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从苏轼、杜甫、范仲淹、鲁迅等人中任选两个人,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与画线句构...

请从苏轼、杜甫、范仲淹、鲁迅等人中任选两个人,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要求:①所写句子必须符合所选人物的经历;②语意连贯;③句式相似。

中华大地,名胜繁多,人才辈出,瞻仰遗址,领略风光,拜谒先贤,亦为惬事。去采石矶,可染一点仙人气。诗仙李白,仙风道骨,采石矶是其终老之地;______;②________

 

①去长江赤壁,可沾一点豪爽气。文人苏轼,豪迈俊朗,长江赤壁是其突围之地。 ②去杜甫草堂,可分一点慈悲气。诗圣杜甫,心念苍生,杜甫草堂是其本色之地。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从题干要求看,要从“苏轼、杜甫、范仲淹、鲁迅”中任选两个人,不能写这四人以外的其他人。从所给例句来看,例句内容写的是李白突出的特点以及与李白有关的地点——“采石矶”;形式上是“去(与诗人有关的某个地点)可染(诗人的某种特点)。(诗人),(特征),(点明该地点与诗人的关系)”,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短文提供的语境,按要求作答,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许多的话语充满霸道和暴力。其实,同样的意思,换一种委婉的表达,别人更容易接受,效果也许更好。比如,当你命令别人的时候,你说“你必须听我的”,不如改成“(1)_______________”;当你警告别人的时候,你说“你会后悔的”,不如改成“(2)_______________”当你告诫别人的时候,你说“你要给我小心点”,不如改成“(3)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不超过8个字)

莫斯科大学物理系教授贝舍发现,用于顺势疗法的药物氯化钠(普通食盐)溶液的某些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可能与稀释过程中的强烈振动有关,而在极微量的溶液中,振动只作用于水。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人员进一步测量了蒸馏水连续稀释在水中后的溶液光谱,发现这样的水溶液光谱与盐溶液光谱不同:随着不断对蒸馏水的稀释,蒸馏水溶液的光谱在减弱,在第11次和第12次稀释后降到了最低点。这证明振动确实改变了蒸馏水的性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等待槐花开

锦 墨

窗外有一株老槐树,我每天清晨都在拉开窗帘的霎间,与它相对而视。在这仲春时节,它依然含蓄。黑黢黢的皮肤,裹藏着耐得住寂寞的心灵,在它的桠枝间我找不到一丝绿意。我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悄然间给我一树繁花?

可即使繁花满枝,谁还会和我一起分享氤氲的香气?谁还会给我采摘带着露珠的花串做香喷喷的槐花糕?谁还会站在槐花纷纷的午后等待我的脚步?没有了——那青蓝的衣衫、佝偻的身背、慈祥的目光、稀疏的白发……

有一年,村外的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猛然间涨了上来。河水翻腾着,搅起浑浊的泥沙。偶尔还会从上游跌宕盘旋的在激流中飞下几个麦秸垛,又在漩涡中时而浮起、时而下沉地向下游冲去。岸边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抱着一棵粗壮的杨树,焦急地望着河的对岸。她扎着羊角辫,穿着紫红的小衫,衬着青蓝的短裤,斜背着粉色带着白花边的书包。她喃喃自语:“我——我——怎么上学去?”她似乎听见河对岸杨树林深处的校园里,传来打铃的声音。小女孩急了,泪水扑扑地打在脸颊上。可河水的势头丝毫不减,打起的水花似一个个狂野地笑。小女孩蹲下来,捡起一个个石块猛扔进河里,恨不得,填平它。越是愤怒,嘴唇咬得越紧,泪水越是汹涌,直到有一双有力的手把她拉起来,背在肩上。

外公一边安慰着我,一边在黄泥路上急行。“小燕子不哭,姥爷背你从杨庄大桥上绕过去。”

“姥爷那太远啦,咱要绕好大一圈子!老师说过,下大雨没法过河时,可以不去上学!”

“不去?你都哭了!只要小燕子高兴,姥爷不怕远!我可不愿意让你当逃兵。”

“哈——哈——”

河岸边,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是雨后,经常会有一老背着一少在穿行。老人的裤管总是高高地挽起,水鞋里可以听见扑哧、扑哧的声音,身后溅起的泥点子伴着孩子的说笑,飞扬成黄色的小花。他们趟过浅浅的水洼、翻越高高的堤坝、走过密密的高粱地头……就这样,外公背了我五个夏天。我趴在他的脊背上走出了小学的门槛,同时渐渐地走出了你的视线——到镇上去上初中了。

无论星期天还是寒暑假我都会去外公家。我们一起游戏过:跑到狮子山里捉蝈蝈、东南岭上打枣子、村外河里捉小鱼;我们一起劳动过:去“瓢头子”岭上种花生、“十亩”地里掰玉米、“清水湾”里收高粱。忘不了春天你打的槐花糕、夏天你摇的小团扇、秋天你摘得甜石榴、冬天你送的厚棉袄……直到二零零六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回来探望您!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时节,乡间的小路上弥漫着甜腻腻的味道。到处都是一树树乳白的槐花。蜜蜂在花串间飞舞,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我和母亲手挽着手,走在我儿时奔跑过的土地上。远远的我就看见了你:站在桃园外,栅栏旁那棵老槐树底下。穿着一件深蓝的短袖衬衫,青色的裤子,青帮布底鞋。正在举目眺望着我要去的小路。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稀疏而花白。可那是我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我心灵的帷幕上。

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我极力地去抓住你粗糙而又布满老茧的双手,可它却时而在桃树林里修剪枝条,时而在镐头的把手上紧握,时而在儿孙的额头上抚摸……抓不住了!那手再也无法拉起我哭泣的肩膀,捧起我微笑的脸庞,提起我离家的行囊……

槐花落尽的时节,一个享年七十三岁的老人也悄然地走了。他生前爱着的这些人都参加了他的葬礼。我想放声大哭,可他们的声音成了小声啜泣。我又怎么忍心揭开他们的伤疤,使之再次流血?我走在穿着丧服的亲人队伍的最后面,我用丧服的盖头蒙住脸,任泪水滴落在我的衣襟上。木然而又绝望地走到外公的墓地。它在一片玉米地里。青青的一米多高的玉米棵,织成青色的帷幔罩在您的坟外,坟东约十米外是一片桃树园,坟北约一千米是京沪高速公路,坟南三百多米就是他的村庄。

我想这墓地很合他的心愿。因为他最爱在桃树林里忙碌,春天可以有桃花的芬芳为伴,夏天会有蝈蝈在玉米棵梢头鸣叫,秋天会有晚熟的桃儿挂满枝头,冬天可以看见村落里袅袅炊烟……更重要的是可以看高速路上车来车往,不会寂寞,不会孤单!

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一棵槐树,发出点点的芽、开出串串的花、洒下浓浓的荫、剩下粗粗的枝桠。一年年,树长大。呼,风一阵……青蓝的衣衫,沾染着槐花花瓣,如一只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儿,伴着你慈祥的微笑镶嵌在我永远的梦里。

只剩下我,独自站在老槐树下,一年年,等待槐花开!

(选自“散文网”,有删改)

1.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槐树有什么作用?

2.结合全文分析,你如何理解“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

3.文章为什么以“等待槐花开”为题?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描写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外公坚持送“我”上学,表现了外公对“我”的爱。

B. “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是为了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与外公接触少了,他在我记忆中的形象变得越来越模糊。

C. 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等待槐花开,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外公的依依不舍之情。

D. 文章大量使用比喻、比拟、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进行渲染与铺陈,读起来令人如醉如痴。

E. 外公带着爱,带着艰辛,带着他的依恋和固执,静静地离开了,没有一丝遗憾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一组)

第一组:

(1)苏轼在《赤壁赋》中,阐释世界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在《________________》中写道:“重湖叠巘清嘉。________________,十里荷花。”

第二组:

(1)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最后用“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表现征人久戍思归的复杂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浪淘沙

吕碧城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离思难收。一身多病苦淹留。

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有学者认为此词受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影响。近代著名诗人樊增祥却对此词犹为欣赏,认为“漱玉犹当避席,《断肠集》勿论矣”。(《断肠集》为宋知名才女朱淑真词集。)结合上下阕最后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