄙化趋势伤害了汉语的纯净和美感,拉低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品位,所以引发一些人来捍卫汉语言文化的圣洁。

B. 虽然不断有文章对粗鄙化网语现象进行批判,但这些批判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因为批判者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根源所在。

C. 马林诺斯基最早从社会行为角度提出,只要抓住说话者的观点和他们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就能了解其语言。

D. —味地主张禁绝“低格调”网语可能会被认为是为了表现格调而表现格调,这不伹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让人感觉是在装腔作势。

 

查看答案

请你为学校“读书节”拟一则广告词,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说说这则广告词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分别描述了一种事物,请根据揭示的特征和意蕴指出所描述的对象。

________瞬间的闪光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以把短暂的光留给人间为自豪。________为了追求他日的圆满,总是毅然决然地先亮出自身的缺点。________为给别人铺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勇于填平前进中的坎坷。________当你挺身而出,敞开心扉呵护别人的时候,别人会把你高举过头顶。________如实地反映事物,客观公正;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的心里才会装着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