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湿漉漉的雨
陈敏
学校位于远离村子的旱塬上,像一只搁浅在河滩上的破船。
方培老师来的那天,天正下着小雨,两个男孩子流着鼻涕,满身泥巴,深一脚浅一脚地为他抬来了一桶水,放进他住的单间宿舍里。一路磕磕碰碰,桶里的水只剩下了半桶。水浑且黄,但一股暖流却蹿上来,瞬间温热了他冰凉的心。
校舍原是一间被废弃的财神庙。三十多个流着鼻涕的孩子拥挤在一间屋子里,被香火熏黑的墙壁不时掉着土渣,四周结满了蛛网,栖息在屋檐间的老鼠会冷不防弄下一大团灰尘,撒落在孩子们身上。
第二天,方培阻止了孩子们为他轮流抬水,只接屋檐上的雨水洗脸做饭,还留下几个家离校较远的孩子和他一同分享村民们送来的玉米棒和山药蛋。
这些风雨中成长的孩子一开始还真无法管束。上课说跑就跑,说是出去拉屎尿尿;八九岁了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多数呆若木偶,不吵不闹,不愿开口说话。方培来了个“逆水行舟”,他说,我要带你们上山去,不过,我不仅仅是让你们四处闲游,你们除了使用两条腿外,还要充分利用你们的眼和耳,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
方培带着孩子们来到学校东面的一处山坡,那里生长了茂密的野花野草。方培要求他们每人在山坡上找一枝花,倾听花儿开放的声音。孩子们咧着嘴笑,纷纷四散开来,野鹿一般欢快地跳跃着,钻进花草丛中,仔细观察那些熟悉而陌生的植物。那些躲藏在草丛灌木里的野花,有的开着,有的正打着骨朵儿,可谁也没见过它们是怎么开的,更别提花开的声音了。但他们还是找了各自喜爱的花朵,趴下来,将耳朵贴在花瓣上听。一天的倾听,有两个同学得出结论:花儿开放的声音太小,人的耳朵听不见,只有蝴蝶和蜜蜂这样的小动物才能听到,因为它们总是将嘴巴深深地扎进花蕊里面。
方培为他们细腻的观察而欣喜。给出答案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赞誉,还获得了蝴蝶状的花竹书签。老师又承诺,谁画画得好,字写得好,谁就能在夜晚和他一起分享望远镜的奥秘。他说他带来了一架可以观察天体的天文望远镜,能从中看到银河桥、月亮里的吴刚和桂花树,望远镜里看到的星星比山都大。
方培给学生们每人一张小纸片,让他们把观察到的花草树木、蝴蝶、蜜蜂、鸟儿画在上面,并在画的下方注出汉字。
这一招很妙,通过画画学写汉字,一直被认为很难的字写起来竟然如此容易。老师激励下的孩子们眼眸里闪出的光亮晶晶、清莹莹,像他们从望远镜里看到的星星。
方培每天教学生们唱一首歌。
方培还在破败的院落外面竖了根木杆,升起了国旗。
沉默已久的孩子们像春天早起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叫开来。
又一个秋雨季节来临。雨,浙渐沥沥,已经下了整整一月。旱塬成了烂泥滩,校舍岌岌可危。方培给村主任反映危房情况,村主任说村里青壮年外出打工,没劳力;他又给上级反映,上级承诺派人查看,却一直没来。
雨,一直没有停的迹象,方培这一夜睡得潦草,一些悉悉索索的声响仿佛来自天外。他天没亮便从床上爬起来,将陆续到校的学生挡在外面。
湿漉漉的泥地上,孩子们整齐地站成一排,眼睁睁地瞅着已折断了的屋脊。方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快要到了,你们将会幸运地目睹一座破旧校舍倒塌和一座新学校拔地而起的全过程。学生们都不明白,这会儿老师竟然没有悲伤,反而如此欣喜。终于,教室的屋顶在他们久久的注目礼下“轰”的一声,倒了。一团白烟从雨雾中升起,缓缓向雨中扩散,场面惊呆了孩子们的脸。
第一个赶来的是村主任,许多上了年纪的村民也纷纷赶来。看着没少一根毫毛的孩子们扑向各自的爷爷奶奶时,村主任像牛一般地号啕起来。
校舍倒塌的事件惊动了县教育部门,方培保护学生的事迹成了全县教育系统的一大新闻,几路记者陆续赶来。面对好几个镜头,方培说:“是老鼠给了我启示,让我将孩子们挡在了外面。我老早就听说:老鼠搬家,房倒屋塌。那一夜,栖息在屋檐间的老鼠全部搬了家。”
三个月后,一所希望小学在原址上建起。学校正式分配来了两名年轻教师。而方培却选择了离去。他去了另一所更偏僻的学校。
离别那天,天依然下着雨。学生们整整齐齐地站在雨里,含泪目送他们的老师离去。
(选自《商洛日报》2017年1月10日第7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村主任原本是不想维修校舍的,但当他看到校舍倒塌,孩子们只能找各自的爷爷奶奶时,他知道校舍非维修不可了,于是像牛一样号啕起来。
B. 小说语言洗练生动,作者还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添语言的神采,如学校像搁浅的破船、老鼠冷不防弄下一大团灰尘,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C. 小说开头描写校舍的破旧时,写到了栖息在屋檐间的老鼠,为后面写雨夜校舍将要倒塌时老鼠搬家埋下伏笔,前后照应,使情节合理紧凑。
D. 村里孩子开始时难以管束、八九岁了还写不好名字,校舍濒危村里没劳力维修等细节,反映了农村青壮年缺失带来的问题,突出了小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旨。
2.小说中的方培老师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处对“雨”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众所周知,在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万物一体”论是其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这一命题的完整表述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然而以往人们在讨论这一命题时,往往容易突出“万物一体”而刊落后面的“仁”字,这就使得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界线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有观点认为阳明此说与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观点存在某种渊源关系。为了澄清这类似是而非的观点,有必要重新探讨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的意蕴,以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及其思想意义。
必须指出,在“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命题中,“一体之仁”无疑是核心概念。其中,“一体”是对“仁”之特质的一种描述。具体而言,“一体”即整体义、全体义,“一体之仁”是强调“仁”,不仅是人心的德性存在——心体,更是遍在于万物而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本体存在——仁体,表明宇宙存在一种基本的精神特质。我们关注“一体之仁”而非单独的“仁”字,目的在于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唯有用“一体之仁”的观念才能充分展现,同时也可以藉由“一体之仁”来表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有别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我们称之为“仁学一体论”,即仁学形态的万物一体论。
从历史上看,大致有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一种是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另一种是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新形态的万物一体论。前者可以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庄子“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惠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天下》)为代表,后者可以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以及“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二程集》)的仁者境界说为代表。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这两种理论形态都有所不同,它是建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
一般认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源自程颢。然而,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以程颢为代表的万物一体论,含有“生生之仁”和仁者境界两种主要含义,强调从“须先识仁”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仁者之心的境界就是万物一体的境界,偏重于工夫指向的、主观呈现的境界论意义。然而,与程颢偏重于境界的论述不同,王阳明是从“一体之仁”的角度出发,将仁者境界的万物一体论推展至以一体之仁为核心内涵的万物一体论,这是王阳明基于“一体之仁”的本体论对万物一体论的重构。
(摘编自吴震《论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这个命题是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B. 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其他的万物一体论之间有着清晰的理论界线,却又容易被混淆。
C. “一体之仁”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核心概念,揭示了宇宙存在的基本精神特质。
D. 王阳明推翻了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他的万物一体论是一种全新的重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意在澄清关于阳明仁学的错误观点,探讨其“一体之仁”的思想意蕴,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和思想意义。
B. 作者从辨析核心概念出发,揭示了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藉此表明阳明仁学有和其他万物一体论不同的理论特质。
C. 作者列举历史上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意在强调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是建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
D. 文章结尾指出,王阳明将程颢的万物一体论推展至以一体之仁为核心内涵的万物一体论,表明王阳明是仁者境界说的继承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抛开“仁”字强调“万物一体”,就会混淆阳明万物一体论与其它万物一体论的界线。
B. 要把握“一体之仁”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就要抓住“心体”和“仁体”两种特质。
C. 只要关注“一体之仁”中的“仁”字,就能够揭示阳明仁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
D. 研究王阳明的仁学思想,既要揭示其理论特质和思想意义,又要关注其它相关理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8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东岳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节目录制结束时,特约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另一位特约嘉宾、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仿照下面例句,以不同的职业开头,写出两个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句:护士犹如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
①
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新华社今天报道,中国检察机关以侵犯商业秘密和参与贿赂活动批准逮捕了矿业巨头力拓公司的四名职员。
B.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 鲁迅先生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依然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可贵的角度,而《鲁迅全集》因为已经出版多年,所以现在需要重新出版。
D. 根据玉树有关方面公布的救灾物资需求,全国各地正在积极准备相关救灾物资,为玉树同胞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各种必要援助。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些人对茶也形成了偏见,以为中国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高,一般隆重场合,总是端出英国红茶,似乎唯此才够贵族。
B. 4月28日胶济铁路发生一起客车相撞脱轨重大事故,目前已造成71人死亡、247人受伤,令人叹为观止。
C. 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D. 说来实在可气,我们研究所限于技术设备,不得不把古生物遗骸千里迢迢地送到外国去鉴定,不仅耗时费钱,还得仰人鼻息。