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

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光临惠顾,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上大学后认真读书,立志将来回母校就教,做一名像您一样博学的老师。(学生写给老师的信)

(3)某饮料广告在广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系成人饮品)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广播稿)

(4)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165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导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5)热忱欢迎各位文友踊跃投稿,对大家的拙作,我们钭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择优发表。(证文启事)

(1)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

 

“光临惠顾” “踊跃报名” “就教” “任教”或执教 “治癌” “抗癌”(“治癌”与“致癌”同音) “165元” “若干” “拙作” “大作” 【解析】试题分析: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考核文体得体,注意谦敬词语运用和文体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诗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开篇以夸张的手法,用“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阿房宫占地极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雨中花

高观国

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注】①高观国,南宋词人。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主完颜璟的生辰。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毓,此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处囊中”之典。⑤呼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

B. “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令友人产生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

C. “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

D. “文章……何难”赞扬了史达祖的才能,预示了史达祖能完成任务。“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可看出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

E. “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从“情寄”“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2.作者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日:“彼众我寡,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外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孝先。”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成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韶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谥日忠武。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爱之                器:器重

B. 尔朱外天下            贼:窃取

C. 实无教先            出:超出

D. 以子城未            克:攻破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B.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C.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D.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天”,旧时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李密《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是此意。

B. “县男”是爵名,“正五品日县子,从五品日县男”,唐代开始设置,明代废止。

C. “薨”是指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

D. “忠武”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韶颇有战略眼光。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 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 段韶确能料敌如神。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 段韶十分吝啬钱财。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丞、郎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5.把文段一、文段二、文段三、文段四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2)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3)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4)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上章不已。

(5)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原名拱寿,年十九,举进士第一,仁宗赐以今名。通判怀州,入直集贤院,历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刘六符尝谓贾昌朝曰:塘泺①何为者?一苇可杭,投箠可平;不然,决其堤,十万土囊,即可路矣。仁宗以问拱辰,对曰: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至是,又使六符来,求关南十县,斥太宗伐燕为无名,举朝莫知所答。拱辰曰:王师征河东,契丹既通使,而寇石岭关以援贼。太宗怒,遂回军伐之,岂谓无名?乃作报书曰:既交石岭之锋,遂有蓟门之役。契丹得报,遂继好如初。帝喜,谓辅臣曰:非拱辰深练故实,殆难答也。

至和三年,复拜三司使。聘契丹,见其主混同江,设宴垂钓,每得鱼,必酌拱辰酒,亲鼓琵琶以侑饮。谓其相曰:此南朝少年状元也,入翰林十五年,故吾厚待之。使还,御史赵抃论其辄当非正之礼,异时北使援此以请,将何辞拒之?湖南转运判官李章、知潭州任颛市死商珍珠,事败,具狱上,拱辰悉入珠掖庭。抃并劾之。除宣徽北院使,抃言:宣徽之职,本以待勋劳者,唯前执政及节度使得为之,拱辰安得污此选?乃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历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积官至吏部尚书。

元丰初,转南院使,赐金方团带。再判大名,改武安军节度使。三路籍民为保甲,日聚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拱辰抗言其害曰: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纵未能尽罢,愿财损②下户以纾之。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上章不已。帝悟,于是第五等户得免。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塘泺]在泺水边筑堤设防。筑堤防水叫塘;泺水在今山东境内,时与契丹为界。②[财损]裁减。财通裁。

1.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

B. 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

C. 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

D. 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职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

B. 河东代指山西西南。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而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C. 掖庭,古代营建皇帝宫城时,都以一条南北向的中心线为主,再向东西两侧去延伸其余宫区。

D. 节度使,古代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职责为总领兵马,抵御外侵。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拱辰得到皇帝的赐名。他的名字本来是拱寿,因为在19岁时考中了状元,宋仁宗于是赐给他拱辰这个名字。

B. 王拱辰对契丹的挑衅应对自如。他既看出了契丹使者刘六符的虚张声势,又能够针锋相对地驳斥刘六符的无端指责,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C. 王拱辰受到御史赵抃的多次弹劾。赵抃认为王拱辰接受契丹不合常规的礼节,又因王拱辰参与李章、任颛买卖死去的商人的珍珠,此事也被他一并弹劾。

D. 王拱辰反对保甲法。三路登记百姓为保甲,每天聚在一起训练,禁令严苛,王拱辰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财力困乏,耽误农时,逼迫百姓为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 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元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B.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C.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D.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刊授爵位之人。科举制的出现意味着贵族社会的终结。

B. “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期”为一周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

C. “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 “散骑常侍”是官名。汉有散骑,为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性质同。魏文帝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如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 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 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 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因与姚元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